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遇上一线教学实践,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11月10日上午,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贾冠杰教授的这场讲座(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素养探讨),为我们骨干教师带来了答案。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思结合、用创为本”,到“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三层次活动,贾教授把抽象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拆解成了可落地的教学思路——教师要从“教”转向“导”,把教程变成学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讲座里最戳中一线教师的,是“教学素养”的清晰解构: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既包含师德与心理的底色,更离不开“专业知识+教学理论”的硬支撑。贾教授还结合自己深耕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著作(从1999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到2023年的《英语教学基础理论》),把“如何提升语言知识与技能素养”讲得既专业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内容是课程理念中的“学思结合、用创为本”原则。</p> <p class="ql-block">学习活动观是一种理念,强调学生参与的活动。英语活动观要求的“三坚持,三活动”关键是教师,教师是主导,教师的素养是关键。把教程变成学程,把教材变成学材,把教案变成学案。</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贾教授又分析了教师素养与教学素养的关系,并且着重讲述了教学素养这一层面内容。</p> <p class="ql-block">根据教学理论素养的提升要求,贾教授以下面几个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素养提升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教学有法指教学需遵循公认、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经学者研究验证),教师应先掌握这类方法的框架与逻辑。教无定法指科学教学法需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如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经教师自主消化、调整后使用,也可称为“后教学法”;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法,教师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构建个性化方法。要实现“教无定法”,需先扎实掌握“教学有法”:先学习、理解经典外语教学法,吸收其精华,再结合实际构建特色教学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贾教授列举了两本外语教学法专著中的多种教学法。</p> <p class="ql-block">国内最新的两大外语教学流派:1、读后续写教学法 2、产出导向教学法</p> <p class="ql-block"> 后方法(post-methods)=后教学法=后方法教学法=超越教学法,是20世纪中后期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形成的、超越传统“教学法”的理念,并非具体的教学法。它是以教师自主性为核心,强调教学的“特定性、实践性、可行性”,目标是帮助教师构建个人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p> <p class="ql-block">通过聆听贾教授的讲座,使我领悟到很多。作为教师,需先扎实“学”(掌握英语学习活动观、经典教学法),再灵活“用”(迁移创新),最后落地“创”(构建个性化策略)。未来我会更注重在真实课堂中“做中学”,在情境设计、活动链搭建中落实“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理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