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冬的龚滩,山色空蒙,江水如练。漫步在这座千年古镇,仿佛走进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乌江画廊的奇峰秀水与土家族吊脚楼的古朴韵味交织成一首静谧的山水诗。</p> <p class="ql-block">古镇入口的牌坊巍然矗立,飞檐翘角间藤蔓缠绕,红灯笼在风中轻摇。我沿着石阶缓步而上,脚下是斑驳的青石,两侧栏杆刻着岁月的痕迹。抬头望去,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而建,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阳台上挂着的红灯笼为这静谧的景致添了几分暖意。途中偶遇观光小车停驻路边,红色道路蜿蜒穿行于绿树之间,远处山林苍翠,气象万千。这牌坊像是时间的门扉,一跨过,便从喧嚣步入了旧梦。</p> <p class="ql-block">石阶层层叠叠,顺着山势向上延伸,两旁的老屋静静伫立,藤蔓爬满了墙角,仿佛在低语着百年的故事。一位老人站在高处,穿着红衣,朝来往的游人挥手致意,笑容如冬阳般温暖。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古镇不只是风景,更是有呼吸、有温度的生活。绿树掩映下的石阶,不只是通向山顶的路,更像是通往一段被遗忘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子站在半山腰的石阶上,手提布包,目光望向远方。她没有说话,却像在与山对话,与江低语。她的身影融入这片青绿之间,成了风景的一部分。我忽然明白,来龚滩的人,或许都不是为了看什么名胜,而是想在这依山傍水的角落,找回一点内心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整座古镇依山而建,木屋层层叠叠,像从山体里自然生长出来一般。石阶串起家家户户,汽车停在屋檐下,现代生活的痕迹悄然渗入,却并未打破这里的安宁。这是一座活着的古镇,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有人炊烟、有孩童奔跑、有老人晒太阳的真实人间。</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一块巨石静静卧着,上面刻着“岩柏涛”三个红字,苍劲有力。石旁绿树成荫,木楼错落,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是节日的余韵未散。这名字或许来自某段传说,又或许只是当地人对山风江涛的诗意命名。但无论来历如何,它都让这片山水多了一层文化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条巷子,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石板铺就的广场静静躺在山腰,几位游客坐在长椅上歇脚,身旁一树紫花正开得热烈,像是为这静谧添了一笔浓彩。远处的屋檐在阴天里显得格外沉静,飞檐翘角如鸟欲飞,仿佛下一秒就要掠过山峦,融入云雾。这里没有喧闹的叫卖,只有风吹过屋檐的轻响,和远处江面隐约传来的船笛。</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走,建筑愈发密集,木楼紧贴着陡坡,一层叠着一层,像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阳台雕花精致,窗棂透出生活的痕迹,晾晒的衣物、摆着的盆栽,都在诉说着日常的烟火。而背景中阴云低垂,给整幅画面蒙上一层淡淡的水墨色调,让人恍惚间分不清是现实,还是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有栋老屋外挂着太阳能板,小小的黑色面板嵌在古朴的木墙边,竟不显突兀。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悄然握手,没有对抗,只有共存。红灯笼依旧高挂,绿树依旧环绕,而阳光正悄悄为这块现代的“眼睛”充电——仿佛古老的灵魂,也在默默接纳着新时代的光。</p> <p class="ql-block">穿过街巷,眼前豁然开朗。乌江如碧玉带般环绕古镇,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两岸青山与飞檐。站在木质栏杆旁远眺,“乌江画廊”指示牌静静立于身旁,江中小船悠悠划过,搅碎一池山色。石碑隐于花木之间,字迹斑驳,似在诉说往昔故事。那一刻,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水汽与凉意,也带来了千年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一条红色步道沿着山势延伸,两旁挂满红灯笼,像是为归人点亮的灯。步道尽头,行人影影绰绰,仿佛走向画的深处。左侧是停驻的车辆与屋檐,右侧是整齐的石球与栏杆,现代的规整与自然的野趣在此交汇。天空虽阴沉,却压不住这山间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整座古镇尽收眼底。山坡上的建筑群与自然融为一体,盆栽点缀窗台,花坛盛放三角梅。一条清澈河流从镇边流过,对岸山崖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我站在这里,忽然不想再往前走了。有些风景,适合远观,有些心境,适合静享。</p> <p class="ql-block">回到入口,红色步道在雨意未落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鲜亮。