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11月5日下午,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入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这也是继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和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之后的第三艘航母,舷号1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为福建舰授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随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舰艇各类舰载机及舰船弹射起降等操控系统进行视察和检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对舰员生活状况进行细致了解,并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体舰船官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热忱投入新的工作岗位,肩负起“护国神器”的历史重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伴随福建舰正式入列,另一则更令人幸福的消息接踵而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外媒报道称:福建舰入列的当天,我国某军港同时为福建舰配套入列了完整的航母编队所需的7艘舰船,总吨位达到17万吨,相当于法国海军舰船总吨位的40%。</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也是事后许多国外媒体纷纷猜测为什么11月5号入列服役的福建舰,直到两天后的7号才对外宣布,一改过去辽宁舰和山东舰入列服役时“即时宣”的惯例?作为航母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战斗力强弱,更体现在与其配套的“舰船编队”成员的数量与战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建舰之所以选择在11月5日这一天入列,更体现了中国海军建设的卧薪尝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44年11月5日山东刘公岛爆发汪伪海军起义,600余名官兵毅然投奔八路军成为中国人民海军最早的火种。刘公岛起义后,党中央随即成立首个海军研究小组,开启系统筹划海军建设的序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0年同一天,中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东风一号”成功试射,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没有导弹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两个重大节点相隔16年,却与2025年的福建舰入列整整相距81年和65年,形成一条清晰而厚重的时间轴。81年后,一艘满载排水量超8万吨、配备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可搭载隐身战机与固定翼预警机的现代化航母,正是对当年那批不甘屈辱、渴望强大海军的先驱者最有力的告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至于航母舷号编排设计的意义,首艘航母辽宁舰为16,山东舰为17,福建舰为18,官方未明确解释,但这一设计背后蕴含多重历史意义和战略考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解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是历史传承,告慰北洋水师英魂。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其主力战舰“七镇八远”(以“镇”开头为近海防御舰,多为小型舰船,镇守要害,如镇东、镇西;以“远”开头为远洋舰,“威震远洋,守卫海疆”,如定远、致远)共15艘全部战损或自沉。因此,作为我国海洋“重器”航母舷号从16开始,被视为对这段历史的传承,代表甲午海战的延续,象征中国海军从屈辱中重生,以新生的航母告慰先烈。因此1-15号舷号被刻意“虚位”以铭记这段国殇,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血债血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是文化隐喻:从甲午战争1894年到2012年辽宁舰服役相隔118年,按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约为16个甲子周期,数字“16”暗含历史轮回与复兴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是致敬“中国航母之父”刘华清将军。刘华清将军(1916-2011年)是中国航母事业的奠基人,曾提出“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的誓言,遗憾的是就在辽宁舰入列服役的前一年离世而去,辽宁舰舷号“16”正好对其出生年份1916年,彰显其对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是时间节点的“巧合”,铭记中国航母梦的两次“16年”。1930-1946年,国民政府首次提出航母计划至内战爆发,历时16年无果;1983-1999年,苏联开始建造“瓦良格”号(辽宁舰前身)至中国购得该舰,恰好16年,舷号“16”恰恰又象征了这一曲折历程的终结与新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此,当福建舰“官宣”入列消息一出,作为全球军事舆论的“风向标”美联社第一时间跟进报道,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对中国海军崛起“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态。