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牙深度游(十)格拉纳达、科尔多瓦都曾是西班牙的首都

闲庭信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落地行程第15~16天:格拉纳达,科尔多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要点: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科尔多瓦古罗马桥。</span></p> <p class="ql-block">格拉纳达和科尔多瓦都曾经是西班牙的首都,阿尔罕布拉宫和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都是西班牙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级旅游胜地,鼎鼎大名,心心念念,期待已久,这次终于得偿所愿。😊</p> 一、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阿尔罕布拉宫</span>:是西班牙格拉纳达市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迹,也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被誉为“红色城堡”或“红宫”。它融合了摩尔人(中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的建筑智慧与艺术审美,结合了宫殿、城堡、花园和宗教场所的功能,展现了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在西班牙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最初是889年建立在古罗马堡垒遗址上的小型军事防御设施。13世纪中叶,穆罕默德·艾略迈尔(即穆罕默德一世)对其重建,后经完善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斯瑞德王朝(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个穆斯林王朝)</span>皇室都城,前后历经150年。</p><p class="ql-block">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长期修缮和复建,恢复原有风貌。</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红色之城”,据说源于其城墙在夕阳下呈现出的红褐色调,也有一说认为来源于奈斯尔王朝奠基人穆罕默德·伊本·奈斯尔的父亲优素福·艾哈麦尔,其绰号“艾哈麦尔”即“红色”之意。</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花园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天堂花园”</span>:整个宫殿的设计理念源于《古兰经》中对天堂的描述——一个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的乐园。宫殿与花园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1984年,阿尔罕布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与阿尔拜辛区和赫内拉利费宫共同扩展为“阿尔罕布拉宫、赫内拉利费宫和阿尔拜辛区”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小彭拍摄)</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的辉煌与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紧密相连。在基督教王国逐步南下收复伊比利亚半岛的背景下,纳斯里德王朝在格拉纳达偏安一隅,建立了这个最后的穆斯林堡垒。阿尔罕布拉宫不仅是王宫,更是军事要塞,它见证了纳斯里德王朝的鼎盛与衰落。</p> <p class="ql-block">1492年,天主教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征服格拉纳达,标志着穆斯林在西班牙统治的结束。<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据说,哥伦布正是在阿尔罕布拉宫内获得了天主教双王的支持,开启了发现新大陆的航程。</span></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纳斯里德王朝时期的<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圣鹿”</span>装饰元素,常见于宫殿的木雕、瓷砖装饰中,是伊斯兰艺术与安达卢斯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1492年后,基督教双王征服格拉纳达后,阿尔罕布拉宫虽未被完全废弃,但圣鹿等伊斯兰装饰被视为“异教元素”,未被系统记录,部分载体因年久失修逐渐损毁。</p> <p class="ql-block">1829年,法国作家梅里美与画家欧文·琼斯访问格拉纳达,在考察阿尔罕布拉宫时记录下残存的圣鹿装饰(尤其是木雕与瓷砖残片)。</p><p class="ql-block">欧文·琼斯在《阿尔罕布拉宫的装饰图案》(1842年出版)中系统复原了圣鹿图案,使其成为欧洲认知伊斯兰装饰艺术的标志性元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中期,西班牙考古团队在阿尔罕布拉宫的桃金娘庭院、使节厅等区域,发掘出更多圣鹿装饰的残片,通过拼合与工艺研究,还原了其原始布局与创作技法。</p> <p class="ql-block">阿尔汗布拉宫占地约2.3万平方米,由23座碉堡、4座城门围合而成,分为多个区域,包括纳萨里宫、阿尔卡萨瓦城堡、卡洛斯五世宫以及夏宫别墅等。</p> <p class="ql-block">整个宫殿共有四个主要的中庭,分别是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宫殿内分为行政场所、活动仪式场所、王族居所等三大部分,著名的建筑有大使厅、两姊妹厅、狮子中庭及大浴场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阿尔卡萨瓦城堡</span>:是宫殿建筑群中最古老的部分,也是一个军事要塞。登上最高的瞭望塔,可以俯瞰格拉纳达全景和远处的雪山,景色极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卡洛斯五世皇宫</span>:由查理五世在穆斯林王朝覆灭后下令建造,是一座宏伟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其外观是方形,内部却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圆形庭院。如今是格拉纳达省美术博物馆和阿尔罕布拉博物馆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香桃木院</span>:以其庭院中央的长方形水池和两侧的香桃木树篱而得名,宁静而优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桃金娘中庭</span>:位于纳赛瑞斯皇宫中,对称的矩形庭院,中央水池倒映着拱门与柱廊。</p> <p class="ql-block">(小彭拍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狮子中庭</span>:阿尔罕布拉宫的标志。