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瓦罕走廊:在离天最近的地方,触摸国门的庄严

dongmei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月的高原,寒风凛冽却挡不住内心的炽热。行走在这片横跨三国的古老通道上,身体虽有轻微高原反应,但目光所及皆是壮阔山河,心中唯有震撼与自豪。与好友同行,穿越瓦罕走廊,抵达红其拉甫国门,每一步都像是在历史与边防的脉搏间穿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远处雪山连绵,荒漠苍茫,天空湛蓝如洗。荒原之上,电线杆孤耸,溪流蜿蜒,牦牛静立,仿佛自然与人类文明在此达成某种默契。这片土地虽干旱荒凉,却因历史的厚重而生机盎然。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曾途经此地,玄奘西行亦留下足迹。瓦罕走廊,这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细长纽带,如今依旧沉默地诉说着交流与守望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整个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也是东亚到西亚最近的道路。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这也使得阿富汗成为了所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边境线最短的。也使得阿富汗成为了唯一与我国相邻的西亚国家。</p> <p class="ql-block">期待着瞻仰国门国界,但是高原反应让每个人的表情各异,行进虽缓慢,内心却无比坚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站在“中国·红其拉甫”标志碑前,海拔近5000米的风扑面而来。我凝视着石碑上镌刻的经纬度(35.9767, 76.8433),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身旁是写着“禁止跨越”的边境警示牌,身后是飘扬的红旗与庄严的国门建筑。那一刻,国家的强大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脚下坚实的土地,是眼前不可逾越的界碑,是心中油然而生的安全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红其拉甫国门”的心形纪念架前,像许多游客一样,用笑容定格这份荣光。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雪山见证着每一次致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对祖国边疆最深情的凝望。</span></p> 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国致敬! <p class="ql-block">国门这边参观者络绎不绝,播放着《歌唱祖国》铿锵有力,对面是巴基斯坦的雪山界碑国旗应和着,有三位巴基斯坦人在不断地向我们招手示意,表示友好!愿中巴友谊长存,愿和平护佑国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