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1月6日,周四,我与老杨如约走进上海博物馆东馆,赴一场名为《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的盛宴。这不仅是一次观展,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p> <p class="ql-block">固原,坐落于宁夏六盘山区,北依萧关,雄踞丝路要冲。这片土地,曾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碰撞的前沿,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的舞台,也是多民族往来迁徙的走廊。而此次展出的文物,正是这多元文明交融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当书本中的知识在眼前化为实物,历史的脉络顿时鲜活起来。昔日观看《大秦帝国》,对义渠王国留有印象,而眼前这些精美的器物,正是从那片古老的土地上走来。</p> <p class="ql-block">读《大隋兴衰四十年》,对“关陇贵族集团”心驰神往,而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墓中出土的文物,尤其是那两件国宝——凸钉玻璃碗与鎏金银壶,将史书中的权势与风华具象呈现。</p> <p class="ql-block">凸钉玻璃碗,器壁薄如蝉翼,碗身外壁装饰着三圈凸起的圆形钉饰,排列整齐,做工精细,在灯光映照下,整只碗散发出温润柔和的光泽。这是一件原产于波斯萨珊王朝,通过丝绸之路被北周大将军李贤获得并珍藏的进口奢侈品,它作为一件“文明的信使”,无声地讲述着1500年前东西方之间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鎏金银壶,细长颈、卵形腹、高圈足、壶柄上端有深目高鼻的胡人头部浮雕——这是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风格。银壶最震撼人心之处,是壶身上的“特洛伊战争”连环画。壶腹表面浮雕出的三组人物图案,讲述的是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的因果与结局。 </p> <p class="ql-block">这个故事曾因《千年一叹》的讲述而深印我心,此刻竟在千年前的中国银壶上相逢。知识在实物中落地生根,观展的兴奋与满足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心神激荡的,是那些展现草原文明的“虎噬兽”系列器物。它们造型威猛,刻画生动,虽历经两千年风雨,仍透出凛凛生机。这不禁让我想起曾在大英博物馆所见的亚述猎狮浮雕——同样诞生于两千多年前,同样充满力量与写实之美。东西方文明在审美与技艺上的遥相呼应,令人感慨人类精神的共通。</p> <p class="ql-block">观展尾声,我轻轻盖上几枚特色纪念章。印章落下的清脆声响,仿佛历史的回音,为这场跨越山河与千年的邂逅画上圆满句号,也将这一刻的感动,深深镌刻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