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拜:叶剑英纪念园、故居......

文史编委

叶剑英(1897-1986),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建立了伟大卓越功勋。 <h3>叶剑英纪念园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由叶剑英纪念馆和叶剑英故居组成。</h3></br><h3>叶剑英故居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是一座普通客家农舍,叶剑英同志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h3></br><h3>叶剑英纪念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展陈面积2230平方米,常设“矢志共产宏图业——叶剑英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包括9个部分,展示叶剑英同志的生平事迹。</h3></br>参拜:叶剑英纪念园、故居......<h3>凭吊叶剑英元帅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h3></br><h3>参拜叶剑英纪念园与故居有感<br></br></h3></br><h3><h3>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叶剑英纪念园与故居,凭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h3></br><h3>叶剑英纪念园位于广东梅县雁洋镇虎形村,这里山清水秀,风光迤逦。一进入纪念园,我就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所笼罩。纪念园内的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始建于1987年,经过多次改陈布展,如今已焕然一新。馆内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手稿、题词、文献、文物等实物,通过多媒体、雕塑场景、全息影像等现代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叶剑英元帅伟大光辉的一生和崇高的革命风范。</h3></br><h3>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叶剑英元帅在革命重大历史关头数次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事迹介绍。</h3></br></h3></br><h3>从护卫孙中山脱险;到策应南昌起义;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再到挫败张国焘分裂革命分裂红军阴谋;粉碎“四人帮”。</h3></br><h3>叶剑英元帅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智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这些历史细节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叶剑英元帅的伟大之处。<h3>走出纪念馆,我来到了叶剑英故居。这是一座普通的客家建筑,平房共有15小间,叶剑英家占了4间。故居内的陈设十分简陋,一桌一椅、一盏菜油灯,还有一些农具,展现了叶剑英元帅早年的生活环境。看着这些简陋的陈设,我不禁想起了叶剑英元帅的那句诗:“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h3></br></h3></br><h3>他从这里走出,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br></br></h3></br> 1941年叶剑英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h3>参观过程中,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康军和父亲于占彪。母亲作为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身边的秘电发报员,作为中央军委机要通信电台报务主任曾直接由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领导,母亲在自述革命人生中是这么讲到:</h3></br><h3>...“中央军委电台是报务主任值班负责制,都由一位报务主任带班上台,虽然报务员只能看到电码,不知内容,但可以看到报头上的等级,如平报"A",急报"AA",万万火急"AAA"。有时情况紧急,报务主任,甚至队长、台长都来上机,有时八路军总司令部的作战参谋或总参谋长叶剑英都来电台直接下达命令或传达党中央首长的指示,这一切使我们每个报务员都深深感到工作的重要和责任。”....</h3></br><h3>母亲为革命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父亲于占彪作为中共绥蒙党首任军事部长,在陕甘边等地领导革命斗争,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战功。<br></br></h3></br><h3>叶剑英元帅当年批准了我的父母结婚并保送母亲于中央党校六部学习,这也让我们感到家族与叶剑英元帅有着深情的渊源。<h3>我的舅舅康根成是内蒙古早期革命者,与叶剑英元帅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窗,并一同在苏联远东伯力刘伯承中国纵队工作,我的舅舅康根成他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情报网领导和创建人之一。</h3></br></h3></br> <h3>2025年今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展出叶剑英当年就读时的登记表格与介绍:</h3></br><h3>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1928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并任支部委员。1929年中东路事件发生后,参加中山大学组织的学生独立营(布留赫尔营),任营长。同年冬赴苏联远东哈巴洛夫斯克(伯力)参加加伦将军的司令部工作。1930年入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参加短期军事班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中央军委常委,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h3></br><h3>叶剑英元帅在1957年访问苏联并在苏联远东伯力时,回忆起曾在加伦(布柳赫尔)将军指挥下的情景,挥笔写下诗篇:</h3></br><h3>“不见加伦三十年,东征北伐费支援。我来伯力多怀旧,欲到红河认爪痕。”</h3></br> <h3>在莫斯科举行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展出叶剑英当年就读时的登记表格与介绍合影</h3></br><h3> <h3>2025年今年5月在莫斯科举行莫斯科中山大学100周年康根成当年就读时的登记表格与介绍:</h3></br><h3>康根成,内蒙古土默特人。1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进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军事,1928在该校任翻译,1929年东北中东铁路事件后被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派远东任中国游击纵队刘伯承领导下担任重机队队长,后任苏联伯力远东红旗军司令部翻译、第四科(情报科)任上尉组长,领导创建东北抗日战争情报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苏联运东(工人之路》报主编,远东红旗军司令部少校情报官。<br></br>1956年离苏联回中国任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66年8月逝世。</h3></br> <h3>我另一位舅舅贾力更(又名康富成)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的学生是全国著名抗日烈士,他们都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与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一样都是那一代革命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h3>如今,站在叶剑英纪念园与故居前,我感慨万千。