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西市场)

一帘幽梦

梦回老济南(二) <p class="ql-block"> 大清国光绪三十年。这一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了华侨组建的洪门致公堂,并游历美国,宣传革命;邓小平、邓颖超、巴金、任弼时、程砚秋等名人此年出生。也是在这一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一列火车的汽笛声划破济南寂静的天空,一路上呼啸着开进济南府。这一年也是济南商埠,开埠的年份。胶济铁路的火车汽笛,摧生了济南商埠的开埠,也便利西市场。</p> <p class="ql-block">当年济南的老商埠区是这样划定的:东起老城区以西的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附近的纬十路,南以长清大道的经七路为限,北以胶济铁路经一路为界。西市场,就位于老商埠区的西北角。</p> <p class="ql-block">西市场是老济南商埠区五大市场(翠卖场、新市场、万紫巷、西市场、大观园)之一。按照开业时间排序,西市场排在第四,早于大观园商场三年。</p> <p class="ql-block">西市场分别在1958年、1965年、1984年、1989年和2006年,至少经历过五次较大范围的改造。西市场内较早的百货大楼、文具店、委托店、理发店、饭店、戏院,连同西市场南门西侧的新华书店等随之消逝,其中,“和平电影院”(前身叫齐鲁电影院,1943年开业,也是济南西部地区第一家能够放“无声”电影的电影院)在西市场的第三次改造中迁址,于1984年前后坐落在市华联东侧,也就是现在的“路港和平商城”。2000年,和平电影院彻底关闭放映和演出功能,与西市场小商品市场溶为一体,转为小商品批发大厅。</p> <p class="ql-block">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百年商埠西市场哺育了济南市华联的前身——西市场百货大楼乃至西市商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由于改制后的华联商厦突飞猛进,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的锐变,使西市场小商品市场在改革的重重压力下不断升级改造,成为百年商埠区百货和小商品流通的集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