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0日早上8:35分,【圆方早晨好读书】活动第2088期在一楼薛书记有约会议室举行。</p> <p class="ql-block">今天由来自圆方集团党委工作部曹瑞娟,给大家分享杨绛的《干校六记》。</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代表作品包括《干校六记》、《洗澡》、《我们仨》等,译作《堂吉诃德》被誉为经典。2016年逝世,享年105岁。</p> <p class="ql-block">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该书是杨绛先生散文集,记录了她与钱钟书在干校劳动期间的经历,以平淡质朴的文字展现苦难中的幽默与相濡以沫的情感。风格独特,被誉为“意趣丛生,意态沉静”,是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内容摘要及感悟:</p><p class="ql-block">1.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2.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到此也就死心塌地,不再生妄想。</p><p class="ql-block">3.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p><p class="ql-block">4.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p><p class="ql-block">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以平淡笔触记录特殊年代的干校生活,没有激烈控诉,唯有对苦难的从容接纳与对生活的温柔坚守。</p><p class="ql-block">书中,夫妻别离的牵挂、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顿,皆在先生笔下化为细腻的观察与淡然的叙述。她于苦难中捕捉微光,从平凡日常里提炼诗意,哪怕身居陋室、劳作不辍,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尊严的坚守。</p><p class="ql-block">先生的文字质朴而有力量,让我们看到困境中人性的光辉。这份从容与豁达,不仅是对苦难的超越,更教会我们以平和之心面对人生风雨,在逆境中守护内心的澄澈与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