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汉服节之随拍

美吧

摄影:美吧<div>文字:美吧 (原创)</div><div>视频:追风<br><div>场地:西塘古镇</div></div> 2025年11月1号我驱车来到西塘古镇,只为赴一场与汉服的约定。2025年西塘汉服节开始了!西塘古镇正以其最美的一面迎接着八方游客。在这个绚丽多彩的活动中,粉墙黛瓦的古镇在汉服的映衬下更显韵味,美女们穿上汉服,仿佛穿越回古代,感受那份传统文化的魅力。 西塘的秋色里,汉服节如一幅流动的古卷徐徐铺展。粉墙黛瓦间,身着汉服的女子似从水墨丹青中款款走来——曲裾深衣的雍容,襦裙飘带的轻盈,齐胸襦的婉约,皆在青石板上漾开千年风雅。她们或执团扇半遮面,或捧书卷立桥头,发间步摇轻颤,眉眼含着烟雨江南的温润。衣袂翻飞时,绣纹里的缠枝莲便活了,与檐角风铃共舞;回眸一笑间,仿佛整座古镇的时光都为之驻足,将汉唐的明月、宋明的清风,都酿成了她们衣襟上醉人的沉香。 此时的西塘古镇,那些身着汉服的女子便成了古镇最灵动的注脚。穿齐胸襦裙的少女提着琉璃灯缓步石桥,浅碧裙裾扫过青苔斑驳的阶石,发间金步摇在晚风中轻摇,惊起数片飘落的桂花,恰似星子坠入她绣着银线流云的披帛。转角处忽闻环佩叮咚,原是几位穿明制袄裙的姑娘结伴而行,马面裙上的孔雀翎纹在暮色里流转着幽光,她们执扇轻笑的模样,倒像是从《清明上河图》中走出的画中人,连掠过屋檐的归鸟都放慢了翅膀,怕惊扰了这千年一遇的相逢。 穿汉服的美女们或倚栏听风,或临水照影,衣袂与流光共舞。穿宋制褙子的姑娘执一柄素绢伞,缓步于烟雨长廊,伞面上墨染的远山含黛,恰与她眉间一点朱砂相映成趣;转身时,褙子下摆的百褶如涟漪荡开,惊得身旁游鱼忽散,又聚作一池碎银。清音袅袅,竟与远处画舫传来的古琴声缠绵成韵,将这水墨江南的夜,酿成了醉人的诗。 月华漫过西塘的飞檐时,穿汉服的女子们成了银河遗落的星子。穿唐制齐胸衫裙的姑娘提着宫灯立在环秀桥头,浅粉裙裾铺展如云,臂间帔子被晚风掀起,露出绣着鸾鸟的诃子,惊得桥下锦鲤争相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落在她缀满珍珠的鞋面上,倒像是晨露沾了仙子的衣角。忽有箫声自水阁飘来,她循声望去,发间金钿与灯笼流苏共颤,恍若古画里走出的嫦娥,正捧着月光等一场千年未散的宴。此刻整座古镇都成了她的背景,连流水都放慢了脚步,怕惊碎了这衣香鬓影间的温柔旧梦。 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就象一首首流动的诗行。穿唐制齐胸襦裙的姑娘倚在古镇石桥畔,杏色裙裾铺展如云,臂间帔子被秋风掀起,露出绣着并蒂莲的诃子,发间金步摇与水中倒影相击,碎成满河星子。她立于水边,广袖如云,霞帔似雾,发间一枝鎏银簪子颤着细碎的秋光。那一瞬,我疑心自己穿越回到古代,虽然头上是2005年的晴空,但眼里却是唐宋遗风。 身着各种汉服的姑娘们提着琉璃灯缓步过桥,裙裾上的蟒纹在月光下流转着幽光,腰间玉带扣与灯笼穗子轻碰,发出清越的声响。她眉眼温婉,发间点翠簪子映着乌篷船影,鬓边几缕碎发被晚风吹起,更添三分灵动。橹声欸乃里,似有千年古琴声悠悠传来,她驻足凝望水中倒影,唇角微扬,恍若古画中走出的仕女,将这水墨江南的夜色,酿成了醉倒整条运河的温柔梦。 夜渐深,河灯如星子零落水面,晕开暖黄的光晕。身着宝蓝织金马面裙的姑娘提着琉璃灯款款过桥,裙裾上盘旋的金色蟒纹在月光下泛着幽光,外罩的月白对襟袄子绣着缠枝莲,领口处珍珠扣子莹润生辉。她发间点翠簪子流光溢彩,几缕碎发被晚风吹起,衬得眉眼愈发温婉。忽而,她唇角微扬,浅浅的笑意如春水初生,颊边梨涡若隐若现,仿佛古画中走出的仕女,正将这水墨江南的夜色,酿成了醉倒整条运河的温柔梦。 身着汉服的姑娘们,这长长短短的街,这高高低低的桥,这曲曲折折的水,仿佛都成了他们的舞台。他们不是演员,脸上并没有刻意的表情,只是三三两两地说着,笑着,走着,或是在某个小铺前驻足,拈起一枚绣囊细细地看。那广袖如云,那裙带当风,那环佩的轻响,都融化在这古镇温润的空气里,成了它呼吸的一部分。你看着他们,恍惚间,竟有些不知今夕何夕了。 夕阳终于慢悠悠地沉下去了,将最后一片金光,慷慨地洒向人间。那光,斜斜地照过来,给每个人的轮廓都镀上了一道柔和的金边。那些汉服的衣料,无论是绫是罗,是绸是缎,在这最后的辉煌里,都焕发出一种内敛而华贵的光泽,像是珍藏了多年的古画,忽然被灯光照亮,显露出它原本沉静而斑斓的色彩。 夕阳西下,姑娘们陆续离开,那抹纤细的背影渐渐融进夕阳的光影中,只余一缕淡淡的桂花香,和桥下悠悠的橹声,还在诉说着这个被汉服点亮的、如梦似幻的江南之夜。桥下流水依旧潺潺,橹声与风声缠绵,仿佛在低语着:今夜,有位身着汉服的姑娘,将千年的风雅与温柔,都留在了西塘的夜色里,待来日,再续这一段水墨般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