<p class="ql-block"> 保定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元年(477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成为直隶省会,京城的南大门。那时达官贵人要进京参见皇上,必须在保定候旨,等到应允才能进京 。</p><p class="ql-block"> 保定“直隶总督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是清代历史与文化的瑰宝,被誉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span>。</p><p class="ql-block"> 其前身可追溯至元代,明初为保定府衙,清雍正八年(1730年)扩建后正式成为直隶总督署,历经八帝187年,直至1911年废除。</p><p class="ql-block"> 1988年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为4A景区。</p> <p class="ql-block"> 衙署坐北朝南,占地3万平方米,采用中轴对称的北方衙署风格,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依次为大门、仪门、公生明牌坊、大堂、二堂、官邸和上房,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严格遵循清代省级衙署规制。</p> <p class="ql-block"> 每一处都保留着当年的原貌,体现北方建筑的庄重与工艺精妙。</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是第二道仪门,是迎送宾客的地方,一般与总督品位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出仪门迎接共进 ,下黑官员,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直隶总督因地处京畿,位列清代八大总督之首,集军事、行政、盐务等大权于一身,管辖范围涵盖今河北、北京、天津及周边部分地区,74位总督曾在此任职,包括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重臣,其中李鸿章任职时间最长(近25年)。</span></p> <p class="ql-block"> “公生明”匾额警示为官清廉,成为廉政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大堂,又称正堂,面阔五间,前有抱厦三间。该堂始建于明朝初年,于雍正八年(1730年)改为直隶总督署大堂。</p> <p class="ql-block"> 堂内装备肃穆,仪卫森严,是封建社会官衙权威的象征。这里是总督拜牌迎旨、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地方。该堂是按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为背景复原的。 </p> <p class="ql-block"> 二堂面阔五间,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p> <p class="ql-block"> 该堂是总督接见外地官员,与官员议事的地方,也是每逢“衙门期”(逢五排十)总督复审案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二堂内东侧室是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前与幕僚议事、更衣或休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二堂内西侧室是启事厅,是署内幕僚和书更为总督办案时查找或整理案卷的场所,也是为总督处理公务代笔行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内宅门</p> <p class="ql-block"> 三堂又称“官邸”,面阔五间,中间一间为过厅。</p> <p class="ql-block"> 东侧屋两间,为“内签押房”,是总督平时批阅来文及处理公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西侧室为总督的书房,是总督温经习字、读书作画的地方。曾国藩于同治八年(1869年)在此屋为莲池书院学子写过“劝学篇”。</p> <p class="ql-block"> 衙署的后院,是总督的官邸所在。青砖墁地,花木扶疏 一砖一瓦都透着精致。在这里,总督们处理完公务后 或许也会像普通人家一样,享受片刻的宁静安详。官邸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智慧与美感。</p> <p class="ql-block"> 东二进门</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朴的衙署静静矗立,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漫步在衙间的长廊,衙墙威严,似穿越时空,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曾国藩 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名人的足迹,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署内建筑和遗迹承载了清代政治和历史记忆。后院的古树其粗壮树干虽经焚烧和缠绕的加固,但仍历经百年风雨屹立不倒,茂盛的一侧绿枝顽强的生长,见证了清政府从强至衰的岁月,沉淀淀的历史痕迹,也暗示着生命力的顽强。</p> <p class="ql-block"> 总督署用水打水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长廊内展示的清代射箭图</p> <p class="ql-block"> 四堂及上房的两侧和东西两路的四合院内都是直隶总督署履行各种职责的展览室,74位总督(90人次)的故事,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重要决策,那些影响国家命运的政令 都在这方寸之地酝酿成型。</p> <p class="ql-block"> 东花厅是总督邀其幕友叙旧论政、吟诗作画或举行大型宴请活动的地方,因位于东路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天下衙门——中国古代官衙文化专题展》位于东花厅。系统介绍中国历代官衙的起源、规制及文化内涵,对比展示直隶总督署、两江总督署等现存古代衙署的布局特点。</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社会的职官设置与国家形成官便有衙,林林总总的衙门成为国家的缩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衙门文化。</p> <p class="ql-block"> 展厅介绍了“衙门的概况、规矩”、“官员职掌”、“机构、人物”……等,还有辅助皇帝的中央机构和现存的县衙。</p><p class="ql-block">楹联:不生事不懈事自然无事;</p><p class="ql-block"> 能教民能养民便是亲民。</p> <p class="ql-block"> 直隶地处京畿,北连蒙古,西依太行,东接关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1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百隶省,十七个散州、107个县的大省,可见管辖区域之广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作为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伴随历任总督,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被视为清代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到清代中晚期,直隶总督对巩固清王朝统治、推进国家近代化进程起到过重要作用。