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威海远遥码头历史:</p><p class="ql-block"> 军事要塞时期: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绕绕墩烽火台),1894年清军增设岸防炮台。</p><p class="ql-block"> 现代转型:1980年代改建为渔港,2023年启动科研码头建设,2024年获评全国文明渔港。</p><p class="ql-block"> 复合功能:现为集渔业(年卸货量12万吨)、海洋科研、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经济区。</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遥码头最出名三个景点</div> 白色编钟废墟:标志性白色雕塑群,破碎的钟形结构搭配海景框窗,成为热门摄影点位(清晨逆光拍摄最佳)。<br> 沉船遗迹:包含搁浅渔船和甲午海战遗留残骸,锈蚀船体与防波堤构成工业废墟美学。<br> 废旧建筑群:包含码头下废弃小屋、破败钟墙等结构,通过半圆形门窗构图可拍出故事感海景。 海边的钟(编钟):码头入口处的白色编钟是标志性打卡点,斑驳锈迹与海浪声交织,营造出静谧浪漫的氛围,适合拍摄逆光剪影大片。<div> 观景台窗户:码头下方的一排窗户,框住无垠海景,形成天然画框,尤其在清晨或黄昏光线柔和时,可拍出极具故事感的照片</div> 废弃沉船:位于沙滩附近的锈蚀沉船,与欧式建筑群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充满历史沧桑感<br> 远处就是现在的远遥渔港 猫头山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孙家疃镇,主峰海拔45.7米,因山体形似卧猫得名,清代《文登县志》记载其别名“猫女山”。该山北侧陡峭,南麓临海处分布梭鱼台,东南海域有海龙石,民间传说因大黑猫与鼠精对峙化为山体,退潮时可见形似鼠尾的礁石景观。 我们只是远观,没有上岛。图中的水印打错了,应是猫头山。 蜿蜒的环海路上,赏“猫”的绝佳地点并不多, 猫头山共有3个观景台。可以登上集装箱观景平台,远眺壮美的海景,也可以顺着蜿蜒的小路前往伸向大海方向的平台,在那里可以拥抱更辽阔的海。也可以到以礁石栈道相连的2号观景台,它在正对黑岛的岸边,是近距离观赏黑岛的最佳地点。此处风急浪高,汹涌澎湃的海湾尽入眼底,也是观赏猫头山全貌的最佳地点。 3号观景平台又被称为“大项链”观景平台,这里是观赏猫头山全貌的绝佳观赏点。由于其独特的设计,以礁石栈道相连,从航拍角度上看整体形似遗落在海滩的明珠“项链”。 10号观景台位于猫头山与海岸连接处,平台上有两个桔红色集装箱,通过“猫”元素的引入,使之与猫头山的历史渊源相融合,也使这里处处彰显“猫”的特色,如猫形、猫爪、鱼骨座椅等。 观景台和栈道解锁了更多可能。拍照、露营、看海、等日出,让这里迅速成为新晋小众打卡地,谁不爱这山海间的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