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时节追忆知青岁月 银龄时光共续奋斗精神

肖青春广东韶关12710653

<div>美篇昵称:肖青春广东韶关<br>美 篇 号:12710653<br>插 图:自拍</div><div><br></div> 10月29日,正值重阳佳节,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办公室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组织部分退休干部开展“传承知青精神,乐享银龄时光”主题活动。此举旨在进一步丰富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老干部之间的深厚情谊。 活动伊始,一行人前往位于韶关市武江区西河镇的山蕉知青文化园,以深入追忆那段知青岁月的艰苦奋斗历程,传承老一辈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在文化园内,讲解员详细介绍了韶关知青的历史脉络,老干部们也结合自身经历,在“忆知青岁月”分享环节中,通过老照片、老物件的展陈,共同唤醒那段尘封的记忆,深刻感悟奋斗精神。 回溯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特殊而又伟大的时代。无数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告别繁华都市,奔赴农村与边疆。他们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在广袤的土地上挥洒着激情与热血。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从未退缩,而是以乐观向上的态度,迎难而上。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修建水利……他们用双手改变着当地的面貌,不仅带来了文化和知识,更传递了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据讲解员介绍,山蕉知青文化园的前身是韶关市山蕉知青果场和农场,自1973年成立以来,曾接纳知青多达3000余名。园内一幅幅充满时代特色的绘画、一条条鼓舞人心的标语、一件件实物,如同历史的钥匙,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再现了知青年代的动人故事。以“实景”还原的知青宿舍、教室、食堂、大舞台,以及唤醒青春记忆的知青展览馆、回忆巷等建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构建了一座时光隧道,让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知青在山蕉村的生产生活场景之中。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步入展览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珍藏的旧书籍,书页间泛黄的印记,既是知识的传承,也是青春的见证。特殊时期的生活场景重现眼前,让人不禁驻足,回味那个纯真而充满理想的年代。墙上那句句充满时代记忆的标语,如同穿越时空的呼唤,让人心生共鸣,仿佛能听到知青们那响亮的口号声在耳边回响。而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老物件,如斗笠簑衣、单车缝纫机、闹钟煤油灯等,每一件都承载着他们生活的点滴,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特有的质朴与坚韧。黑白老照片更是文化园的亮点,它们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知青们的青春身影,笑容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生活的热爱。 在参观过程中,看着那些陈旧的农具,我仿佛看到了知青们白天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身影。他们挥舞着锄头,在烈日下耕种,在风雨中收获。那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知青们青春的面庞。他们居住在简陋的土坯房里,晚上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最终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还有那一本本破旧的日记,字里行间流淌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那是他们心灵的寄托,更是他们青春的见证。 参观结束后,活动进入了高潮——“忆知青岁月”分享环节。老同志们围坐在一起,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分享起自己在知青年代的亲身经历。有的老干部回忆起第一次拿起锄头开垦荒地时的笨拙与坚持;有的讲述着在寒冷的冬夜,大家挤在简陋的宿舍里互相取暖、互相鼓励的温馨场景;还有的提及在艰苦的劳动之余,如何克服困难组织文艺活动,为大家带来欢乐与力量。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真情实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通过这次活动,老干部们不仅重温了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更深刻感悟到了奋斗精神的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虽然如今已步入了银龄时光,但知青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继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这次活动也为老干部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在分享与倾听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让银龄时光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意义。相信在知青精神的传承与激励下,老干部们的晚年生活将如秋日暖阳,温暖而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