展览以直隶总督任职从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四个方面展示直隶总督的重要功绩,展现这些封疆大吏在历史长河中书写的精彩华章。</p> <p class="ql-block"> 直隶作为京畿重地,其总督的职责与权力较之其他地方督抚更为重要,因此直隶督抚的人选多由皇帝亲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总督风云</span></p><p class="ql-block">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多为栋梁之臣,他们位高权重,声名显赫。作为八督之首,直隶总督直言进谏,弹劾官吏;面对西方列强,直隶总督在抵抗侵略和自强运动等方面身先士卒,当仁不让;在清末,直隶总督也在改革浪潮中起到了表率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修建大沽口防御工程中,几任总督接力亲临现场筹防,庆祺接任后继续主持修建,甚至病故于任上。</p> <p class="ql-block"> 总督八权:奏折咨请、制定省例、文武官史任免、文武官吏监督、绿营军队节制、岁计审核、诉讼审判、处交处理。</p> <p class="ql-block"> 展览介绍了,历任总督主要功绩:审理积案(处理和坤)、护卫京津(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经济发展、始办警政、司法改革、直隶谘政……等。</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是清代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直隶省兴替发展、清王朝成败兴衰的历史见证,更是清政府地方行政文化的缩影,其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健全选拔制度到走上仕途之路,从自身约束到教化地方,形成了独特的廉政文化。</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作为清代地方衙署的典型代表,数百年间,直隶总督在地方行政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清廉朴实,政绩卓著的能员,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有部分官员或举措失当,辜负责职或逆历史潮流,留下了深刻的教训。</p> <p class="ql-block"> 廉政人物:高行清粹一一于成龙</p><p class="ql-block"> 模范总督一一李 卫</p><p class="ql-block"> 以俭养廉一一唐执玉</p> <p class="ql-block"> 廉政家风:</p><p class="ql-block"> “常守简朴”的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一生恪守勤俭的为人处世原则,严于律己并教育儿女勤俭度日,家风如此熏陶,曾家子弟也自强不息。</p> <p class="ql-block"> 展览列举了当时处理的案例</p> <p class="ql-block"> 清前中期,直隶总督主要负责率领绿营军守卫京师;清末,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他们率领练军及北洋军奋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线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无数军民英勇牺牲,表现出决不投降的大无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 直隶作为拱卫京畿的军事防御重地,自清代以来,便有重兵驻守,由直隶总督负责全省军务,保卫京师的安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八旗和绿营军队屡战屡败,直隶原有的军事建制亟需革新。</p> <p class="ql-block"> 历任直隶总督不断进行军事改革,总督治军、绿营裁改、八旗驻防,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甚至对民国及其后的军事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北洋武备学校</p> <p class="ql-block"> 改进练军、新建陆军</p> <p class="ql-block"> 从第一次大沽口炮台两小时失守到“第二次大沽口战役”的重大胜利,证明直隶总督办进行军事改革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后来的抵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涌现出象罗荣光、聂士成、马玉昆、廷雍……等英勇将领。</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与近代经济。</p><p class="ql-block"> 面对西方列强在经济上的步步紧逼,清政府为求自保逐渐放松了对通商和洋务的限制,在直隶总督的主导与支持下,直隶经济的近代化从军事工业的建设起步,向民用企业的方向拓展;从官办企业的经营方式着手,向官督商办的创办模式进行转变。</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新式工业发展。</p><p class="ql-block"> 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创办了松江洋炮局,光绪十四年(1888年),金陵机器制造局成功制造中国第一代重机枪。</p><p class="ql-block"> 展览还详情介绍了,轮船招商局、开滦煤矿、直隶工业总局、启新洋灰公司……等。</p> <p class="ql-block"> 创办邮局、发展电报</p> <p class="ql-block"> 轮船招商总局</p> <p class="ql-block"> 在李鸿章的一再倡导下,清政府同意在直隶地区着手建设铁路,唐胥铁路,津沽铁路,北洋铁路,陆续建成。</p> <p class="ql-block"> 若大的博物馆转来转去,错过了特色补充展厅参观:</p><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方观承专题展》:聚焦清代直隶总督方观承的政绩与生平。</p><p class="ql-block"> 《清代幕府专题展》:揭示幕僚在清代官衙中的作用与运作机制及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各自政绩与生平展。</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还有数字化沉浸式体验中心:通过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增强互动体验,穿越时空的沉浸体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走出衙门,两柱高高的标杆分立在直隶总督署的两边,象征着高高在上的权力。</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直隶总督署,正如一艘停泊在时光长河中的古船,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