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之行九:体验海滨小火车

绿荫

<p class="ql-block">10月31日上午,我们将启程前往芒特拉维尼亚,搭乘那趟驰名遐迩的海滨小火车,沿着印度洋的弧线缓缓穿行,开启一段穿越时光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临行前,回望这座伴海而居的酒店,心中不舍悄然升起。这间海景房曾是我们与大海对话的窗口——推开阳台,印度洋便在眼前无垠铺展,波涛翻涌如诉,海鸥盘旋于天际,鸣叫声与风拂棕榈叶的沙沙声交织成曲,仿佛自然低语,诉说着这片海岸的永恒诗意。</p> <p class="ql-block">再坐一会儿吧,任咸涩的海风拂过面颊,吹散心头的喧嚣。这一刻的宁静,是大海赠予旅人最温柔的告别礼。</p> <p class="ql-block">上午10时30分,我们抵达海滨火车站。站房低矮陈旧,若非导游指引,几乎难以辨认这竟是铁路的起点。斑驳的墙垣与锈迹斑斑的站牌,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列穿行于海浪与山峦之间的火车,正是宫崎骏《千与千寻》中海上列车的灵感来源。铁轨紧贴印度洋边缘延伸,仿佛随时会被潮水吞没。沿途风光如画,碧海连天,浪花拍岸,美得令人屏息。这条铁路始建于英国殖民时期,原为运输茶叶而建,已有百年历史,如今仍是当地人日常通勤的重要方式,高峰时段一票难求,承载着生活的重量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有细心的游客考证发现,这条铁路的轨距比我国标准略宽几公分,仿佛连铁轨的尺度,也铭刻着异国殖民历史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我们手中的车票是手工填写的纸质票,墨迹未干,边缘微卷,带着旧时光的质朴气息,仿佛一张通往过去的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站台简陋而宁静,几根水泥柱撑起遮阳棚,地面斑驳,却整齐地划出候车区域。人们三三两两地伫立,目光投向铁轨延伸的远方,静候那列旧火车缓缓驶来。</p> <p class="ql-block">终于,火车从海天相接处驶来,车身锈迹斑斑,远不如我们记忆中的绿皮车光鲜。车厢无门,车窗始终敞开,任海风与阳光自由穿行。它从不守时,迟到是常态,仿佛时间在这里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车厢内部如同老式公交车,座椅陈旧,漆面剥落,乘客摩肩接踵,座位有限,许多人只能站立。没有空调,暑气蒸腾,闷热难耐,然而人们脸上却不见烦躁。身旁的当地女孩笑意温婉;一个小男孩安静地依偎在母亲怀中,忽闪着清澈的大眼睛,时而望向窗外飞逝的海景,时而好奇地打量车内众生;一位老者坐于车厢地板,双手击鼓,高声吟唱,歌声苍劲悠扬,似在讲述古老的故事。无人打扰,无人催促,一切喧嚣都被海风带走。</p> <p class="ql-block">沿途停靠的车站多为百年老站,建筑保留着浓郁的殖民风格,红瓦屋顶、拱形门窗、藤蔓缠绕的廊柱,仿佛时光在此凝固,每一站都是一幅泛黄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人们乘坐其中,既在感受往昔岁月的余温,也在享受当下旅途的惬意。这列慢行于海岸线上的火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承载历史与浪漫的独特存在。</p> <p class="ql-block">忽然想起《千与千寻》中那句:“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p> <p class="ql-block">“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p> <p class="ql-block">此刻,火车正载着我们,在海与天的尽头,驶向未知的下一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