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陕西方言》-3</p><p class="ql-block"> 一排排的大雁,飞来又飞走。</p><p class="ql-block"> 一场场的大雪,下了又消融。</p><p class="ql-block">陕西人说话带有某种原始性,说话直率,直接,磊落,不拖泥带水,刀响见菜,干散利索,实在。</p><p class="ql-block">陕西方言,就是陕西古代人说过的话,千秋流传,经久不息。只要是有陕西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陕西方言。</p><p class="ql-block">110、赵峰偷了刁小二家一只狗,刁小二装作不知道,过了几天,他又趁黑夜去偷刁小二家的羊,没想到刁小二早有防备,赵峰知道事没有以前那么顺利了。</p><p class="ql-block">——刁小二对赵峰说:“看来正正气气的一个人,没想到你还会偷,记着,这一次,兔子可没有在老窝里卧。”</p><p class="ql-block">111、孟小宝今年二十五岁了,家人忙活着给他张罗一门婚事,有一天,介绍人上门了,介绍邻村的一个女子人品有多好。</p><p class="ql-block">——孟小宝的老父亲说:“据那个村子的人说,那个女子的母亲有男女作风问题,和八个男人有染,逮个狗娃还要看狗母,这事咱不提,喝杯茶,说说别的。”</p><p class="ql-block">112、老赵当村长的时候,秦小刚总是对人说,老赵很有能力,老赵不当村长了,秦小刚说老赵那个人私心太重,任人唯亲,这也不行,那也不好。</p><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人说:“他那就是掀下坡碌碡哩。”</p><p class="ql-block">113、村子里出了个大学生,后来考了研,读了博,在大学里教书,那天晚上正准备资料,人就走了,小伙才四十二岁,英年早逝呀。村里的那个杜憨憨,都六十多岁的人了缺吃少穿,人还不灵醒,日子过的那才叫艰难,冬天冻不死,夏天热不死,把多少身体好人的人,都叫他赔下去了。</p><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人说,好的不长久,瞎瞎一千年。</p><p class="ql-block">114、村子就位于偏远山区,过去有一些古书人都看不懂,有的家里还有不知从那个朝代流传下来发了黄的线装书。自从来了识文段字教书先生,一篇接一篇的就能念下来,并且还能说出来书里边的大概意思。平时帮助村里人立字招,读家书。</p><p class="ql-block">——村里人说,文化人是有灵性的人,和咱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千年的字会说话。</p><p class="ql-block">115、旧年代,过完了春节,闹完了元宵,就进入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家里缺粮呀,就那样和着青菜向前过,冬至节到寒食(清明节)一百零五天。寒食节过了,掰着手指头满打满算,离收麦子还有六十天,六十天,就是两个月的光景,实在是叫人难熬呀。</p><p class="ql-block">天上有一种鸟,每年到了收麦季节,它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面算黄算割地不停地啼叫着。唤醒那些村里的懒汉们,一大早就起床,龙口夺食,赶快去收割麦子,过了时分,麦子就被一场大风刮完了。</p><p class="ql-block">听到那种算黄算割飞鸟的叫声,那可真是一种大天之下的福音呀,人们从饥饿中终于熬到了头,脸上绽露出久违了的笑,老人们端着碗哭着说,等到收到麦子,我家的娃娃们可就饿不116死了。</p><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人说,老天爷总是给人一条活路,节令不饶人呀。一定要把麦子抢收回来,颗粒归仓,粮食能救人的命,那可是没眼珍珠呀。</p><p class="ql-block">116、一个人的一生,吃多少天粮食,那是有定数的,闾王爷给了你活多少天的寿数,多活一天都不行。</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人一直喜欢福禄寿那三个字,这三个字中间,禄字代表薪奉与粮食,没有禄字,福和寿就是一句空话。为什么老年人在临近死亡的那一刻,吃饭吃得特别快,因为他(她)那是赶禄粮,从现代医学讲,体内的新陈代谢,再不允许他(她)多吃了,吃了食物也是白白的浪费,身体的造血功能枯竭了。</p><p class="ql-block">——村子里对于那些吃饭快的人,人们通常会这样说:“你吃饭吃的那么急,那么快,急着那是赶禄粮呀,你那是害怕别人不让你吃了是吧。”</p><p class="ql-block">117、说到什么是上帝,什么是佛祖,有的人就大惑不解了,其实说穿了,上帝就是天人对话,上帝就是你自己的那一颗对万事万物感恩的心。</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上帝,上帝就是万物,因为造物主总是给人类留下一条走向光明的路,</p><p class="ql-block">你饥饿的不行,咥了两个馍,此时此刻,那两个馍相对于你来说,就是你的上帝。</p><p class="ql-block">你走在了一条外乡的路上,被一群土匪打劫了,几个土匦异口同声地说,杀掉他,留下了也是后患,此时此刻其中有一个人说,白白地害一条命干啥,就由他去吧,此刻,那个在危难之际留下你生命的人,那就是你的恩人和上帝。