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人类认知边界”</p><p class="ql-block">“人类认知边界”:用逻辑无法思考,用哲学无法提问,用语言无法言说。</p><p class="ql-block">用逻辑无法思考:指向了逻辑的根基。逻辑赖以运作的基石(如同一律、矛盾律),本身无法被逻辑证明。我们无法用逻辑“思考”逻辑之外或之前的东西,比如“无限”的本质。这是理性思维的绝壁。</p><p class="ql-block">用哲学无法提问:指向了哲学的极限。提问本身依赖于一套先验的框架(如时空、因果)。当我们触及“存在为何存在而非一无所有?”或“意识本身是什么?”这类元问题时,我们发现,连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都无法构建,因为问题本身,可能就预设了错误的框架。这是思辨的悬崖。</p><p class="ql-block">用语言无法言说:指向了表达的穷尽。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通过区分和定义来运作。对于无法被区分、定义的浑然一体之物(如“道”、纯粹的审美体验、终极的实在),语言一旦尝试言说,便已扭曲了它。这是表达的沉默之海。</p><p class="ql-block">两种不同的情境:</p><p class="ql-block">1. 认知的边界:指的是由我们思维形式(如逻辑、哲学,语言,因果、时空观念)本身所划定的,原则上无法逾越的界限。例如,试图用逻辑去证明逻辑本身。</p><p class="ql-block">2. 知识前沿的未知领域:指的是在我们现有认知框架内可以理解,但受限于观测手段,和信息而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宇宙大爆炸之前”属于此类。</p><p class="ql-block">二、若干观点梳理</p><p class="ql-block">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类用逻辑能够思考,用哲学能够提问,用语言能够言说的,都已经不再是真理,而只是理论或者观点。</p><p class="ql-block">思想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分工协作。“大脑”代表了理性的、逻辑的、结构性的思考与分析(技巧、布局、知识)。“心灵”代表了感性的、直觉的、情感的体验与共鸣(情感、想象力、价值观)。</p><p class="ql-block">思想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分工协作。历史以思想为主,文明以思想为主,文化以思想为主。哲学以思想为主,知识以思想为主,艺术以思想为主,文学以思想为主。</p><p class="ql-block">艺术应该为民众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里包含着艺术的根本规律。人类是目的,艺术是工具。生活高于艺术,生活是艺术的土壤,生活是艺术的标准。</p><p class="ql-block">说说什么是生活。就我现在的认知能力,我认为,生活是宇宙一切存在之总和,和人类一切存在之总和,是人类一切历史,一切文明和文化,一切知识之总和。我暂时把它表达为这样,至于超出我认知能力之外的,我是无法把握的。</p><p class="ql-block">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生活是艺术的土壤,生活是艺术的标准。</p><p class="ql-block">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标准,艺术家创作是在发现生活的真实和意义。</p><p class="ql-block">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努力拂去生活里的尘埃,去发现生活的真实,和生活的意义。艺术创作是发现,不是发明。</p><p class="ql-block">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决定着艺术创作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文学以气为主,艺术以气为主。“气”是思想,思想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分工协作。艺术以思想为主,文学以思想为主。</p><p class="ql-block">南宋诗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广大深邃的哲学理论,还是揭示宇宙奥秘的科学理论,其极高境界的创造,是一种发现,是人类的“妙手”,与那个客观存在的,“天成”的真理或美,在一次无法言说的邂逅中,实现了不可言说的共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