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昔日戎装卫国防,</p><p class="ql-block">今日本色未曾忘。</p><p class="ql-block">军装犹带军魂在,</p><p class="ql-block">党徽熠熠映心房。</p> <p class="ql-block">他叫姚广发,1948年7月生于宜城。1968年4月,20岁的他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云南空后军营中开启了长达6年的军旅生涯。苦乐相伴、汗泪交织的岁月里,他磨砺出钢铁意志,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用青春热血为国防和空军建设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7月,姚广发在部队光荣入党。六载军旅,他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以军人的忠诚与担当,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嘱托。1974年4月,他光荣退伍,由国家分配至武汉中南冶金勘探公司工作;1985年调回宜城老家,入职公交公司担任驾驶员,一干便是23年,直至2009年退休。</p> <p class="ql-block">退休不褪色,初心映征程。那件略显褪色的军装、那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挂包,始终是姚广发的“标配”,军人的硬朗作风与赤诚本色,在他身上从未消散。2009年,他自购三轮车、铁铣、扫帚等工具,拉起“一个人的队伍”,主动化身城市志愿者与清洁工。十余年间,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城区的大街小巷、郊外的阡陌小道,都留下了他躬身劳作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他还自掏腰包2000余元,购置水泥、沙石,默默修补皇城街、工交巷、北街公厕路口、东街三里桥等多处公共道口的破损路面。</p><p class="ql-block">在工交巷一个电线杆下,他说:“这里以前坑坑洼洼,经常有老人孩子夜晚走在这里被绊倒,于是就弄来水泥进行了修补。”我来到北街垃圾站,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些好事是老姚做的。</p> <p class="ql-block">一位雷姓工作人员还告诉我,垃圾站口有几个水泥坑也是老姚修补的。</p><p class="ql-block">这份善举起初鲜为人知,唯有日常相遇的清洁工与邻里会随口点赞,他却始终甘之如饴,用行动诠释“做好事不留名”的朴素情怀。</p> <p class="ql-block">2020年以来,他花费近两百元购置铁铣、扫帚,赠予经济困难的街道清洁工;每到盛夏,还会买来饮料为一线保洁人员解暑降温。2021年大年初一,姚广发在南街农贸市场清扫垃圾时,被社区党委书记何家勇发现,其事迹随后被广泛传播——《桃花盛开的地方》执笔写下《一个人的队伍》《汗水无痕》等文章,公安民警余红林也通过《姚疯子其人》一文记录其善行,让这份坚守被更多人知晓。</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姚广发荣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手捧奖章,他满心自豪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p> <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从军营到岗位,从退休到志愿服务,姚广发的足迹里,刻着军人的忠诚、党员的担当,更藏着对人民、对祖国最滚烫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姚广发在四川梁平、云南元谋、重庆陆良军用机场开车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宜城名人徐正柱、張德忠、杨大民、杨士华、黄道安、任永贵、余学民等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