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9智化寺

桂增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仿寺院“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堪称京城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明英宗时期,王振作为皇帝幸臣独揽朝廷大权,虽为太监,但却家资颇巨,所以他所建造的家庙穷极土木,富丽宏伟。因是皇帝宠臣,加之王振冠以感念皇恩的名义营建庙宇,故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智化寺是京城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寺中的建筑虽经后代多次修缮,但仍旧保存着明代初期的规制,特别是殿内的藻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建筑群共由五进院落组成,主要建筑全部建于寺庙的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智化门、智化殿、万佛阁、大悲堂、万法堂等。每进主殿的两侧均有附属建筑组合而成。寺中原有房数百间,占地2公顷多,原有中路五进院落,及东跨院后庙和西跨院方丈院。现中路仍保留山门、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万佛阁和大悲堂等建筑,东跨院为小学所占用,西跨院为民居。</p> <p class="ql-block">山门,智化寺的大门,门额上有石刻“敕赐智化寺”。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门对面原有照壁,解放后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智化门为第一进院落主要建筑,门楣上方悬挂华带匾,上书“智化门”。建筑前面东西分列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敕赐智化禅寺之记碑</p><p class="ql-block">此碑记述了王振为报答祖宗的庇护而出资</p><p class="ql-block">兴建寺庙礼佛,建成之后得明英宗赐名“智化禅寺”。</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p><p class="ql-block">智化殿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和两侧原有石质须弥座,供木质漆金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坐像,惜现已移往他处,目前陈列的三世佛原存放在大悲堂,体量较小。在智化殿后抱厦内,保存有一幅明代“地藏菩萨说法相木板壁画。其顶部的天花藻并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目前保存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燃灯佛</p> <p class="ql-block">韦驮菩萨</p> <p class="ql-block">伽蓝菩萨</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雕塑</p> <p class="ql-block">罗汉</p> <p class="ql-block">摩诃迦叶</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像</p> <p class="ql-block">阿难陀</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罗汉</p> <p class="ql-block">藏殿</p><p class="ql-block">藏殿坐西朝东,是智化殿的西配殿。殿的结构与大智殿相同。殿内因存一具北京仅有的明代八角形转轮藏而得名,“藏”,在这里是容纳收藏之意,这具转轮藏结构严谨,雕刻艺术精湛,文化涵义深奥,其顶部坛城藻井刻意求工、雕刻彩绘精美华丽。</p> <p class="ql-block">八角转轮藏转轮藏为明代形制,通高约4米,呈八角形。每面经橱置9排5列抽屉存放大藏经,每个抽屉表面阴刻千字文用于经书检索,并浮雕一尊释迦像。 转轮藏八根圆形角柱表面自上而下阴刻观音六字真言和八宝图案,抽屉边框阴刻有梵文经咒和缠枝莲花, 均在红色漆面使用阴刻描金工艺进行装饰,极为精致。</p> <p class="ql-block">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转轮藏经橱用于藏经的抽屉</p> <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佛</p><p class="ql-block">此尊毗卢遮那佛置丁转轮藏顶部,端瑞坐在汉式莲花台上,施“智拳印”,肉髻高耸,肩宽面阔,胸肌饱满,社右肩,袈裟斜披下来,腿部衣纹向上收,具有典型的明代永宣宫廷造像特点。佛像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太高 ,更不容易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拍毗卢遮那佛最好的角度了。</p> <p class="ql-block">华美藻井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澡井是中国古建筑独有的一种装饰, 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华丽庄严,智化寺有三具藻井,分别镶嵌在藏殿、智化殿和万佛阁内。‌三大藻井中,万佛阁藻井艺术价值最高,但其与智化殿藻井均已流失至美国博物馆;现存藏殿藻井虽完整但工艺略逊一筹。</p> <p class="ql-block">清代天花做法复原成果</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与万佛阁</p><p class="ql-block">如来殿、万佛阁,一底一楼,同一建筑上下异称,是智化寺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 一层如来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大梵天、帝释天作为胁侍。二层万佛阁内则供奉三身佛。建筑内壁遍布佛龛,供奉木质漆金小佛像9000余尊,故得名万佛阁。殿内有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颁赐经书的藏经碑和经橱,上下两层均金砖墁地。万佛阁顶部藻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失美国,目前保存在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建筑,殿内供奉如来本尊像,因此得名如来殿;殿为上下两层,四面墙壁上除有门窗地方饰满佛龛,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有九千余尊,因此又得名万佛阁。可惜二层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万佛阁</p><p class="ql-block">万佛阁位于二层,是全寺的中心,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筒瓦屋面。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面阔三间,墙壁隔扇遍布佛龛,内置佛像九千尊,故上檐匾额“万佛阁”。下层因殿内供奉如来佛祖像,故又名如来殿。殿内设有两座曲尺经橱,是明英宗御赐之物。万佛阁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释迦摩尼佛</p> <p class="ql-block">大梵天</p> <p class="ql-block">帝释天</p> <p class="ql-block">藏经橱</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每天上下午各有一场京音乐的演出。很多游客在这观看、拍照、录像。</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京音乐源自明代正统年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司礼太监王振将宫廷礼仪音乐引入其捐建的智化寺。‌‌它</span>融合了宫廷音乐、佛教仪式与民间音乐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曲调庄重典雅,曲谱珍贵神秘,曲牌古老丰富,传承严谨有序。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2025.10.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