叶剑英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h3></br><h3>同时,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叶剑英纪念园与故居,了解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事迹,感受他的崇高风范,让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h3></br></h3></br> <h3>康军与于占彪之子于广东省梅州</h3></br><h3>2025-11-07</h3></br><h3><h3>文章中人物相关</h3></br></h3></br><h3> <p data-pid="p-0">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h3></br><p data-pid="p-1">叶剑英是我党我军著名的军事谋略家,是我军司令部工作和参谋事业的奠基人,相继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他还是杰出的军事教育家,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之一,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又先后兼任过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延安军事学院副院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h3></br><p data-pid="p-2">1976年10月党和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叶剑英同志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根据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意见,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挽救了党,挽救了国家,也挽救了我们的军队。此后,他以很大精力抓了军队工作各个方面的拨乱反正。他与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推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开始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h3></br> <h3>叶剑英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h3></br><h3><br></br>批准:康军(潘静)与于占彪结婚并保送康军于中央党校六部学习</h3></br> <p class="">康军 (1925-2017)曾用名康贵花(鱼) 曾用名潘静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毛主席身边秘电发报员 优秀的蒙古族抗日八路军战士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延安女子大学学生 革命老干部 贾力更抗日烈士的妹妹 </h3></br><p class="">刘志丹同志警卫员 习仲勋指示接送中央代表红二十六军警卫营营长 陕北红军团长 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三位委员之一 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军事部部长 中共绥远省委七位常委之一军事部副部长部长 八路军120师(绥察)独立二支队司令员 中共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代表 关中保安纵队司令员 智取华山战役联合司令部司令员 全国政协委员副部级离休老干部于占彪同志的夫人</h3></br><p class="">康军同志1939 年未年仅 16 岁赴延安参加革 命, 延安女子大学特别二班学员,中央军委三局无线电学校学员,延安枣园共产国际苏联人领导的特工训练队学员、报务员, 中共中央与毛主席身边担任秘电发报员。康军参与的“东方佐尔格”工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奉献。1941年5月,阎宝航截获德军将于6月20日进攻苏联的绝密情报,通过中共及时通报苏方,而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是由康军所在的苏共中央驻延安枣园情报工作组直接电台执行发报,及时传递给了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br></br>2025年5月7日,中国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特别提到:<br></br>“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br></br>这份电台发送的情报,犹如一盏明灯,在战争的黑暗中为苏联指明了方向,让苏联军队得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走向。<br></br>事后苏共中央斯大林专门给中共中央毛泽东发来一份绝密感谢电报:<br></br>“感谢你们提供了德国进攻的准确情报,使苏联提早进入了战备状态……”<br></br>俄罗斯普京总统访问中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前接受中国新华社专访表示:<br></br>“俄罗斯不会忘记,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成为阻止日本进攻苏联的决定性因素之一。”<br></br>这是俄罗斯官方确认了中国战场在二战东方战线中起到的关键性战略作用。</h3></br><p class="">康军后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叶剑英、中央军委三局局长王诤领导下担任中央军委机要无线电台报务主任,中共西北局党校学员,中央党校六部学员,关中分区杨坡头学校教员,晋绥军政干校随员,解放军大荔军分区、渭南干部管理部干事,煤炭工业部西安管理局机要秘书,西北煤田地质勘探局人事处副处长、处长,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处长、国士资源部司局长级离休老干部。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康军同志始终战斗在中央军委机要通信的第一线。她努力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苏联教员教授的技术与她的战友们共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br></br></h3></br><p class="">康军同志无论是在军队或地方工作都做到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我国国防和地方建设与工作作出过贡献。康军同志因年龄退出第一线工作之后,仍然关心着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表现了一个抗日老战士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h3></br><p class="">康军同志</h3></br><p class="">1941年三八妇女节荣获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妇女奖旗"</h3></br><p class="">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奖章</h3></br><p class="">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h3></br><p class="">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h3></br><p class="">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h3></br> <h3>康军大哥康根成内蒙古早期革命者北京蒙藏学校学生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亲自培养选送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与叶剑英同窗并一同在苏联远东伯力同与刘伯承任红军中国纵队重枪队队长,任远东红旗军司令部翻译并一起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战情报网领导创建人之一<br></br></h3></br> <h3>康军二哥贾力更抗日烈士内蒙古早期革命者北京蒙藏学校学生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亲自培养选送毛泽东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蒙古工作委员会书记 中共土默特工作委员会书记 绥远行政公署蒙政处处长 中共绥远省委委员蒙政部部长 著名抗日英烈……<br></br></h3></br> <h3>康军丈夫于占彪(兵娃)(1914-1998)抗日战争中共绥蒙党首任军事部长陕甘边革命群众领袖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红军团长<br></br>中共蒙古工委三位委员之—  中共绥蒙工委委员军事部长 中共绥远省委员军事部副部长、部长 中共绥察区委员会委员兼武装部长 八路军120师独立第二支队司令 中央与共产国际绥蒙联络负责人之一<br></br>后任关中保安纵队司令 智取华山联合司令部司令 西北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 全国政协委员副部级离休干部 <br></br></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GNZ2C92iz6nHYTrhwRLO9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