</p><p class="ql-block">造物主很公平,夏天天气热了,地里就生长出大西瓜,那不是西瓜,那是你的上帝。</p><p class="ql-block">上帝造人,总给人留下生存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传说吕蒙正在世时,四处征战,后来他发迹了,他那个人很奇怪,每天要吃一碗鸡舌头。</p><p class="ql-block">一只鸡,舌头才有多少一点肉呀?于是,给他负责膳食的那个人,心中很是忧愁,生怕那一天弄不来一碗鸡舌头会被降下大一罪来。</p><p class="ql-block">那个人由于过度担忧,后来他挥刀自刎了。</p><p class="ql-block">在他死了以后,阎王老爷非常温和地过问了一下他的死因。</p><p class="ql-block">那个人说:“我之所以要自寻短见,是因为我的心里实在是太过害怕了,他每天要吃一碗鸡舌头,这该让我到那里给他去弄呀?”</p><p class="ql-block">阎王老爷说:“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我把你领到一个地方,你自己先去看看,我给他命里准备的鸡,他是吃不完的。这件事本来就不用你担心,他的命里就有。”</p><p class="ql-block">阎王爷把他领到了阴山下,他看到了,满山遍野的,草上,树上,石头上,河流边,黑压压的一大片,一望无际全是鸡。那些鸡,全都是上天给吕蒙正准备的。</p><p class="ql-block">古人说:“一人一福,一人一命。不要担心谁吃的多,也不要担心谁吃的少。”</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发现,田野里有许多中草药,就是给世人治病的,小便出血就用车前子,大枣是百药的引子,妇女生过孩子要多吃黑豆加大枣熬成的稀粥,有许多病都是草药一副,药到病除。</p><p class="ql-block">秋天人容易上火,刚好树上结了几个大红色的石榴。</p><p class="ql-block">——农村老一代的人说:“天无绝人之路,没哏的虫儿天看着,鸡儿尿尿自有去路。”</p><p class="ql-block">西方谚语中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两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p><p class="ql-block">《国际歌》中唱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p><p class="ql-block">118、那个山庄出了一个大作家,每天就装神弄鬼,排起了长长的讨饭队伍,总喜欢把那些没有思想的人的钱,变成他自家的。</p><p class="ql-block">什么神才,鬼才,天选之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种说法,说的多了,就成了现代宗教,而宗教那个东西,本身就是愚弄人民的。当你走进大雄宝殿,就那么长长的一跪,扔下几个买不到一包烟的香火钱,你以为上天会保佑你,不会的,因为上天的脾气很大,芸芸众生,万事万物,在暝暝之中你都干了一些什么,人家都知道,反对个人迷信,这话在中国都说了几十年,写了几部小说你就是鬼才吗?你既然是鬼,为什么还要到这世间来?</p><p class="ql-block">办杂志骗人的钱,你以为道行不深,这天下的人就该花钱去养活你吗?不会的,卖着卖着,就该你追着读者沿街叫卖了,于是,文人就不那么值钱了,文人倒了文人的牌子,把文化界搞得路断人稀,乌烟瞕气。</p><p class="ql-block">古人云:眼看你起高楼,眼看你宴宾客,眼看你楼塌了。</p><p class="ql-block">——陕西方言:“满口饭你可以吃,满口话你不可以说,人上有人,天上有天。别说你行,这大天之下比你还能行的人多的去了。”</p><p class="ql-block">119、文化人,应流为天下人树榜样,立标杆,应该象文化人的样子,不要象一条喂不饱的饿狗,要以天下为己任。</p><p class="ql-block">叫他看了一个解放战争纪念馆,他说打起仗来,死的都是老百姓的娃,让他去参观井岗山,他说想在伟人的床上尿一泡。问他为什么要写小说,他说想在北京买一套房子,叫他写书纪念他母亲,他写他母亲睡过八个男人,他母亲的阴毛上有几个虱子,他都看到了……</p><p class="ql-block">——陕西方言:“那就是一个二百五,大活宝,二毬货么。树正不怕影子斜。”</p><p class="ql-block">——人呀,可以得意,不可忘形,应该知道你自己姓什么,叫什么。</p><p class="ql-block">120、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化人的表现,一般来说都比较谦逊,开口便说:“兄弟不才。”</p><p class="ql-block">再看看现在的文化人,小学都没有读完,还说写的文字能飞起来,文化人,不是卖惨就是卖惨,那简直就是遭塌文化人的形象,中国的文化要立身,必须要求和强调作家队伍的高学历化。学历不等于能力,个别现象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提倡作家队伍的“泛低学历主义”,“泛脑残者主义”,“身处荒漠,与世无争的纯自然主义”。那就值得怀疑了。</p><p class="ql-block">——陕西方言:“要想支撑起门楼子,家里要养几条好狗。”</p><p class="ql-block">121、王老三去省城看儿子,超市里边的货物应有尽有,他给儿子还是带去了红薯,南瓜,玉米糁子,苹果,大枣,豇豆,花生。