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宇宙是什么?百度百科说,“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p><p class="ql-block">宇宙到底有多大?以我们目前人类的知识还不可知,我们只能说,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大”,我们不知道其边际;在时间上是“无穷尽”,我们不知道其何时开始,何时终结。</p><p class="ql-block">宇宙到底是谁创造的?我们也不知道,唯物主义者说是起源于大爆炸;信教者包括一些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也认为,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大爆炸说只是一种猜想,无从证实。但是,上帝是谁?什么样子?我们也无从得知。</p><p class="ql-block">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曾把上帝比作一个魔术师,把宇宙比作他手中的兔皮帽,把我们人类比作兔皮毛中的虱子。我们人类极力想爬出兔毛想看看我们的世界什么样子想看看上帝什么样子,但始终看不清。我觉得他这个比喻很形象。</p><p class="ql-block">我曾在《蚂蚁(一)》一诗中以“蚂蚁·人·上帝”做个比喻:“蚂蚁看不见人的面目,就像人类看不见上帝;蚂蚁不知道地球的大小,就像人类搞不清宇宙的边际。”也曾在《天问》一诗中表达:“人类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是另一类生物眼中的春蚕秋蝉,/ 一年一个轮回?还是另一种生物眼中的朝菌蜉蝣,/ 一朝一代生命?我们是生活在另一种大洋中吗? / 是另一种生物乘核潜艇也不易抵达的深海? / 或我们的宇宙是另一类生物的房间? / 众多的星球是房间里浮动的尘埃? / 而人类是它们用显微镜也看不到的尘埃上的微生物?” 这主要是表达宇宙宏大和人类渺小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在宇宙之上,看地球看人类是什么情景?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我在两首《蚂蚁》诗中表达了我的感受:蚂蚁在地上爬来爬去,也是为了找食,找他们生存的物质,尤其是它们要冬眠,要为过冬储备足够的食物。我们有时看到蚂蚁为了食物合作,一些大的食物一个蚂蚁搬不动,于是要几个蚂蚁合力来搬。我们有时看到两只或几只蚂蚁为了一粒食物而争斗。有时我们看到蚂蚁成群结队出动,很有组织性,我在想,蚂蚁们是否也有王国,也有国王或首领,甚至也有地盘和疆域?有时我看到蚂蚁们打群架,那是否是蚂蚁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呢?那场面很容易让人想起古代的两军对垒和两军混战,像屈原《国殇》描写的壮烈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我们人类也许觉得蚂蚁们的事很渺小很无聊,其实,那岂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写照?且不说站在宇宙之上,就是站在高楼上看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不也有看蚂蚁一样的感觉吗?站在高楼上,看大街上人们忙忙碌碌,顿感人类也是一群群为食物而忙碌的蚂蚁:人类也会为争夺食物而大打出手,小的两人争斗,大的也有打群架,也可称为群体性事件,如拆迁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难道不是政府与民众争食物而引发的战争吗?更大的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发生的战争了。我们也许会认为蚂蚁的行为很可笑,甚至没有意思,其实我们人类何尚不是如此?我们人类的具体行为与蚂蚁又有多大区别?</p><p class="ql-block">但是,换一个角度,假设我们就是那一只只蚂蚁在蚁群之中,我们就不会如此想了。每一只蚂蚁都要生存,不然就会死亡,所以蚂蚁把觅食行为当成比天大的事情,因此为此做出怎样的举动都不为过。作为一个人,在人类之中不也是如此吗?什么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呢?所以人们忙忙碌碌首先是为了自己的生命、生存。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一片土地一个空间或称为家园;为了保卫家园而与入侵者斗争,就不是无意义的行为。人们结成群体、部落,乃至国家,其核心就是为了保卫家园保卫自己的土地财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站在宇宙之上,地球是渺小的。也许在上帝的眼中,地球只是空气中飘浮的尘埃,甚至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我们人类更是“上帝用显微镜也看不到的尘埃上的微生物”(见我的《天问》)。地球的毁灭消失,在宇宙之上也许就感受不到,也无所谓的。