在他们看来,福建舰的服役将有助于中国海军将军事力量进一步扩展到本国水域之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尽管美国目前手握11艘核动力航母,在总体数量上仍占绝对优势,但能够随时部署到亚太地区的航母最多也只有3艘,所以在亚太地区美军并不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且据传中国已经在造下一艘004核动力航母了,这种规模的造舰速度是当下美国无法企及的,这种追赶并大有超越的势头着实让美国坐立难安。因为他们担心中国海军发展太快,让美军海上霸权不保的,在美国人眼里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在海上说一不二的“霸权思维”,现在突然冒出个能跟他们分庭抗礼掰掰手腕的对手,自然会感到紧张和担忧,甚至有网友的留言显得特别扎眼:“要么击沉它,要么我们就得学会使用筷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种“霸权焦虑”其实是“想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航母建设发展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走完美国海军花费近百年才走完的航母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艘6万吨改进型“滑跃起飞”航母辽宁舰,本质是对苏联旧舰的改造,解决了“有无”问题。辽宁舰前身为苏联瓦良格号,于1988年12月4日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下水,因苏联解体等原因一直停泊在船坞里,与俄罗斯海军现役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为“姊妹舰”,这艘诞生于苏联时期的航母曾经是俄海军的骄傲,但这些年下来,状态越来越差,服役以来动力系统频频出问题,动不动就被迫返港维修,甚至维修的时候还出过船坞沉没、甲板被砸的糟心事儿。2024年7月俄罗斯军方传出消息,经过全面评估“库兹涅佐夫”号已经彻底没了维修价值,未来要么拆了要么只能卖掉,这种悲惨的命运只能让俄海军忍疼割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相比起来,瓦良格号的命运就要幸运的多。由中国于1999年购入,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中国海军在大连造船厂正式启动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工程,包括加装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和内部设施。2012年9月25正式入列服役,用时7年5个月,成为中国首艘航母。标志着我国航母建设取得“零的突破”,同时也反映了航母建造的难度不是一般的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首艘国产“滑跃起飞”山东舰吨位提升到6.5万吨,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用时近2年8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建舰作为中国第三艘完全拥有自主产权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起飞”航母,于2022年6月17日下水,并于2025年11月5日正式服役,用时近3年5个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建舰入列服役,标志着我国航母建设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是吨位直接跃升到8万吨级,逼近美军某同吨级核动力航母,而且直接跳过蒸汽弹射采用电磁弹射,一举成为世界上首艘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直接追平甚至反超了美军最先进福特级航母的核心技术,甚至在舰载机起飞效率上已经超越美国福特级电磁弹射航母。福特号航母作为搭载交流电磁弹射器的核动力航母,自2017年服役以来电磁弹射系统一直问题不断,服役初期其电磁弹射与拦阻系统故障率极高,至今仍事故频发,尚未形成完整战斗力,舰载机起降仍停留在单日180到200架次起飞水平上,始终未达到220架次的设计水平;福建舰虽然采用常规动力,作为世界首个采用中压直流电磁弹射航母,却成功实现了电磁弹射系统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运行,虽然至今没有准确的舰载机起降数量报道,但按照军事专家给出的“电磁弹射器一分半弹射一架舰载机,单日最大起飞架次为滑跃模式五倍”的说法估算,参照山东舰今年6月巅峰时期单日滑跃起降约50架的数据,福建舰可达到单日起降250架次舰载机的战力水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航母的战力主要体现在舰载机,而制约舰载机起降效率有四个关键数据:甲板面积、弹射频率、降落效率和再补给速度。航母升降机运作效率会对甲板造成很大影响,所以等待出动的舰载机必须一开始就登上甲板,基本不存在途中再从机库调运舰载机的情况,所以甲板能容纳的舰载机数量是决定弹射或滑跃起飞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弹射起飞而言,弹射器工作频率直接影响到舰载机升空速度。而成熟的调度能力是否能够游刃有余地控制舰载机降落,是再次出动的基础。优秀的甲板布局则是舰载机降落后快速补给并完成起飞前准备的前提。四者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起降循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海军退役军官曾预言:“福建舰的战力只有美国‘尼米兹’级的六成”。事实上,之前美国海军装备的8万吨级常规动力航母,已经在实战中表现出不逊10万吨航母的起降成绩,吨位差距造成的真正影响主要集中在续航和可靠性、甚至是备份上,并不是在起降效率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福建舰虽然吨位只有8万余吨,但其很小的舰岛占位为甲板面积提供了理想的场地空间,歼-35A、歼-15T和空警-600的折叠机翼布局也非常成熟,舰载机装载数量不比“尼米兹”级差,电磁弹射器操作灵活能量利用效率高,比起以往的蒸汽弹射有明显优势,降落和再补给作业更多地依赖成熟团队之间的默契。