</p><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人都说:“只要你肯掏钱,大城市超市里边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他那也是不嫌麻烦,自讨苦吃,把石头往山里揹哩。”</p><p class="ql-block">122,学校里的刘老师,平时讲课还算可以,就是写字不够规整,那天,校长让他出黑板报,还说:“人么,干什么事都会有第一次。”</p><p class="ql-block">—一刘老师说:“你这就是强人所难,打的鸭子上架哩。”</p><p class="ql-block">123、王百社的媳妇找不见人了,三天都没有回家,那几年也没有手机,他的心里很着急,村子里的人都到家里来劝他。</p><p class="ql-block">村人甲说:“别着急,再等等看,也许再过几天她就会平安归来。”</p><p class="ql-block">大伙都说:“不排除有这种可能。”</p><p class="ql-block">村人乙说:“咱乡下人挣钱艰难,再说今年地里的庄稼收成也不怎么好,你媳妇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是不是一个人坐车到城里打工去了。”</p><p class="ql-block">大伙都说:“你这种想法反而提醒了我,不是没有道理。”</p><p class="ql-block">村民乙说:“这事你应该多想一点才对,是不是跟着别的什么勇人私奔了。”</p><p class="ql-block">于是大伙便对他怒目相视。</p><p class="ql-block">——你会不会说话,会说话的人想着说,不会说话的人抢着说,这里说话没有你的地方,你赶快滚出去,那里娃娃多你就到那里去耍,一看你都是一个没烧熟的东西,八点子货。”</p><p class="ql-block">124、小见要学着去做生意了,最初村里人建议他去贩运苹果,他说,亏了本怎么办?有人建议他学习做豆腐,他说,起早贪黑的,做下的豆腐没有人怎么办?有人建议他去卖香蕉,他说不出两天发了黑怎么办?</p><p class="ql-block">最后村里人对他说:“你也是走路摸尻子,小心过余咧,这世上,就没有好干的事。”</p><p class="ql-block">125、小陈不认识字,老丈人和丈母娘也都不认识字,有一天,他去了丈母娘家,老丈人拿出一夲书说,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你给我念一句。小陈说,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专门为了伺候男人的,男人在一个家庭里,那就是一家之主,老丈人说好,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去了厨房,丈母娘拿了一本书说,我这一会儿正忙着做饭,你把这书上的字就给我念上一句。</p><p class="ql-block">小陈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女儿是妈妈的小棉祆,女婿外甥顶半子。”</p><p class="ql-block">丈母娘的心里一高兴,就给他打了三个鸡蛋。</p><p class="ql-block">——这事后来被村子里的人知道了,大伙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p><p class="ql-block">126、村里有一家徐姓人家,兄弟三个,老父亲生前留下十五万元,这些钱到底应该如何去分配?</p><p class="ql-block">正在这时,村里的陶三宝也来了。</p><p class="ql-block">老大说::“我的儿子正在读大学,说起来也是很费钱的,爷爷在世很疼爱他,这十五万元拿出十万元供他读书,再剩下的五万元,你们两家就商量着去分了吧。”</p><p class="ql-block">老二说:“我的爱人查出来有病,住医院需要花去一大笔钱,这笔钱的大头应该分给我才对。”</p><p class="ql-block">老三说:“你们现在都成了家,我的媳妇还不知道在哪里,咱老爸在世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也就是这件事了,大哥二哥你们就帮助一下老三兄弟,现在娶一个媳妇,相对于我的实际来说,即就是把这十五万元全部都分给我,杯水车薪,可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呀。”</p><p class="ql-block">陶三宝说:“我是一个外人,本来不应该评沦与掺和你们的家事,刚才我听了一下,你们三家都有困难,而且困难还都不小,倒不如一家分上五万元,谁也不沾谁的光,谁也不吃谁的亏。应该说,这种分配方案不带有任何倾向性,最公平,也最合理。”</p><p class="ql-block">——老大家的媳妇瞪了他一眼说:“别在这里多管闲事,驴槽里怎么加上你的马嘴。”</p><p class="ql-block">——村里人说:“顺情说好话,舔尻子不挨骂,公道惹人嫌,他们家的那些烂怂事,各说各有理,谁去了都不好管。”</p><p class="ql-block">(陕西方言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体系,希望陕西籍的文友,在评论区加上几条。)</p><p class="ql-block">陕西/北方狼</p><p class="ql-block">2025-11-10</p><p class="ql-block">星期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