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夏天,公社举办一次篮球赛。可能是人们厌倦了“文革”那种帮帮派派、打打斗斗的氛围,更渴望快乐和谐的生活,所以各队对这次蓝球赛格外珍惜。</p><p class="ql-block"> 七月,温暖湿润,碧绿的田野,镶嵌着片片金黄色的麦田,瓜果园飘来阵阵清香……一大早,各村打球的、看热闹的带着吃喝,一队队、一帮帮连说带笑地向公社涌来。</p><p class="ql-block"> 各村最亮眼、最显摆的是运动员背心上印的字。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又出了八个“四野”战士,觉得和毛主席最近最親,背心上印个大大的“忠”字。东岗村靠近国防公路,据说,老毛子从绥芬河打进来,正好在这吃午饭,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背心印上“反修前哨”。牡丹村紧靠牡丹江,打渔的多,背心印上“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满满的造一胸坎子,和平村觉得村名不太革命,印上“斗私批修”四个字,朝鲜族村则印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p class="ql-block"> 也有招笑的。当时公社兴建一处水利工程,民工也组建一个队,背心上印“水泵”两个字。这“泵”字不常见,又写的潦草一点,很多人念成了“尿”,不少人都问,这是“水尿”队,还是“尿水”队啊?!</p> <p class="ql-block"> 日头卡山时,比赛终于进入决赛阶段,杀入决赛的两个队是我们村和牡丹村。公社革委会高主任带领班子早早入座,可因裁判人选问题迟迟不能开赛。原本为保证公平,选中学两个老师当裁判,可决赛双方一致反对,我们村说一个裁判老家是牡丹村的,牡丹村提出另一个裁判正和我们村的姑娘搞对象,双方为此争执不休。高主任发话重选裁判,可连选二、三十个也没行的,双方甚至把祖孙八代、七大姑八大姨都翻腾出来,就没有不沾親代故的。</p><p class="ql-block"> 就在僵持不下时,有人提议,说市里刚下放到公社二十多个“五七战士”,有一个姓胡的会打球,还是国家三级裁判。高主任大喜过望,让赶紧把人找来。不一会儿,老胡来了,四十来岁,一米八的大个。当听说让他当裁判,而且是主裁决赛,他脑袋摇的像拨浪鼓,说啥也不干。高主任一拍桌子,说: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这是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一课!</p><p class="ql-block"> 望眼欲穿的比赛开场了。哨声一响,老胡判若两人,刚刚还滋滋妞妞的,现在精气十足地满场跑。哨声、呼喊声交织一起,球场一片沸腾!</p><p class="ql-block"> 双方比分交错上升,一方得两分,另一方马上得两分,终场哨声响起——平局! 第一个加时赛平局,第二个加时赛平局,一连五个加时赛都是平局!</p><p class="ql-block"> 日头落山了,观众饿了,嗓子喊哑了,队员们累的七躺八卧,喊声震天的场面变的死一般的寂静……</p><p class="ql-block"> 老胡请示:“还打不打了”?</p><p class="ql-block"> 高主任反问:“不打怎么分出输赢”?</p><p class="ql-block"> 老胡答:“不行……那就 、那就……石头、剪子、布”?</p><p class="ql-block">作者:曲连波(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