庭院由124根大理石柱环绕,中央是12只石狮驮着的喷泉,四周拱门雕刻着《古兰经》经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夫人拍摄)</p> 二、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科尔多瓦大清真寺:</span>又叫科尔多瓦主教座堂,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科尔多瓦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段镌刻在石头上的独特历史,生动讲述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在西班牙的碰撞与融合。其最珍贵价值体现在那种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的独特气质中,使其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始建于公元785年,是在原罗马神庙和西哥特教堂遗址上由倭马亚王朝统治者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下令建造的,后经历代哈里发和统治者多次扩建,最终成为当时仅次于麦加和耶路撒冷的伊斯兰圣地之一,可容纳2万多名信徒。</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内部拥有850根(原为1293根)来自古罗马、西哥特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白相间的</span>旧建材石柱,构成了19条南北走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层马蹄形</span>拱廊,形成“柱林”般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伊斯兰建筑对几何美学的极致追求。其平面为长方形,长180米、宽130米,气势宏伟,装饰华丽,体现了摩尔建筑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1236年,随着基督教王国的收复失地运动,科尔多瓦被卡斯蒂利亚国王攻占,大清真寺被改为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16世纪,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批准在其中修建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唱诗班席等部分,尽管这一改建引发争议,但也使该建筑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伊斯兰教与基督教文化并存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1984年,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作为“科尔多瓦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扩展其范围,进一步确认其在全球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上下两张均为小彭拍摄。</p> <p class="ql-block">大清真寺黄昏。</p><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一座“时空胶囊”,封存了伊斯兰文明的辉煌与基督教的征服史。它的石柱、拱券与马赛克,不仅诉说着过去的荣耀,也提醒着人类文明中包容与冲突的永恒主题。无论从建筑、历史还是文化角度,它都是西班牙乃至世界不可替代的瑰宝。(他霍小姨拍摄)</p> 三、科尔多瓦古罗马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科尔多瓦古罗马桥</span>: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始建于公元1世纪,是罗马人修建的交通要道,也是科尔多瓦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之一。</p> <p class="ql-block">桥体全长约230米,原设16孔(后经扩建为17孔),以巨石砌筑,桥面平直,两侧设有半圆形观景平台,可供行人驻足远眺。</p> <p class="ql-block">桥北端矗立着16世纪的圣拉斐尔雕像,成为当地信仰与守护的象征;南端则与卡拉奥拉塔相望,登塔可俯瞰古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摩尔人统治时期,桥梁曾被扩建加固,此后长期是连接科尔多瓦历史中心与城南的唯一通道,直到20世纪中叶仍在承担城市交通职能。</p> <p class="ql-block">整座古桥与两岸的清真寺、城墙、塔楼共同构成科尔多瓦古城的核心景观,被列入“西班牙最美十桥”之一,黄昏与夜景尤显时空交融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桥夜景。(他霍小姨拍摄)</p> 四、科尔多瓦街拍 <p class="ql-block">在去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路上,遇到一对年轻夫妇正在拍婚纱照。新娘很漂亮,酷似新疆维吾尔人,觉得很亲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偷拍两张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科尔多瓦百花巷</span>:位于科尔多瓦旧犹太人区中心,从大清真寺北侧的Cardental Herrero大街向东走不远即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百花巷长度不到100米,走到尽头是死胡同,但回头可从“一线天”的隙缝中看到清真寺塔,是科尔多瓦最出片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百花巷两侧是经典的安达卢西亚风格“小白房子”,巷道上有欧式的拱门和街灯,墙上还点缀着伊斯兰风格的小瓷砖和瓷盘,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小巷两侧家家户户的窗台、墙壁上挂满了天竺葵、三角梅等鲜花,红的、粉的、紫的花朵与白色墙壁、彩色瓷砖相映成趣,无论何时都散发着花香,仿佛置身花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穿街走巷,逛到犹太区,大家肚子饿了,恰巧遇到一家小餐馆,就餐时还有人现场演奏西班牙吉他曲。得,就这儿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迈蒙尼德雕像</span>:位于西班牙科尔多瓦犹太旧区中心的小广场上。他是中世纪犹太世界最伟大的哲学家、神学家与医生之一,也是科尔多瓦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哲学家、犹太律法学家、医生、神学思想奠基者。后来因宗教迫害迁居摩洛哥、再到埃及,在埃及他成为苏丹的宫廷御医。</p> <p class="ql-block">坐马车,观市容。马车夫非常热情幽默,拍照也很配合,点赞!😏</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年轻男女火力都很旺,我们穿秋衣秋裤,他们露膀子、穿短裤。难不成这就是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老人与狗……</p> <p class="ql-block">老人与狗与路人……😊</p>

科尔多瓦

尔罕

布拉

格拉纳

大清真寺

西班牙

伊斯兰

中庭

建筑

圣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