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上海植物园北园的温室群是园内标志性建筑。上海植物园北园温室是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3年9月28日随北区部分区域试开放,2024年5月正式向公众开放。</b></p> 亚高山植物馆 <p class="ql-block"><b> 上海植物园北园亚高山温室是上海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冷温室,于2024年随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工程正式亮相。亚高山温室临水而建,造型独特,半圆形的玻璃温室如同蜗牛壳或螺蛳壳,馆体倒映在湖水中形成完整的圆形,宛如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成为北区的地标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11月9日周末特别来到植物园走走,并决定去亚高山植物馆看看。</b></p> <p class="ql-block"><b>亚高山温室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b></p><p class="ql-block"><b> 冷凉环境营造:作为冷温室,亚高山植物馆模拟海拔1000-3000米的亚高山环境,夏季温度可降至28℃以下,冬季维持在3-5℃以上,为高山植物提供适宜的冷凉生长条件。</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主要展示杜鹃科、山茶科等亚高山植物,如高山杜鹃、云南山茶等,同时承担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功能,部分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如珙桐。</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种植多种高山杜鹃品种,如羊踯躅、滇南杜鹃等,花型丰富,花色多样,营造出漫山遍野的视觉效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这里还有苔藓植物展示</b></p> <p class="ql-block"><b> 还有云南山茶:主要展示来自云南的“滇茶”品种,花期长、花大色艳,与高山杜鹃共同构成亚高山植物的特色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还种植了网脉鸢尾、红萼苘麻、越南抱茎茶等植物,丰富了馆内的植物多样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畅畅对着导游图认识每一种植物</b></p> <p class="ql-block"><b> 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芸香科柑桔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是香橼的变种之一。</b></p> 山地植物馆 <p class="ql-block"><b> 上海植物园北园山地植物馆是一座以展示山地特色植物为主题的专类馆,建筑面积:约436平方米,建筑最高点为13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山地植物馆主要收集展示苦苣苔科植物100余种,以及木棉、千果榄仁、炮弹树、伯东树、望天树、桫椤等特色植物200余种(含品种)。 </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通过垒石模拟海拔600-1000米的喀斯特地貌,营造洞生、附生、岩生等多种苦苣苔生境,分为亚洲苦苣苔区和美洲—非洲苦苣苔区。</b></p> <p class="ql-block"><b> 上海植物园作为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上海分中心(GCCC-Shanghai)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承担着苦苣苔科植物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任务。 </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展示了部分国家一级濒危植物,如中华石蝴蝶等,体现了对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亚高山植物馆与山地植物馆共同构成上海植物园北区的“冷温室群”,为上海市民带来独特的植物观赏体验,同时也体现了植物园在迁地保护和科研科普方面的积极探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