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英语教学:从“活动观”到“导师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微信用户

<h3>今天有幸聆听了苏州大学贾冠杰教授关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讲座,干货满满。</h3> <h3>讲座核心:锚定“活动观”,聚焦教师素养</h3> <h3>讲座围绕两大主题展开:<br>  <br>1.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源于2022版新课标,核心是“学思结合、用创为本”,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英语);<br>​<br>2. 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这才是落地“活动观”的关键!</h3> <h3>🧩 认知破局:从“鱼牛童话”看教学本质<br> <br>贾教授用“鱼牛”的童话(鱼靠青蛙的描述,把“牛”想象成“鱼身牛角”),生动诠释了建构主义:学生是基于已有经验学习的,教师要做的是搭建“支架”,帮学生跳出认知局限~<br> <br>📚 教学进阶:先“有法”,再“无定法”<br>  <br>想做到“教无定法”,得先吃透经典教学法:<br>从听说法(重视句型机械操练),到任务型教学法、多元智能法…20+种教学法各有侧重,教师要做的是取其精华,结合学情创新。</h3> <h3>📖 资源补给:这两本杂志值得常读<br> <br>想提升教学能力,别错过这两本权威期刊:<br>  <br>-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北师大主办)<br>​<br>-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大主办)<br>每月更新,全是一线实用干货!</h3> <h3>🎯 终极目标:从“讲师”到“导师”<br> <br>贾教授的结束语太戳心了:教师成长分三步——<br>  <br>1. 讲师:懂专业知识;<br>​<br>2. 教师:会教学方法;<br>​<br>3. 导师:懂学生心理+学习过程。<br>最终要成为能引导学生自主成长的“facilitator”~</h3> <h3>这场讲座像一场“教学导航”,让我们明确了方向:用“活动观”激活课堂,用专业素养支撑成长。<br>期待未来能和更多同行一起,从“教知识”走向“育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