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览栾缷银杏林 初探彭硇古村落

郭志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看栾缷千亩银杏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村栾缷今三行,</p><p class="ql-block"> 又见擎天金甲明。</p><p class="ql-block"> 千载银杏映日月,</p><p class="ql-block"> 万片黄叶覆檐甍。</p><p class="ql-block"> 霜枝犹记先人语,</p><p class="ql-block"> 落菁还闻旧岁声。</p><p class="ql-block"> 摇风归去化梦蝶,</p><p class="ql-block"> 缓入尘泥孕新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治市徒步协会11月8号,周六徒步公告:上午栾卸赏万亩银杏林,下午小渡口村彭硇村环线徒步。难度强度均不足一星,风景4星。</p> <p class="ql-block">  一行30多位驴友乘大巴车一同出行,此次去往河北栾缷村已经是第三次了,自然是看栾缷村里的千亩银杏林。</p> <p class="ql-block">  徒步公告如是介绍:沙河市栾卸村,闻名遐迩,引人注目。近日,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栾卸村的万亩银杏林开启了一年中最华丽的篇章,上万亩银杏树层林尽染,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大街小巷,宛如一个金黄色的童话世界,随处可见“村在林中,树在家中,人在画中”的醉人美景。</p> <p class="ql-block">  清晨,城市蜷在灰蓝的薄雾里。薄雾并非乳白,倒掺了些烟灰的底色,裹着昨夜未散的水气,浮在楼宇腰间——那些钢铁骨架成了宣纸上晕染的墨痕,二十层往上的部分已然虚化,如同被橡皮擦去了一半。甬道上梧桐树的叶子已经黄了大半,在雾气中显得格外单薄。而秋雾依旧温柔地笼罩着一切,将所有的声响与色彩都蒙上一层柔软的滤镜。</p> <p class="ql-block">  如约集中,按时出发,因大雾天气,高速公路封闭,只得绕行国道去往黎城方向。进入黎城境内,国道一侧停满大卡车等待驶入高速公路,长达几公里。据说头一天晚上11点钟已经排起了长队,如此算来已经堵了八、九个小时了。即便高速公路开通,这长达几公里的载重打卡车一辆接一辆驶入高速公路,也是颇为耗时。权衡之下,所乘坐的大巴车在狭小的空间里掉头,从另外一个高速公路入口驶入。此时已经是上午10点,已经耗费时间2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此后便是一路畅通,武安西服务区稍作停留。到达栾缷银杏林风景区需要2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来到栾缷风景区已经是中午12点了。领队老大安排游览包括午餐在内两个半小时时间,因为下午还有徒步活动。</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是观银杏叶的季节,这里同去年一样,游客摩肩接踵,车辆首尾相接,偌大的一个停车场已无插足之地。整个停车场就像个巨大的棋盘,每个司机都是棋子,为了一个方格子你争我夺,上演着一出出停车位的悲喜剧。</p> <p class="ql-block">  去年是在11月2、3日两次来到这里游览,千亩银杏林的美景自然不必多说,今年造访比去年迟了一个星期,山顶的银杏树已经褪去金黄,枝干裸露如苍劲的笔锋。偶尔有几片倔强的枯叶悬挂在枝头,像被风遗忘的信笺,在寒风中簌簌作响。树下铺满落叶,经霜后泛着银光,如同撒落的碎金。‌当然了!也有那么一两棵树在固守阵地,满树叶片在阳光下透出微弱的光晕,与周围光秃的枝干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如此的不协调,仿佛在诉说季节更迭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  山头上的银杏叶落了!但红叶还在。银杏叶已纷纷飘落,铺就了一地金黄,而黄栌叶仍傲立枝头,燃烧着最后的红焰。 ‌</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银杏叶总是让人怀念,但看到红叶的绚烂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惊喜呢!黄栌叶片边缘微微卷起,泛着赭石色,像被火舌燎过。风极轻缓,偶尔一片红叶飘落,姿态如舞蹈,落在肩头像托着一小片安静的火苗。 ‌</p> <p class="ql-block">  杜牧笔下“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红叶的艳丽与春花比肩。王维“天寒红叶稀”则以稀疏的红叶勾勒秋寒寂寥,而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用漫山红叶渲染相思之深。