车辆整齐停靠,行人缓步而行,传统建筑在绿意中静静守候。这古镇不拒外人,也不媚游客,它只是如常地活着,像一棵老树,年年发新芽,却从不忘根。</p> <p class="ql-block">几位游客站在乌江画廊的观景台上,背靠青山绿水,笑着摆出各种姿势。她们的笑容与江风一样清爽,与山色一样明亮。那块写着“乌江画廊”的指示牌,不再只是地标,更像是邀请——邀请你走进这幅流动的山水诗里,成为其中的一行韵脚。</p> <p class="ql-block">沿湖的步道上,行人三三两两。一侧是陡峭青山,一侧是碧水人家,木楼临水而立,灯笼轻摇。这里没有惊涛骇浪,只有细水长流的美。走在这条路上,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心也一点点沉静下去。</p> <p class="ql-block">山与水在此相依,绿意铺满眼帘。湖面停着几艘红船,像画中的点睛之笔。岸边木屋静立,紫花在前景悄然绽放,为这幅壮丽添上一抹温柔。这不只是风景,更像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险峻中安居,在壮阔中守静。</p> <p class="ql-block">码头边,游船靠岸,红漆的船身映着山影,两层小楼带着飞檐静静守望。远处江面薄雾轻浮,船只缓缓移动,像在时间之外航行。这里曾是川盐入黔的要道,如今虽不再商旅如织,却多了一份超然的美。</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木楼群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红灯笼如星点般闪烁。护栏道路蜿蜒而下,通向宽阔的江流。山河壮丽,而人居其间,不争不抢,安然自得。这古镇的美,不在某一处景点,而在整体的和谐——人与山、屋与树、水与天,皆在一种古老的平衡中呼吸。</p> <p class="ql-block">山崖陡立,植被茂密,江水蜿蜒而过,一艘红船静静停泊。船顶的屋檐与岸边的木楼遥相呼应,仿佛水上也漂着一座小镇。远处山峦起伏,天色阴沉,却让这画面更显深邃。山水之间,时间仿佛凝固,只余下风声、水声,和心底那一声轻叹。</p> <p class="ql-block">龚滩始于唐,兴于宋,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如今虽繁华褪去,却留下这一片宁静天地,让人在行走中听见历史的回响。</p> 龚滩镇及乌江画廊视频 <p class="ql-block">龚滩坐落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地处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的东岸,是一座拥有超过1700年历史的古镇。是领略乌江峡谷壮丽风光、体验土家族风情和感受千年盐帮文化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与贵州省沿河县隔江相望</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 源自蜀汉,建置于唐,已有约1800年历史,曾是乌江流域重要的物资中转站,有“钱龚滩”之誉</p><p class="ql-block">景区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核心看点 百里乌江画廊的起点、保存完好的明清山地民居建筑群(石板街、吊脚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镇亮点与体验</p><p class="ql-block">龚滩的魅力在于其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山水画卷:龚滩被誉为“乌江画廊核心景区和璀璨明珠”。最经典的体验是乘坐游船游览乌江画廊,碧绿的江水与两岸的悬崖峭壁构成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清晨时分,江面常会升起薄雾,古镇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景色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 建筑奇观:古镇依凤凰山麓而建,脚下便是奔腾的乌江。这里保存有长约三公里的青石板街,以及150余堵封火墙、200多个四合院和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沿着起伏的石板路漫步,欣赏临崖高挑的木制吊脚楼,是感受古镇韵味的最佳方式。</p><p class="ql-block">- 历史印记:古镇内有众多值得探访的历史遗迹。例如,西秦会馆是清代陕西盐商所建,见证了昔日盐运贸易的繁华;冉家院子是典型的土家族四合院民居;而桥重桥则是构思巧妙的清代古桥,体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p><p class="ql-block">- 民俗风情:作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当地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摆手舞、阳戏等。在古镇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土家美食,如鲜美的乌江鱼、口感独特的绿豆粉以及风味十足的鲊海椒回锅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