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凉文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五个割据政权在今甘肃西部及青海、新疆部分地区创造的文化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形成因素:河西走廊东控关陇、西连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五凉时期,中原动乱,武威相对安定,成为中原避乱者的乐土,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同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希腊、罗马、印度文化涌入,与西域外来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本土文化在凉州融合。此外,五凉政权的统治者注重发展经济文化,重视儒学,广纳人才,也促进了五凉文化的形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农耕文明发达:凉州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绿洲上,土地肥沃。五凉时期,大量中原流民进入,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河西地区农业耕作水平迅速提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都之城崛起:前凉张轨大规模营建武威城,姑臧城已发展到七城,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宫南市北的王都建筑布局,创造了宫北市南的新格局,被称为中国王都的鼻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儒学蔚然兴盛:五凉统治者大都尊崇儒学,倡导并实施汉化教育,置崇文祭酒管理文化教育,征聘知名学者任职或讲学,民间私学也很昌盛,涌现出郭荷、宋纤等私塾大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教兴盛活跃:五凉时期,凉州成为北方佛教圣地,统治者大都崇信佛教,讲经译经活动非常活跃,还大规模凿窟造像,天梯山石窟即开凿于此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乐凉州乐舞:后凉吕光远征西域东归时,运龟兹乐舞艺人到姑臧,将龟兹乐曲与河西地区的中原乐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州乐舞,其代表作《秦汉乐》传入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学粲然可观:五凉文学是中原、河西及西域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主要成就在散文、诗歌和辞赋三个方面,上承建安,下启隋唐,在当时北中国居于领先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影响深远:五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广泛深远,直接推进了北魏鲜卑拓跋氏吸收汉族文化的进程,对孝文帝改革以及后来中原文化复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五凉之后,寓寄凉州的中原学者和河西本土学者大量东迁,将五凉文化传入中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