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学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学姓是中国罕见姓氏,起源于西周春秋时期的鲁国东鲁族,属姬姓分支,始祖为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代,因任学官遂以职为姓。</p><p class="ql-block">该姓宗族堂号为“东鲁”,现存“伯禽衍派”堂联,泉州保留清代武官府第及明代祖墓遗迹,家谱《东鲁学氏家谱族谱》曾记载历代迁徙脉络,近代因战乱损毁。历史上经历多次迁徙:楚灭鲁后族人散迁,宋元时期由山东南迁至浙江绍兴,明初“靖难之变”后分支北迁北京密云、南迁福建泉州,清代部分族人迁居湖南、四川等地。泉州学氏明代迁入后形成聚居村落,清代出学朴斋、学及第等武职官员。</p><p class="ql-block">现代学姓主要分布于北京密云、河北宁晋、浙江绍兴、福建泉州及台湾彰化等地,海外分布于日本、新加坡。1990年代起,泉州与北京宗亲发起联谊活动,推动海内外族谱修纂及文化研究。</p><p class="ql-block">学姓起源</p><p class="ql-block">张澍著《姓氏五书》载:学姓出自学校官者之后。《千家姓字帖.查源》书中载:学官为古代宫中管教育的官,其后代以官职为姓。经查史料得知,西周初年,今山东省南部的鲁国封给了周公(姬旦),因其要在朝中辅佐年幼的成王,他的儿子伯禽就任鲁公,伯禽的一个后人被封为了学官,其后代就以官职为姓,学氏家族始兴。楚灭鲁国以后,学氏族人分迁全国各地及国外。</p> <p class="ql-block">泉州学姓溯源</p><p class="ql-block">泉州学姓溯源衍派与分布现状</p><p class="ql-block">泉州学姓罕见,故长期以来有“国中数奇姓,八闽独一家”之说。然《姓氏汇编》则列为常见姓,泉州市方志办编辑的《海外寻根》中共集181姓,而学姓也列在第130姓,其他如唐《九苑》、宋《姓解》、《姓氏大全》、《千家姓》、《万姓谱》、《华夏姓氏》、《姓氏五书》都有记载学姓,唯独常见的《百家姓》没载录。</p><p class="ql-block">据上述诸姓氏古籍有关部分记载,学氏属春秋时期之鲁国家族,与颜氏同出于姬姓。文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其子又封于颜地,故泉州府有郡望东鲁颜氏、东鲁学氏之称。学氏因始祖为鲁国教育之官,而以官职为姓,至今已二千余年。古代的鲁地即现在山东省的济宁、曲阜、兖州一带,晋、唐鲁郡为学氏发源之邦。祖传家族用联为:“伯禽衍派家声远,东鲁传芳世泽长。”鲁郡族人历代因社会政治动荡或自然灾害影响,于宋元间由山东南迁至浙江绍兴府(路),即今诸暨和余姚以北地区。至明初建文四年发生皇位争夺战的“靖难之变”后,即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学姓有一支派族人随朝廷官员迁都北京,北上为官——五十年代建筑北京密云水库时发现学氏祖先的官墓,其规制宏大(存有祖坟及墓碑影照为证),品级也高。及后又一支派,由浙江南迁至福建泉州府北郊埔浔(埔任)村——该村学氏有三世祖秀园公的明代坟墓,墓址在东郊东岳山。泉州这一宗支传衍至清嘉庆朝(1796-1820年),有其先祖学朴斋者以武试登第,获武信骑尉正七品官阶,至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其子学及第承袭武官职位。其营建府第规模颇大,为单檐燕尾脊三间开张二进半大屋,有左右和回向三面的长列厢房,占地近900m,房屋现虽破旧坍塌,但规制犹存。府第傍侧又有原明代南迁定居时建筑祖屋数间,连同庭院其面积近300多m,现由族亲改建新房。</p><p class="ql-block">其先祖学及第的子侄于咸丰朝初往台湾谋生,及后其后裔又由台转渡日本神户经营珠宝和房地产业,九十年代初曾托人到泉州要寻亲谒祖,未果。咸丰朝后又有宗亲学石、学茶叔侄远渡重洋到石叻(即新加坡,时为自由港)。民国初期再有族人学金兰往新加坡、学信海到菲律滨谋生。1945年抗战胜利后有学氏兄弟恭维、恭兴二青年东渡台湾谋生工作而定居。</p><p class="ql-block">1990年12月,泉州埔浔(埔任)村学青垂(学清水)从报上得悉有位学士钊者,在北京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任职,经通讯联系后确系学姓宗亲。因此学青垂(学清水)及其子媳于1992年和1993年先后二次晋京,访问学士钊诸亲,事后宗亲学广玉(任职于河北省密云县密兴安装队)、学乃林(在宁晋县林业局工作)也先后多次给泉州学青垂(学清水)来信,互通学姓族人世居分布实况。兹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内学士钊等4户,约16人。</p><p class="ql-block">密云县东庄和乡车道峪村学乃林等约30户,共120人。太师屯镇东学各庄和大良村有学广玉等约20户,共80人。高岭乡辛庄村20人。新城子12人。</p><p class="ql-block">兴隆县北窝棚村13人左右。</p><p class="ql-block">冀南磁县也有学姓族人定居,人数待查。</p><p class="ql-block">浙江省绍兴市附近乡镇村庄均有学姓宗亲世居,人数多少未明。</p><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市北郊埔浔(埔任)村有学姓20多户,90人左右。