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宣传队的青涩记忆

龙语蛇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听到淮海戏的器乐声响起,我的思绪就会穿越到1974年我在泗阳县裴圩中心小学四年级的时光,记起那个在学校文艺宣传队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苏北平原的天空总是蓝得透亮,稻田里的稻穗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催促我加入文艺宣传队。记得是四年级秋季学期某天上午的一个课间,班主任张国宝老师找到我说:“徐龙,你嗓子好,形象好,我推荐你去参加学校文艺宣传队。下午你去找张兴华老师报个到。”就这样,我加入了学校文艺宣传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宣传队挺正规的,有基本组织架构。指导老师和化妆老师是张兴华,二胡老师是吴绍喜,编剧作词老师是张国宝、张兴华和吴绍喜,道具老师是朱茂。队员都是四、五年级学生,有打鼓的五年级张登万,有敲锣的五年级张以林,有打镲子的五年级张传阳,有嗓音纯厚的四年级胡继梅,还有擅长表演的五年级李守华等等。我起初是专门参加表演唱的,后来也学会了打鼓敲锣打镲子等。我们是在学校一个空教室里排练的,有时候也会在校园内空地排练。张兴华老师拿着剧本,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淮海戏的唱腔和身段。“手要像春天里柳枝一样轻柔,眼神要像看着远方的稻田一样充满希望。”张老师的话像种子一样,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正常排练的有《小火车》《园丁之歌》《王大嫂》《拾粪》等拿手节目,这些节目都是赞美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农村大好形势、身边好人好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经常会去各个大队巡回演出。每次演出之前,我们自己的报幕员都会说“泗阳县裴圩中心小学文艺宣传队汇报演出,现在开始”。记得有一次,我们到裴圩公社陈庄大队去表演。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晚上,田埂上结着厚厚的霜。我们踩着霜花来到大队部,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舞台就是正常的地面,没有灯光,没有设备,只有几盏煤油灯在风中摇曳。我们在社场中心表演,村民们在场下看得津津有味。当我们表演《王大嫂》时,场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老大爷站起来说:“演得真好,把我们农民的生活都演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次是在裴圩公社万庄大队演出,演出结束后已经是夜幕降临。我们一行人背着锣鼓,拿着道具,走在农村土路上。走着走着,我发现前面有一大片阴影,我以为是土堆,于是做了往上爬的动作。谁知那是一个洼坑,我整个人跌了进去。这一跌,竟然把大伙儿给笑得前仰后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难忘的是1975年秋季学期参加泗阳县文艺汇演的那次经历。那个时候,泗阳县文教局每年都会举办全县学生文艺汇演,我们裴圩中心小学也会参演。那次我们参演的淮海戏《拾粪》获得一等奖。中午的工作餐上,我们几个演员围着圆桌,看着白生生的馒头和油汪汪的萝卜烧肉、白菜牛肉、红烧鲫鱼,眼睛都直了,更不用说吃的姿态了。饭后,我悄悄把没吃完的馒头揣进布包,回家路上小心翼翼护着,生怕压碎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回到家,妈妈接过馒头时,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父亲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馒头,仿佛在触摸世间最美好的珍宝。妈妈说:“有出息了嘛,参加演出还能带回馒头。”父亲则笑着说:“好好表演,争取以后能到县城淮海剧团唱戏。”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自豪,觉得自己真有出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表演,还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们经常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表演,看到他们在辛苦劳作后露出的笑容,我明白了文艺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也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向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初二第二学期的六月,泗阳县淮海剧团到裴圩中心小学(当时裴圩中心小学有初一、初二年级,属于小学“戴帽子”)招收演员。学校推荐我参加了面试,我以高音唱了一首李谷一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结果在我初三(当时在新袁中学读初三)开学的那个学期十月份,我被录取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我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一边是我喜欢的唱歌表演,另一边是我的优秀学业水平。经过深思熟虑并经父母同意,我决定放弃去剧团,继续读书。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有更广阔的天地。后来,我在新袁中学高二毕业考上了淮阴师专英语教育专业,是学校当年唯一一个应届生考上大学的。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直至今年10月份退休。事实证明,我当时选择上学是正确的,因为后来时间不长,泗阳淮海剧团阶段性倒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每当我看到戏曲表演,每当听到淮海戏、京剧、黄梅戏,就会想起当年在宣传队的日子,就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我熟悉的淮海戏片段,怀旧并快乐着。那段在文艺宣传队的岁月,不仅教会我如何用歌声赞美生活,更让我懂得了劳动的光荣、分享的快乐,以及在选择面前坚守初心的勇气。这些珍贵的记忆,如同淮海戏里的老腔,在时光长河中愈发醇厚,永远回响在我的生命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