红叶既是自然的绚烂,也是诗意的载体。 ‌</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线路依然延续去年的路线,曾经拍照留念的绝好之处已不再存在。栈道旁边不乏捡拾银杏果的游客,这银杏果的气味,的却不敢让人恭维,这是一种带着腐乳般微醺的腥味。</p> <p class="ql-block">  银杏叶卡通图片是不是很可爱呢?与去年相比景区更多了一些细节。</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了菊花展区。展区一侧的房屋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山地车场,一排排整齐停放的山地车供游客骑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  今年已经是第十届菊花展。走进菊花展区,仿佛踏入了一座用秋光编织的锦绣园林。千姿百态的菊花错落有致摆放,有的如摆出各种动物造型,有点则编织成花篮造型,有的似繁星点点在绿毯上跳跃。重瓣的"凤凰振羽"昂首向天,花瓣层层翻卷如鎏金铠甲;"绿牡丹"则低垂着翡翠般的花冠,在晨露中泛着柔和的玉光。最引人驻足的是那株高达三米的鹅型菊,在阳光下流转着蜜糖色的光晕。人们在花间拍照留念、沉静品赏,或驻足聆听花语,或相互交流花艺,构成一幅热闹而诗意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没有过多停留。选择未曾走过的一条路下山,从这里下山的人没有几个,路中间有横木阻隔,不知为何,也许在限制骑行的人通过此处。</p> <p class="ql-block">  路两旁的一簇簇红叶依然那么显眼。</p> <p class="ql-block">  是啊!红叶不仅是秋日的装饰,更承载着生命的热烈与告别。它们在飘零前尽情燃烧,将最后的绚烂献给季节,如同古人笔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既有壮美,又透着几分萧瑟。 ‌</p> <p class="ql-block">  原来我们所走的路被封掉了,去年远看这里游客熙熙攘攘,不知为何这里不得通行,怪不得此处游客寥寥无几。越过障碍就是那一汪碧水。</p> <p class="ql-block">  碧湖如镜,一群白鹅浮游其上,宛如散落的云朵。它们颈项修长,时而低垂轻点水面,时而高昂向天,雪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水波轻漾,白鹅悠然划动橙红的脚蹼,身后拖出细碎的银纹。偶有微风拂过,它们便展翅拍打,溅起晶莹的水花,嘎嘎声荡在湖面,与远处秋山的倒影交织成趣。这群洁白的精灵,或追逐嬉戏,或静卧小憩,为碧湖添了三分生动,七分诗意。</p> <p class="ql-block">  白色的鹅群中夹杂着几只黑天鹅,乌黑的羽毛在碧波间划出深邃的弧线,与大白鹅形成鲜明对比。黑天鹅昂首挺胸,红喙微张,时而与白鹅并肩而行,时而独自掠过水面,神秘而从容。湖面倒映着它们的身影,黑白交织,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动静相宜间,为秋日的碧湖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p> <p class="ql-block">  午餐在湖旁享用,大烩菜配以馒头,每人10元管饱,午餐后之后继续下山,去往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途中误入村中,这里的银杏树叶子金黄透亮,与山头银杏树光秃秃的枝干恍如差了一个季节。</p> <p class="ql-block">  村中的银杏树叶确是好看的,金黄得刺目,仿佛要将整个秋天的阳光都吸尽了去。一片片扇形的小叶,边缘略略开裂,排得极是齐整,在枝上排了密密的队伍。风过时,便簌簌地摇动,显出几分伶俐相。偶有一二片耐不住寂寞的,便挣脱了枝的束缚,飘飘荡荡地落下来,在空中划出几道歪斜的曲线,终于委顿于地。</p> <p class="ql-block">  那叶子是极精致的,边缘裂作两瓣,活像一把把打开的小折扇。叶脉从叶柄处辐射开来,细密而均匀,仿佛是谁用笔精心描画过的。初时还带着些青黄,渐渐地便染透了阳光似的,黄得耀眼,黄得纯粹,在灰蒙蒙的秋日里分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片银杏叶,就像一只黄色的蝴蝶悄然落在粗大的树干上,又像在展翅欲飞。阳光穿透薄如蝉翼的叶脉,将经络照成流动的琥珀,整片叶子忽而泛起蜜糖色的光晕,忽而转作朦胧的鹅黄,宛如被阳光点亮的蝶粉。</p> <p class="ql-block">  这株柿子树是不是有枯木逢春的意境呢?树干狰狞,但有新枝萌发,而且挂着几个橘黄色的柿子。</p> <p class="ql-block">  中原人出外游览别出心裁,自带灶具燃料,主食菜蔬,桌椅板凳,音响设备,等于把餐厅、歌厅搬入野外,颇有随遇而安的生活感觉。大巴车停在哪里,食堂就开在哪里,歌声就响彻在哪里,既方便又节省时间,娱乐多多,情趣多多。</p> <p class="ql-block">  队伍集合完毕后,大概在三点钟的时候开始下一段行程,徒步彭硇村。