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秋,我踏上了重庆丰都的土地,走进传说中的“鬼城”,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幽冥世界的门。这里不仅是神话的载体,更是一面映照生死观与道德伦理的古镜。</p> <p class="ql-block">踏入景区,一座飞檐翘角的门楼迎面而来,黑底金字的“中国神曲之邦”高悬其上,彩绘斑斓,像是从古老志怪书中走出的幻境入口。游人三三两两驻足拍照,笑声轻扬,却与这庄重的建筑形成奇妙的和声——生者喧闹,亡魂静默,阴阳在此刻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穿过“仙山胜境”的牌坊,石板路蜿蜒向前,天空阴沉,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冥色轻纱。游客背着包,缓步前行,像是赶赴一场与幽冥的约定。这里没有鬼哭狼嚎,只有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仿佛是千年来未曾停歇的低语,讲述着生死的轮回。</p> <p class="ql-block">百子殿</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是“鬼门关”。三个大字赫然悬于门楣,笔力遒劲,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门洞幽深,仿佛真能通向另一个世界。游客们举着小旗,结队而入,有人笑着拍照,有人神情凝重。我站在门口,竟生出一丝迟疑——跨过去,是游览;跨过去,也是象征意义上的“入阴”。</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一座高20.3米的建筑静静矗立,始建于西晋,重建于1985年。它曾是祭祀的高台,后来演变为寄托思念的圣地。人们在这里烧香、祈愿、追思,将情感投射于神鬼之间。这哪里是鬼城?分明是人心的倒影——我们惧怕死亡,却又渴望在死后仍有归处。</p> <p class="ql-block">“天子殿”三个大字在红灯笼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门前石狮静卧,目光如炬。游客们仰头观望,有人合掌默念,有人轻声讲解。殿内香火缭绕,仿佛真有神明端坐其中,审判善恶。我忽然明白,这里的“审判”从不冰冷,它带着劝善的温度——十殿阎罗,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警示。</p> <p class="ql-block">主殿巍然,黄瓦飞檐,在绿树掩映中如神居之所。石阶层层而上,游客拾级而行,仿佛在完成一场仪式。假山与古木错落有致,既显庄严,又不失生机。热闹中藏着肃穆,喧嚣里透着宁静——这正是丰都的奇妙之处:它不避讳死亡,却用人间烟火将其温柔包裹。</p> <p class="ql-block">玉皇殿的金色牌匾详述了它的修缮史:清康熙四年重建,1982年三度修缮。殿内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与周祖师,殿外石狮威严守望。香火不断,信众不绝。在这里,神不是遥不可及的主宰,而是道德的化身,是民间对“天理”的朴素信仰。</p> <p class="ql-block">介绍牌上写着,“鬼门关”始于汉代,是阴阳两界的第二道关卡,十六位鬼王与门小鬼日夜守卫。文字旁还附有英文,仿佛连亡灵的世界,也需向现代文明递出一张通行证。我轻笑,却又不禁思索:千百年来,人们为何执着于为死亡设关立卡?或许,不是为了阻挡亡魂,而是为了安抚生者的恐惧。</p> <p class="ql-block">“望乡台”三字悬于古塔之上,黑门紧闭,仿佛藏着无数回望人间的目光。传说亡魂至此,可最后一次眺望故乡。我站在台下,想象那些飘渺的灵魂,是否也曾泪流满面?生死虽隔,情却难断。这座塔,不是通往地狱的终点,而是情感的中转站。</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石雕,成年男子怀抱婴儿,笑容慈祥。青苔爬满雕像的肩头,仿佛时间也在为这份温情驻足。这哪里是阴曹地府?分明是人间最朴素的爱的延续。死亡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然而,也有威严的鬼神石雕,双手高举,面目狰狞,立于“鬼门关”旁的指示牌下。他守护的,不只是幽冥入口,更是善恶的界限。他的存在提醒我们:生时若行不义,死后亦难安魂。这并非恐吓,而是一种古老的道德契约。</p> <p class="ql-block">“神目如电”四字悬于门楣,金光凛然。门内壁画色彩斑斓,描绘着善恶报应的场景。我抬头凝视,仿佛真有神明在暗处注视。这四个字,是警告,也是慰藉——无论生前如何遮掩,终有一双眼睛,看得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一张结构图静静挂在墙上,列出五方鬼帝、十殿阎王、十大阴帅与六案功曹。层级分明,秩序井然。原来,连阴间也讲制度,讲分工。这哪里是迷信?分明是古人用想象力构建的一套伦理体系,用以规训人心。</p> <p class="ql-block">香炉前,游客焚香祭拜,烟雾袅袅升腾,缠绕着黄瓦飞檐。有人闭目祈祷,有人轻声诉说。这香火,不只是给神的,更是给自己的——在生死的边界上,人们需要一个出口,来安放思念与不安。</p> <p class="ql-block">鬼城并非惧地,而是对生命终点的庄重回应。它提醒我们:生有所依,死亦有归。在这里,死亡不是终结,而是被讲述、被纪念、被赋予意义的过程。我们穿越阴阳的千年对话,最终说的,不是鬼,而是人——是生者的敬畏,是情感的延续,是文明对永恒的温柔叩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