但在人类之中,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它的毁灭对我们无疑是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站在宇宙之上,看人类的奋斗、纷争乃至民族、国家、体制、制度之争,就像我们看到一群蚂蚁在为争地盘而打架,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站在人类之中,这些问题都很重要,有时民族的危亡、国家的兴衰,甚至成了比我们生命都重要的大事,有些人甚至觉得国家的价值高于个人生命的价值。</p><p class="ql-block">站在宇宙之上,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重新审视国家、民族、生存、人权、环保等价值,使我们在人类之中认清人生的要义: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等等,也即跳出人类看人类。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重要问题,而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所忽悠。</p><p class="ql-block">二零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在高楼上看人群</p> <p class="ql-block">在地上看蚂蚁</p> <p class="ql-block">最近一个视频很火,它讲述所有上过太空的宇航员几乎都得了一种抑郁症,因为他们在太空看到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悬浮在黑暗的太空中,仿佛一颗脆弱的玻璃球,随时都会碎裂。因此他们的大脑也好像被重新格式化,植入了新的程序。他们看地球上人类为所谓的国家、民族利益发动战争,为一日三餐争吵感到毫无意义,因此普遍患上了抑郁症,有的整日借酒浇愁。</p><p class="ql-block">这实际上就是跳出人类看人类。其实最早具备这种视野的是老子、庄子。老子讲的抽象一些,但庄子用生动的故事寓言为我们展示了认识世界的多重视角,他说蜉蝣不知朝暮,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知天地之大,河鳖不知大海的汪洋,站在某种角度,800岁的彭祖也是短命的,因此庄子行为怪诞(我们普通人的视角):其袒胸露肚,不做官员,宁做在淤泥中爬行的乌龟,妻子死了,他反而鼓盆而歌,这与今天那些在太空中见过地球的宇航员的反应,有共通之处。</p><p class="ql-block">我读过《庄子》,后来还看了一本书《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等书,我的思想也逐渐从一般认知中解脱,使我常常跳出人间看人类,因此2000年前我写出了现代版的长诗《天问》,表达了我对宇宙、高智能生物、人类社会及人类结局的种种思考与猜想。2012年我还写了这篇文章《在宇宙之上,在人类之中》。所谓“在宇宙之上”就是上帝的视角。在宇宙之上看,地球也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何况人类?所以我们平常所看重的国家、民族、地区、个人之间的利益纷争,更是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当然,作为一个人,我们也不可能脱离人间而生活,所以也需要在人群之中的视角。我也写过《谁是敌人》、《论斗争与合作》等文章。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存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能平等相待,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妨害他人同样的利益,以他人同样的利益为边界,即孔子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那么人间就是和谐和平的,就不会有纷争,更不会有敌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之所以有敌人,就是有一些人不愿意平等对待他人,不愿意尊重他人的利益,想恃强凌弱,暴力夺取他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因此这些人就是敌人。这些人如果窃取了一国政权,并煽动国民夺取他国利益时,这个国家也成了敌国。</span></p><p class="ql-block">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合作的方式,那么都会成为合作者。分工合作,会增进相互的利益,这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告诉人们的道理。现在最高端的产品都是合作的产物,如光刻机和高端芯片。如果各个国家也能够平等相待,真诚合作,而不是心怀鬼胎,称雄称霸,恃强凌弱,争夺领土,那么也不会有战争。</p><p class="ql-block">2025.11.11</p> <p class="ql-block">人类战争场面</p> <p class="ql-block">强拆场面</p> <p class="ql-block">笔者简介:独孤行,男,生于大饥荒之末,经历文革与改革两个时期,获得经济与法学两种文凭,喜欢哲学与文学,有诗云:“哲学,是阳光,照亮我的人生;文学,是雨露,滋润我的生命。”已出版有诗文集《风中尘埃》、新诗集《苍茫独行》和叙事诗《中国神话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