小渡口桥头停车,背起行囊,持手登山杖,向山顶进发。</p> <p class="ql-block">  这里写有乔羽第二故乡的标语,据说,他在1950年、1958年、1963年三次到此生活工作,曾任沙河县(今沙河市)宣传部副部长,并在此创作了多部经典作品。乔羽在沙河渡口村居住期间,长期住在全国劳动模范刘青云家中,深入体验农村生活。他参与合作社劳动,学习农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尤其与儿童互动频繁,创作灵感多源于此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公路一直在修缮,今年来秦王峡徒步时,此桥不可通行大型车辆,现在依旧,看来公路修缮还未完工。</p> <p class="ql-block">  穿过小渡口村,沿公路步行一段路程,开始攀爬。这是一段盘山野径,道路还算明显,再继续前行时,无路可走,穿过一羊圈一队徒友穿过灌木强行上山,我等后行几人则在乱棘丛中发现一条山路,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  攀上半山腰处,眼前是一条废弃乡道,已被灌木覆盖,荆棘塞途,枝条横斜,个别处已塌陷,需要小心通过。</p> <p class="ql-block">  山头处有一村落,名为大坪村。有资料介绍,大坪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西部丘陵地区,此村始建于清康熙九年,因四周山环水绕,绿树成荫,而称大坪。村落依山而建,民居多为清代和民国建筑物,就地取材,清一色褚红色丹霞岩块砌墙,白灰勾缝,灰瓦罩顶、跷檐起脊,多为四合院,为典型太行农村风貌。村口有天然巨石板广场,广场上建有没有地基的二层民居,人称“没有根基的石头屋”,世所罕见。这里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巷与巷间,多留有石拱门洞;高巷与低巷相交由石砌台阶相通,俨然攻防体系。</p> <p class="ql-block">  红石板铺成的台阶,红石砖砌成的房屋,泛出幽幽古香。</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关系,没有停留观看,只是匆匆一瞥便离开村落,远远望去山村颇像一座石头垒砌的古城堡,巍然屹立于山头之上。这石头村落,终究不只是石头的史诗。它沉默地见证着时光,也温柔地承托着生命。</p> <p class="ql-block">  沿着村前的一条水泥乡村道路继续前行,夕阳西下,薄雾笼罩,太阳像被裹了一层纱布,不那么耀眼,倒有月亮般的朦胧意境。</p> <p class="ql-block">  在山脊上行走,起伏不大,途中看到山民们正在收割玉米,这里的玉米杆<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势不错,看起来玉米收成应该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  整座山冈仿佛被时光啃噬过的骨架,嶙峋的岩石从枯黄的衰草间突兀地刺出,在暮色中泛着铁锈色的冷光。荒芜的山冈上,枯草在风中低伏又挺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轮回。霜降后的空气清冽冷凝,每一步都踏碎满地焦黄的落叶,发出细碎的脆响。远处的山峦褪去斑斓,只剩下灰白的轮廓,如同被时光剥蚀的旧画。荒芜之中,流动着生命,那是一种靓丽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眼前就是本次徒步的终点——彭硇村,一座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彭硇村是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柴关乡下辖的行政村,位于乡西北部山区,东距沙河市区40公里,村址建在高山半坡之上,四周高山连绵,沟谷纵横。2016年12月,彭硇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2年5月入选第五批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村中,第一眼望去,满目皆是石头的世界——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石头的巷陌,连时光也仿佛被这坚硬的质感凝住了。彭硇村同散落于太行大山之中的其它村落一样,石头是这里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路是青石铺就的,被岁月磨得温润。沿着窄巷深入,两侧石墙次第展开,墙面粗粝的纹理如同泛黄的典籍,每一道风化痕迹都是无声的注脚。墙隙间探出倔强的青草,在秋风里微微摇曳。</p> <p class="ql-block">  本照片来自同行驴友老西拍摄</p> <p class="ql-block">  询问村中一位老人,下山的小路在什么地方,老人说下山的小路已没有多少人走了,已被废弃,不好走了,也很危险,天已经快黑了,你们还是走大路吧!</p> <p class="ql-block">  为安全起见,大家决定走大路下山。