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取现1万被盘问报警 银行领导道歉

华人影响 影响世界

<p class="ql-block">  知名律师取现1万元被盘问并报警,后续:分行领导道歉,律师不接受!</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5日,周筱赟律师微博讲述自己在山东一银行取款被银行连续询问并报警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当天,涉事银行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系执行地方反诈要求,防止用户资金被骗。</p><p class="ql-block"> 东营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银行确实需要做尽职调查,但并没有对取现金额设定固定标准。如果客户拒绝配合,银行也无权阻止客户办理正常业务。</p> <p class="ql-block">  11月3日,在中国建设银行山东东营某支行,周筱赟律师计划取出1万元现金,用于给朋友婚礼随礼。</p><p class="ql-block"> 金额远低于央行规定需登记来源的5万元,但柜员却开始连续发问:“这笔钱干什么用?”“上个月某人给你转账,那笔钱是做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周律师回答“是私人消费”,对方仍不罢休,称“必须说清楚”。</p><p class="ql-block"> 他拒绝继续配合,银行则表示“已联系反诈中心和派出所”,并要求其等待警方到场。周律师在网点等了半小时,警方并未出现,也没有核实。</p><p class="ql-block"> 后来银行又改口说:“现在可以正常取款了。”但周律师没有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  11月5日,建行方面回应称,银行是根据“东营市反诈中心要求”,对1万元或2万元以上的取款进行核实。</p><p class="ql-block"> 但东营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承认银行需要履行尽调责任,但强调:“对于何种金额需要盘问,没有固定标准。”</p><p class="ql-block"> 反诈中心还表示,如果客户拒绝说明,银行不能因此阻止其取款。</p><p class="ql-block"> 所以银行的所谓“地方要求”,并不成立。</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建行东营支行的做法,并不是上级硬性规定,而是银行内部“自我加码”。</p> <p class="ql-block">  据周律师描述,他在柜台明确表示自己拒绝继续说明资金用途,银行随即称“已报警”,要求他在网点等候警方。</p><p class="ql-block"> 但半小时后,警方既未现身,也未与其联系。周律师向柜员追问是否真的报警,对方含糊其辞,只说“已联系”。</p><p class="ql-block"> 银行解释称,这种核查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避免客户被骗。</p><p class="ql-block"> 周律师在微博中指出:“不能以防骗为名,把普通客户当作嫌疑人来对待。”</p><p class="ql-block"> 他还强调,根据2025年8月央行等三部门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取消了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用途的硬性要求。</p><p class="ql-block"> 而他此次取款仅为1万元,银行却仍以“地方要求”为由进行限制,明显与监管政策不符。</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这是制度性偏差。</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银行内部考核压力很大,如果客户被骗,银行未能识别风险,柜员是要被追责的,轻则扣奖金,重的可能调岗、处分。</p><p class="ql-block"> 所以很多柜员宁愿“多问几句”,也不能“出事担责”。</p><p class="ql-block"> 对于他们来说,办一个业务,不是服务客户,而是规避风险。</p> <p class="ql-block">  监管的方向是鼓励通过科技手段识别风险,而不是靠柜员口头盘问。但很多基层银行,仍沿用旧规,甚至自定更严格的内部规则。</p><p class="ql-block"> 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建行东营分行有人出面,托中间人向周律师表达歉意,但周律师拒绝接受。</p><p class="ql-block"> 他明确表示,银行的做法违反央行政策,已在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p> <p class="ql-block">  此事在微博、知乎等平台引发热议,阅读量突破数千万。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也曾在银行遭遇类似盘问:</p><p class="ql-block"> “取两万买床垫,被问资金用途。”“转账学费也被要求开证明。”“银行卡被限制转账额度,去柜台也不给改。”成了普遍存在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金融机构确实需要履行反诈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限制客户。</p><p class="ql-block"> 应当根据交易行为和账户异常等风险因素,进行差异化尽调,银行不能因为金额过线就默认客户可能被骗,更不能在客户拒绝配合时阻断正常的金融服务。</p><p class="ql-block"> 这种做法既违反金融监管精神,也容易引发法律纠纷。</p> <p class="ql-block">  周律师的行为引发关注,不只是因为他是律师,他点出了问题的核心:“不能把反诈责任,简单甩给每一个客户。”</p><p class="ql-block"> 银行的责任是在合规的前提下保护客户,而不是以“防骗”为借口,行“限制”之实。</p><p class="ql-block"> 柜员的困境,客户的不满,银行的推诿,背后都是执行层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监管制度在变,但执行机制没跟上,最终受影响的,是普通储户的金融自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