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之声‖王世安:三进三出‘‘饮马河’’

中国河子传媒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三进三出“饮马河”</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王世安 文</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咱是土生土长的辽阳小屯下麦窝村人。在咱村南二里处,有一条从东往西奔流不息的太子河。它从东侧的梅花岭村后,直到西侧五里之外的太子岛。这段河的宽度约五百米,涨水时足有六米多深,平日里也就在一米以下,河道蜿蜒,恰似少女在侧卧之中。</p><p class="ql-block"> 相传努尔哈赤率军途经此地时,正值数九寒冬,河面冰封,长途跋涉的人马饥渴难耐。望着冻住的河面,他不禁喃喃地说:“若河水不冻,能让战马饮水就好了。”话音刚落,河面的厚冰竟“嘎嘎”作响,渐渐松动,热水如沸,带着腾腾热气涌了出来。士兵与战马畅饮后,无不精神抖擞。努尔哈赤又惊又喜,连赞三声“好水”,称是苍天相助,随即发兵拿下辽阳城。为纪念这条有功之河,便取名“饮马河”。</p><p class="ql-block"> 这段饮马河,让咱三次差点命丧黄泉。</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遇险,是咱16岁的那一年。1971年8月初,连续几天的大暴雨,再加上河岸边泄下的洪水,像一群猛兽扑来,吓得村民惶惶不安。那时,咱在河边不但不惧怕,还在琢磨小心事,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借助水流的冲击,多捡些上游冲来的柴火。两天后,洪水渐渐退去,捡柴的计划总算有了盼头。河水虽浅了不少,但对咱这个旱鸭子来讲,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p><p class="ql-block"> 忽然瞥见不远处的河边,有堆树枝许久没挪动。咱知道那儿水浅,心想下河捞这堆树枝,该是安全的。脚便小心翼翼朝树枝哪儿挪去。手拽住树枝使劲往岸边拖,但它却纹丝不动。树枝弯得厉害,被咱拽成个大弓形也不见晃动。再加一把猛劲,脚下突然的一滑,树枝像弹弓似的,猛地把咱弹出老远,坠入深水中。危急中,咱胡乱抓住浮动中的树枝,急着想站起来,可脚下怎么也踩不到底,眼看就有被冲走的危险。生死关头,咱猛地想到自己,正是风华正茂的少年,怎能栽在这水里?绝不能放弃!可见周围没人援手,也没东西可借力。在水里定神细看,发现河北岸离咱下麦窝村最近,是条求生之路。咱向村里靠拢,迅速拿定主意后,拼命向北岸划去。哪怕是死了,人头也要朝着北边。凭着这股信念和猛劲,伸手抓住前面的树枝,沉了下去,又追着眼前漂浮物再去抓,抓了又追,追了再抓……在水里挣扎许久,借着水流的推力,总算赶到了北岸边。耗尽全身力气,瘫倒在岸边的柴火堆上,一动也动不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遇险,是在1979年11月的一天傍晚。饮马河上,只有下麦窝村和下崴子村的两条船,在河中来回接送村民。在此之后,饮马河上有了发展,在邻村下崴子村民的大力支援下,用柳木搭建了一条简陋木桥,横跨在河面,连通了南北交通,有效地缓解了两岸村民,昼夜过河的燃眉之急。虽然因年久失修,简陋的木桥摇摇欲坠。但是眼前也解决了运送行人与物资的困难。下崴子村对咱们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那天傍晚,咱去河南小屯村西的场院,把母亲从板结的地面刨出的土稻子用麻袋装好,捆在自行车的后坐上往回运。为了赶时间,过桥时急急忙忙,加上身心疲惫,天色又灰得像泼了墨,一不小心,自行车轮子卡进了桥面的缝隙里。重心一歪,人和车连同稻子,眼看就要坠下河去。</p><p class="ql-block">“护住车和稻子!”脑海里立刻闪过这个念头。那年月日子过的苦,自行车可是家里的大件;土稻子是母亲一粒一粒从硬地里刨出来的,绝对不能有点闪失。想到这儿,咱毫不犹豫屏住气,拼尽全力把车和稻子往桥面上摁,自己却一头栽进了河水里。</p><p class="ql-block">万幸的是,咱反应极快,在坠河的瞬间,猛地抓住了桥边的柳树枝,双脚落水前深吸了一口气。落水后又死死攥住水面的漂浮物稳住身子,一边用一只手抓着柳枝往前挪,另一只手划水向桥靠近。在抓住桥身时,猛地向上一蹿,另一只手也扣住了桥沿,这才死里逃生。</p><p class="ql-block">歇了片刻,攒了点力气爬上桥面,人已精疲力竭,头上也挂了伤。可咱还是强撑着,把土稻子运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遇险,是1992年12月28日还是傍晚。那时的咱,是刚从北京参加《中国企业报》年末表彰会回来。咱被授予“全国优秀新闻记者”的光荣称号,心里乐开了花。骑着自行车,归心似箭地往下麦窝村赶。眼见饮马河上又有了较大发展,由原来的柳木小桥变成了钢轨小铁桥;又由小铁桥变成了钢筋加水泥的大桥。这桥是南北走向。当晚天又黑,只顾着高兴赶路,信息欠灵,没有留意桥面的异常变化。等自行车骑到桥北头时,眼前的突变让咱惊出了一身冷汗:桥北面已被拆除,靠左侧仅架着一块两米多长的临时跳板,只敢让胆大的人通行,胆小的根本不敢过这段险道……咱正拼命蹬着自行车,毫无防备,若要是冲了下去,坠入两丈多深的河底,不仅车毁人亡,恐怕还会成了旁人的笑柄——世安出差一个月,急着归家见阎王……</p><p class="ql-block">危急关头,咱猛地转变观念,来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弯,当即决定舍财保命,毫不犹豫弃车保人:猛力推开自行车,自己则朝桥南沿的地面猛退。就在身子还没跌下桥、仍在桥南沿边的瞬间。说时迟那时快,咱使劲一挺,身体再次飞速后倒,仿佛有人在空中使劲拽咱往后拉,又像是在走一步人生险棋,最终安全摔落在桥南的地面上……心吓得咚咚直跳,自行车摔坏了,荣誉证书也被弄湿损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i>编辑留言</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风景写真,故事纪实,河子文艺之声涤荡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如今的《裸河》红艺团第四站、第五站、第六站、第七站、第八站、第九站、第十站、第十一站已经走完,我们期待她走得更远更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欢迎您的光临和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作家王世安先生热爱生活胸怀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