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圈】秋日花海行—昆明斗南花市掠影

追回来

<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69551</p><p class="ql-block">摄影/追回来</p><p class="ql-block">文字/追回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阳的余辉斜斜地洒在“斗南花市”四个大字上,原本灰色的建筑外墙仿佛被涂上了一层浅浅的粉红。我刚走近,就被扑面而来的热闹裹挟进去——行人三三两两,有的提着花束匆匆赶路,有的驻足在摊前低头挑选,笑声、讨价声、花枝摩擦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头顶的电子屏滚动着有关鲜花的信息,就像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一座花市,更像是昆明人把春天搬进了日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里走,一块巨大的蓝色广告牌悬在空中,屏上白字写得清清楚楚:日均吞吐鲜花200万枝,品种涵盖18大产区,还贴心地附上了联系方式。我忍不住笑了,这哪是卖花,简直像在发布一场全球花卉贸易的年度报告。可就在这“正经”的招牌下,几把红伞撑开,底下摆着零散花束,摊主坐在小凳上刷着手机,烟火气瞬间拉回人间。现代与市井,在这里奇妙地握手言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市场深处,色彩一下子炸开了。蓝得像夜空的绣球、紫得发晕的薰衣草、粉嫩如婴儿脸颊的康乃馨,还有含苞待放的白色马蹄莲…一盆盆整齐排列,像是被精心调配过的颜料盘。有位大姐正弯腰整理花束,手指粗粝却动作轻柔,仿佛在哄睡婴儿。我蹲下身凑近一盆紫罗兰,花瓣上还沾着水珠,一晃,就落进我心里。这哪里是买卖?分明是人与花之间最朴素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室内市场,迎面是一座通体玻璃的现代建筑,穹顶如花瓣般舒展,倒映着渐暗的天空。最惹眼的是门前那座巨大的蓝色花朵雕塑,线条流畅,仿佛从弓门顶上自然长出。几个年轻人围着拍照,我绕着雕塑走了一圈,发现它的影子正慢慢融入暮色,而周围商铺的灯一盏盏亮起,像是花市在夜晚换了一种绽放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处花摊前,我停下了脚步。一束紫百合插在透明塑料瓶里,花瓣厚实,香气清冽,像一句没说出口的表白。摊后站着两位靓女,一位低头摆弄手机,另一位轻轻扶了扶花瓶,动作熟稔得像是在整理自家的窗台。她们身后是现代化的建筑立面,工行的标志在晚霞中泛着微光。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座城市的浪漫从不悬浮在空中,它就藏在这样的日常里——一束花,两个人,一段安静的黄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终买下一束玫瑰,淡粉与米黄交织,裹在素白纸里,像一封未封口的情书。摊主是个中年男人,包花时手稳得惊人,每一片叶子都恰到好处地露出来。我问他:“这花能开几天?”他笑:“用心养,它舍不得谢。”我捧着花走在街上,风一吹,香气就悄悄钻进衣领。这花,或许不是送人的,是送给我自己的一场温柔仪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在路边又看见一束红花,被透明纸裹得严实,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它孤零零地立在摊角,却硬生生把整条街的光都吸了过去。我只看了一眼,心就跳了一下。有些美,不需要解释,它只是存在,就足以让人心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束白花,被细密的泡沫网紧紧包着,像被小心呵护的秘密。花束紧凑,几乎看不出品种,但那种洁净的气质,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我猜它可能是婚礼上的捧花,也可能是某个人在重要日子前的忐忑准备。花未语,人已动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驻足的是那片绣球花,紫粉黄白挤在一起,裹着蓝纸,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孩排着队等上学。背景里城市的灯火模糊成一片光晕,招牌的字迹都看不清了,可那份热闹却实实在在地扑在脸上。我拍了一张照,发给朋友,只写了一句:“昆明的花,开得比春天还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时,我看见一对母女手牵手走过街角。小女孩蹦跳着,母亲上身橙色内衣在灰蓝的天色下像一小团火。她们身后是林立的高楼,玻璃幕墙映着云影,而街边的花摊还在亮着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斗南花市之所以动人,不只是因为花多,而是因为这里的人,始终愿意在匆忙生活中,为一朵花停下脚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