这是已经夜幕降临,薄雾笼罩,彭硇村已处于混沌之中,在村口牌坊处和那尊石碑前留下影照,算是来这里打卡。倘若不是上午耽误两个多小时,一定会在村中兜兜转转,欣赏古村落的真容风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徒步河北古村落彭硇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行深处彭硇村,</p><p class="ql-block"> 石径盘桓遗古痕。</p><p class="ql-block"> 街巷清幽苔迹重,</p><p class="ql-block"> 殿宫安寂禅声深。</p><p class="ql-block"> 旧宅巧修存旧意,</p><p class="ql-block"> 新亭细雕接云根。</p><p class="ql-block"> 今履台阶闲寻梦,</p><p class="ql-block"> 一山秋色已黄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公路下山,暮色越来越重。晚秋的黄昏像一砚越磨越浓的墨。起初天边还泛着些蟹壳青,浮着几缕被风扯散的云絮,转眼间便洇成了鸦羽色。远处的山脊线开始模糊,仿佛被谁用蘸水的毛笔轻轻晕开,树影幢幢地叠在一起,轮廓渐渐被暗色吞没。</p> <p class="ql-block">  沿途见一些标志性建筑。据介绍,九龙沟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西南35公里的罄山脚下,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景区因周围九条山梁形似巨龙盘绕沟口而得名,融峡谷地貌与人文遗迹于一体,核心景观包括九龙庙、九龙潭、九龙瀑等二十余处。今天就不能深度游览了!</p> <p class="ql-block">  越过垭口处的龙门,天已完全黑了下来。戴起头灯照亮前行的路,从彭硇村下山行走要走五公里多的路程,终点位于山脚下的安河村。</p> <p class="ql-block">  当天边最后一抹亮光被青灰色的云霭蚕食殆尽时,山坳里突然亮起几点微光。起初只是两三点怯生生的黄晕,像被晚风惊动的萤火虫,在苍茫的暮色里明明灭灭。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光点从黛青色的山褶中浮出来,有的聚作一团,有的疏落散开,竟连成一条摇曳的光带,仿佛谁把银河的碎屑撒在了群山的衣褶间。</p> <p class="ql-block">  下的山来,过了一个牌坊门就是公路,牌坊门楹上隐隐约约看到一个繁的“龍”字,应该还是与九龙沟有关,牌坊一侧是一个名叫鲁西火锅的餐馆,大家在这里等待大巴车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山村叫安河村,安河村曾经专门造访过,因为我工作过的单位与这里有缘,是单位驻扎过的地方。2023年4月9日到过这里参观。下面几张照片就是当时游览安河古镇时留下的影照。</p> <p class="ql-block">  沙河安河村,因与工作单位有缘分,不免多看几眼夜幕之中的村落。安河村前有借助山谷地势和谷中磐石精心打造的一处园林人文景观。园林中亭台楼阁,琼楼玉宇,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区内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当时特殊安排进入参观,正在修建中,两年过去了,应该对外开放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前往游览。</p> <p class="ql-block">  本视频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大巴车到达集中地点,大家乘车,大巴车在沙河西收费站驶入太行山高速公路,之后转青兰高速,晚10点整回到长治市区家中。</p> <p class="ql-block">  本视频由同行驴友东方拍摄制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人照片来自同行驴友拍摄,部分图片取自同行驴友,谢谢大家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虔诚和敬畏欣赏自然,</p><p class="ql-block"> 用双腿和脚板丈量山野,</p><p class="ql-block"> 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行有趣的人,</p><p class="ql-block"> 记录有趣的事,</p><p class="ql-block"> 拍摄有趣的景。</p><p class="ql-block"> 有趣皆脱俗,</p><p class="ql-block"> 相知方觉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1-08 晚</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