福建舰高效的电磁弹射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只有三条弹射器比不上福特舰四条弹射器的不足,其可靠性远超美军“福特”号航母,同时在先进的预警机空警-600和五代隐身战机歼-35A加持下,战力优势显而易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相反,美军福特舰至今仍无法稳定弹射F-35五代隐身战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而中国的歼-35已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电磁弹射起飞的舰载五代机,这不是追赶,而是领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体系构建,这种突破带来的作战能力跃升是实实在在的:不同于辽宁舰、山东舰采用的滑跃起飞方式,福建舰直接跳过蒸汽弹射阶段,一步迈入电磁弹射时代。滑跃起飞的歼-15只能半载燃料和弹药作战半径受限,而电磁弹射能让歼-35和歼15T满载起飞,作战半径轻松突破上千公里。更重要的是固定翼预警机空警-600也可以上舰了,之前辽宁舰、山东舰滑跃甲板无法起飞重型预警机,只能靠舰载直升机预警,导致航母编队“视力”受限。而福建舰凭借电磁弹射轻松让空警-600得以随舰出征,这款预警机采用蝶形雷达罩,内置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700公里以上,可同时跟踪300个目标,并指挥24架战机协同作战,再配上055型万吨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和补给舰,这意味着福建舰领衔的航母战斗群不仅拥有“拳头”,还配备了“眼睛”和“大脑”,已经完全具备了在第二岛链内争夺制空和制海权的实力!相比之下,美军E-2D仍使用机械扫描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处理能力明显逊色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然美国人的恐慌不仅仅是来自福建舰本身,更来自中国造船工业的“下饺子速度”,中国能同时开工多艘主力舰建造,而美国目前只有一家造船厂能生产核动力航母,还面临常年工人短缺、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因此不难理解美国人的现实焦虑:中国正在建造更多航母、核动力潜艇和大吨位驱逐舰,这种“下饺子”的速度正在快速缩小与美国海军的实力差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其实,中国建造工业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快”,而背后是一整套高度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造船体系,是一个从钢材冶炼、精密电子元件生产,到大型舰用动力系统、电磁弹射器等核心技术全部实现自主研发的完整产业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军方与其焦虑不安,不如早点适应“多极化”海洋格局的现实。</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世界是全人类的,不是哪一家独大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形势,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不能故步自封,消灭“单极霸权”,建立“多极世界”新格局责无旁贷,任重道远,</span><b style="font-size:15px;">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看部分媒体报道和网友留言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美联社:福建舰是中国第一艘拥有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标志着一项技术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中国最新、性能最先进的航空母舰正式入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国网友:虽然美国仍有10艘现役航母,但福建舰已经能和西方航母媲美,西太平洋的格局真的要变了。从滑跃到电磁弹射,中国航母十年三级跳,这种技术跨越速度真的让人惊叹,亚洲海军力量平衡要被改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印度网友:印度的维克兰特号航母造了17年,刚服役还没搞定舰载机适配,与福建舰形成对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韩国网友:电磁弹射看着先进,实际电力系统肯定有隐患,而且舰载机数量才40架,独立作战能力不够,得靠陆基支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泰国网友:电磁弹射、隐身舰载机、预警机配套齐全,福建舰的体系优势已经很明显,这是需要学习的地方。从部署位置猜测到技术参数分析,福建舰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关注,它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超级航母俱乐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英国网友:《海军瞭望》嘲讽人家甲板没舰载机,纯属鸡蛋里挑骨头,福特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首次海试不也空甲板吗?还提到用十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航母路,现在才明白什么叫“跨越式发展”,简直太离谱了,最令人发指的是那电磁弹射技术,蒸汽弹射不仅占空间,效率还低下,根本没法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法国网友:戴高乐号核动力看着是优势,但功率不足航速才25节,还老出故障,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和稳定性比法国强太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澳洲网友:这哪里是入列,这是直接宣告西太平洋的格局改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