市内北门上乘境有5户,20多人。1970年前后学长春因工作分配到长汀县,现在漳平县外经贸委任职,全家5人;学长泰因工作调动到厦门市杏林区新华玻璃厂任医师,现全家5人。</p><p class="ql-block">台湾省彰化县中华街学恭兴等2户10多人。台北市有学姓后商,人数待查。</p><p class="ql-block">日本神户、新加坡、首都市区、菲律滨礼智省独鲁万市都有学姓后裔,现居住人口数未明。</p><p class="ql-block">另据报刊、电台、信函、口实等方面而得知学姓宗亲有:学梅林(原上海震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学士秀(解放军某部战士系绍兴籍)、学奇祖(四川电视台编辑)、学仕链(湖北朱亭人)、学金焕(台湾省渔民)。</p><p class="ql-block">前年北京市和福建泉州市两地学姓宗亲经多次书信来往,面访磋商,现已组成“学氏宗亲筹备会”。其主要负责人有学士钊(住北京市复兴门外六栋三门28号),学广玉、学乃林(住址见上)和学青垂(学清水)(住泉州市北门外埔任村)、学仕榕(泉州市金山新村建筑设计院)等。筹备会积极联系海内外学姓宗亲,待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将正式召开全国性的学氏宗亲会大会。</p><p class="ql-block">(《丰泽文史资料》第三辑,二〇〇〇年十一月)</p><p class="ql-block">学姓堂望</p><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学氏祠堂叫东鲁堂,堂联为:伯禽衍派家声远,东鲁传芳世泽长。</p> <p class="ql-block">学姓族谱</p><p class="ql-block">泉州学姓家谱</p><p class="ql-block">(学清水家谱)</p><p class="ql-block">学氏属春秋时期之鲁国家族,出于姬姓。</p><p class="ql-block">文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其子又封于颜地,故泉州府有郡望东鲁颜氏、东鲁学氏之称。</p><p class="ql-block">学氏因始祖为鲁国教育之官,而以官职为姓,至今已二千余年。</p><p class="ql-block">古代的鲁地即现在山东省的济宁、曲阜、兖州一带,晋、唐鲁郡为学氏发源之邦。</p><p class="ql-block">祖传家族用联为:“伯禽衍派家声远,东鲁传芳世泽长。”</p><p class="ql-block">鲁郡族人于宋元间由山东南迁至浙江绍兴府(路),即今诸暨和余姚以北地区。</p><p class="ql-block">至明初建文四年“靖难之变”后,即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学姓有一支派族人随朝廷官员迁都北京,北上为官。</p><p class="ql-block">及后又一支派,由浙江南迁至福建泉州府北郊埔浔(埔任)村。</p><p class="ql-block">一世主——佚名(明成祖永乐朝(1403-1424年)后,由浙江绍兴府(路)南迁至福建泉州府北郊埔浔(埔任)村)</p><p class="ql-block">二世祖——不详(明)</p><p class="ql-block">三世祖——秀园公(明)(明代坟墓,墓址在泉州东郊东岳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鼻祖——不详(清)</p><p class="ql-block">远祖——不详(清)</p><p class="ql-block">太祖——学朴斋(清嘉庆朝(1796-1820年)以武试登第,获武信骑尉正七品官阶,营建府第)</p><p class="ql-block">烈祖——学及第(清咸丰朝(1851-1861年)承袭武官职位)</p><p class="ql-block">天祖——不详(清)</p><p class="ql-block">高祖——佚名(墓址泉州北郊埔浔(埔任)村外,夫妻合葬墓)</p><p class="ql-block">曾祖——学信海(民国年间到菲律宾庶务市谋生)</p><p class="ql-block">祖父——学清水(1935-2016)</p><p class="ql-block">父辈——学仕达、学仕榕</p><p class="ql-block">子辈——学靓、学江煜</p> <p class="ql-block">学姓人物</p><p class="ql-block">学朴斋</p><p class="ql-block">清嘉庆朝(1796-1820年)以武试登第,获武信骑尉正七品官阶。其营建府第规模颇大,为单檐燕尾脊三间开张二进半大屋,有左右和回向三面的长列厢房,占地近900平,房屋现虽破旧坍塌,但规制犹存。</p><p class="ql-block">学及第</p><p class="ql-block">清咸丰朝(1851-1861年)承袭武官职位。学朴斋之子。</p><p class="ql-block">学乃林</p><p class="ql-block">学乃林在邢台市宁晋县林业局工作,原籍是北京市密云县车道峪。</p><p class="ql-block">学清水</p><p class="ql-block">(1935-2016)</p><p class="ql-block">教师,户籍泉州市北门外埔任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