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传承信仰之光 践行援疆初心——致敬先烈与坚守者</p><p class="ql-block"> 向吴石将军致敬!愿先烈精神永续,护佑家国安宁、后代奋进。</p><p class="ql-block"> 谁也没想到,吴石将军的女儿吴兰成,竟在内蒙古牙克石的林海雪原中默默无闻地坚守了25年。随着影视《沉默的荣耀》热播,吴石将军、朱枫女士等为国家统一事业牺牲在台湾的烈士事迹,再次被世人敬仰传颂。</p><p class="ql-block"> 1953年,吴兰成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却因父亲的身份问题,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牙克石林场医院。那里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医院是几间漏风的土房,医疗器械仅有听诊器、血压计和锈迹斑斑的手术钳,就连消毒酒精都要省着用。从小在上海长大的她,耳朵冻得流脓,夜里裹着两床被子仍能听见狂风呼啸,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p><p class="ql-block"> 谁能想象,这个在上海弄堂里喝米浆长大的姑娘,报到第一天就遭遇紧急情况:两名伐木工人被倒木砸中,一人小腿开放性骨折,一人脾脏破裂出血。没有像样的手术台,就卸门板铺白布代替;没有全麻药剂,就用普鲁卡因做局部麻醉。吴兰成攥着冰冷的手术钳,手心满是汗水却不敢有半分迟疑,她在日记中写道:“钳子凉得刺骨,可病人的血是热的,我不能停。”那天从中午忙到深夜,她的手指冻得蜷曲难伸,经温水浸泡许久才慢慢舒展。</p><p class="ql-block"> 林场的日子里,“省”是刻进骨子里的习惯:消毒酒精定量使用,空玻璃瓶留存灌装煮沸的雪水;手术钳用柴火烤消毒,磨得没了棱角仍坚持使用。但吴兰成从未想过退缩,她深知自己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科班医生,林场工人的生命就攥在自己手里。流感肆虐时,她发着高烧喝生姜水硬撑,三天三夜未合眼,直到最后一位病人退烧才栽倒在诊桌旁;大雪封山时,她背着药箱踩着没膝积雪,步行四小时为牧民孩子做急性阑尾炎手术,棉鞋冻成冰壳、裤腿结满冰碴,却顾不上暖身就立刻投入手术。</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她是否恨这样的安排,她总摇摇头说:“我父亲是为了信仰牺牲的,我能做的,就是把手里的事做好。”她从不主动提及父亲的事迹,却将“坚守”与“担当”刻进骨子里。从上海带来的医学书籍扉页上,父亲题写的“学以致用”四字依旧清晰,她在深夜偷偷翻看,将先辈的初心化作救死扶伤的动力。三十多岁成家后,她和林场技术员爱人住在小土房里,却把仅有的衣柜腾出来存放药品器械。别人说她“傻”,她却笑着回应:“日子好不好,不是看住在哪,是看心里踏实不踏实。”</p><p class="ql-block"> 这一踏实,便是25年。从二十多岁的姑娘到年过半百的“老吴医生”,她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1978年平反后回到上海时,林场工人排成长队送别,有人抱着她的胳膊哭道:“吴医生,你走了我们生病找谁啊?”她红着眼眶安慰:“我教的徒弟都能独当一面了,放心。”吴石将军用生命守护信仰,吴兰成则用25年的救死扶伤,传承了父亲精神中最珍贵的“担当”。在特殊年代,她挣脱“成分”的枷锁,把委屈化作手术刀下的坚守,用行动活成了父亲的模样,书写了普通人最动人的“沉默的荣耀”。</p><p class="ql-block"> 走出《沉默的荣耀》的沉郁,回望太平盛世,我们更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吴石将军“凭将一掬丹心在”的绝笔,朱枫女士赴死前的从容无畏,早已化作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先烈的信仰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是生死关头的初心不改,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为民族复兴、国家统一以身许国的赤子情怀。</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祖父黄玉芳——作为浙江宁波两家公司的经营者,他不顾资本家独子的身份,卖身作壮丁换取银两支援革命事业,1935年牺牲时年仅二十多岁,至今尸骨难寻。祖父的牺牲让父亲自幼失怙,只读至高小毕业,祖母守寡至1980年离世;而我曾祖父是日本留学生归来的创业者,家族的家国情怀与先烈的奉献精神一脉相承。感恩党和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让贫困中长大、从未有过中小学毕业照和毕业证书的我,考上大学获得本科文凭与学士学位,两个妹妹也成为大学生,儿子医大毕业后成为医生。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闽西革命老区教书育人,儿子在医疗岗位救死扶伤,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先辈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更让我深受触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援疆挂职干部强调,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为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作出更大贡献”。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以福建省泉州市第五批年龄最大的援疆成员援疆挂职三年,获评新疆自治区“第七批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践行初心的新起点。回到家乡后,我虽因个别人员刁难,遭遇职称晋升推迟四年、申报特级教师和正高职称未果的挫折,但援疆经历让我读懂了“担当”的重量,更坚定了“奉献”的信念——正如总书记所期望的,援疆干部要“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增长才干”,这些挫折不过是成长路上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我以副高中技五级退休,却始终闲不下来。上学年在朋友的学校每周讲授16节《汽车材料》《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站在讲台看到学生进步的模样,让我找回了教育的初心。如今,我仍在积极寻找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希望继续从事初中物理或职业教育机械、电子类专业课教学。有人问我为何如此辛苦,我想说,援疆岁月教会我,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名利得失,而在于是否践行了初心、奉献了力量。那些在新疆大地上收获的感动与温暖,那些帮助他人时收获的内心满足,是比职称、荣誉更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吴兰成25年林海坚守,先烈们以身许国的壮举,都在诠释着平凡中的伟大。作为援疆干部,我始终铭记总书记的嘱托,坚信善良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奉献是最动人的担当。人生道路或许有不如意,但只要坚守初心、保持善良,积极面对挑战,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们应当铭记先烈的“沉默的荣耀”,传承先辈的家国情怀,更要践行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作为。愿我们以先烈为榜样,以援疆精神为动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添砖加瓦,让信仰之光穿越时空、照亮前路,让每一份坚守与奉献都成为新时代的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