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黄昏的航迹

八哥

<p class="ql-block">  南海的波涛之下,暗涌着历史的回响。当我凝视那片被卫星云图标记为对峙焦点的蔚蓝,忽然想起《庄子》里的那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在这无垠的水域之上,两种截然不同的“知”正在激烈碰撞——一种是闲闲大度、扎根大地的持久智慧,另一种是间间不休、依靠窥探与干预的机巧之术。</p><p class="ql-block"> 钢铁的巨舰在烈日下划出白色的航迹,如同一个帝国在全球化版图上留下的注脚。那艘被称作“海上利刃”的055型驱逐舰,它的每一次转向,都不只是物理空间的位移,更是一种文明姿态的昭示——这里不再是任人驰骋的猎场,而是需要彼此尊重的家园。当它毅然横穿那个以“尼米兹”命名的浮动堡垒的前方,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时代的隐喻:旧日的王者,正被新生的力量重新定义着游戏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这场景何其熟悉!在红海的另一端,那些被称为“拖鞋军”的勇毅身影,用廉价的无人机与导弹,书写着同样主题的史诗。他们不像正规军那样整齐划一,却如野火般无法被彻底扑灭。这让我想起老子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最强的力量,往往不来自最坚硬的武器,而源于最不屈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的思绪飘向更北方——乌克兰广袤的原野上,那片被战火撕裂的黑土地。那里发生的一切,表面上是一场兄弟阋墙的悲剧,本质上却是一场代理人战争的棋局。棋手远在重洋之外,落子却决定着无数人的命运。这正如《战国策》中的警示:“兵者,诡道也。”但当诡道取代了正道,当代理人的鲜血成为博弈的筹码,这种力量的展示,已然透露出其内在的虚弱。</p><p class="ql-block"> 从南海到红海,从黑海到台湾海峡,美利坚的战舰与美元如同双翼,曾经遮蔽了整个天空。如今,这双翼却显得如此沉重——在南海,它遭遇了体系化的制衡;在红海,它陷入了不对称消耗的泥潭;在东欧,它面临着战略透支的困局。这不再是简单的“捣乱-失败”循环,而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现实演绎:一个体系越是膨胀到极致,就越是孕育出否定自身的全部要素。</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仿佛看见那艘即将退役的尼米兹号航母,它的甲板曾起降过无数的战机,如今却只能在中国的055舰的注视下,谨慎调整着航向。这是何等的象征!一个旧时代的巨舰,在新时代的曙光中,不得不收敛起曾经的傲慢。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刻的南海,落霞不是孤鹜的陪衬,而是与整个天空平分秋色。</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辩证法从来冷静无情。它不因航母的庞大而眷顾,不因武力的强横而偏袒。当一种文明过度扩张,试图将整个地球都变成它的边疆时,反弹的力量就会从各个角落升起——有时以驱逐舰的形态,有时以无人机的方式,有时以货币结算的形态,有时仅仅以说不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深,海天交界处最后一道金光正在消逝。我知道,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但照耀的将是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多极的、不能再由单一霸权主宰的世界。那些纵横四海的航母,终将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而生生不息的,将是尊重共生、平等对话的文明智慧。</p><p class="ql-block"> 在这霸权黄昏的时刻,我听见了历史深处的叹息,也看见了新时代的曙光正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悄然升起。</p> <p class="ql-block">文/八哥,霸权黄昏的航迹。背景音乐《我和我的祖国/廖昌永谭晶老师》;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并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