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盛夏黑蒙行之十二:北疆明珠——哈尔滨

半农堂主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乃此次黑蒙之行的起点与终点,亦是最惬意的开篇与收尾。漫步中央大街的方石路,触摸百年建筑的时光纹路;驻足索菲亚教堂前,聆听钟声里的异域风情;踏上滨州铁路大桥,看松花江景与城市天际线交融。一场黑蒙行,从这里出发,又把北国的浪漫与壮阔藏进返程的行囊。</p> 中央大街——脚踏面包石路                       穿越百年时光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以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为主,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的建筑,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誉。乃哈尔滨的缩影,体现了其独特的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踩在中央大街的“面包石”上,仿佛触碰一段悠长的岁月。这些形似俄式“列巴”的石条,百年来被无数只脚踏出了温润光泽,在夜幕灯影里与欧式老字号商铺相应成趣,毫不违和。置身其间,你会感受到:这里真的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马迭尔宾馆。“马迭尔”俄文意即“摩登、现代”,这栋由俄籍犹太商人1906年打造的红砖建筑,以穹顶与木质结构尽显俄式风情,更因名人足迹成为历史见证。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这里曾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亦是人民政协筹备重要场所。郭沫若、贺子珍、宋庆龄等18间名人房的铜质铭牌,静静镌刻着过往岁月。</p> <p class="ql-block">出行前,便听说不吃“马迭尔”的冰棍就不算到过中央大街。这里的马迭尔冰棍,从1906年至今,配方未改,口感依旧,咬一口满是老哈尔滨的清凉与甜蜜。我等自然也不能脱俗,就蹲在冷饮店门口成了“吃过马迭尔冰棍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中央大街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松浦洋行旧址宛如一颗镶嵌在砖石间的明珠,以巴洛克式的华美姿态,串联起城市的前世今生。这座入选全国最美100栋建筑、被赞为“镇街之宝”的历史遗存,既是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的核心展品,更是哈尔滨百年风云的立体史书。</p> <p class="ql-block">万国洋行,这座诞生于上世纪初的“几”字型建筑,属于折中主义风格,在中央大街众多欧式建筑中独树一帜。他曾是远东有名的“百货商店”,将世界各地的时尚洋货汇聚于此,见证了哈尔滨当年的商业繁华。</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沉醉的莫过于“阳台音乐” ,在一些欧式建筑的阳台或露台上,悠扬的小提琴、浪漫的萨克斯声流淌在夜空中。还有各种街头艺人、素描画像的画家、行为艺术表演者,为这条街增添了一丝优雅浪漫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品牌专卖店、特色工艺品店、俄罗斯商品店格外诱人,精美的套娃、琥珀饰品、皮草制品、异域风情的服饰静静展示,红肠、格瓦斯、大列巴等特产琳琅满目。一呼一吸间尽是哈尔滨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的每一栋建筑都饱含厚重的故事,不管细品他的历史,还是仅仅欣赏其充满异域风情的外观,这里东方小巴黎的美誉都名不虚传,夜幕下的中央大街必会成为一段的美好记忆!</p> 滨州铁路桥——凝望铁桥岁月                           细察锈迹沧桑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东铁路大桥,又称滨洲铁路桥,俗称“老江桥”。中国首座超千米特大铁路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观光步行桥,是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此桥1901年建成通车,是中东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停止铁路运营后,老桥于2016年改造为观光步行桥。它见证了哈尔滨从小渔村到现代化都市的变迁,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直接佐证。</p> <p class="ql-block">此桥名字中的“中东”二字,注定让这条铁路背负厚重历史与国际纠葛。1896年,沙俄借《中俄密约》攫取修筑权,建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抵满洲里、东达绥芬河、南至旅顺口,总长2478公里的铁路网,其外延更是横贯欧亚大陆。它名义上是“国际通道”,实则是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领土、奴役东北同胞的铁证,每一段铁轨都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p> <p class="ql-block">如今,老桥卸下铁路使命,变身为观光地标。桥面上的远眺,与不远处高铁桥的飞驰相映,让百年钢铁脊梁,继续诉说着松花江的新故事。</p> 索菲亚教堂——仰观异域穹顶                           闲听古堂钟声 <p class="ql-block">在中央大街旁,一座缀满“洋葱头”穹顶的建筑静静矗立,红砖墙身浸着岁月的温润,鎏金尖顶刺破天际——这便是索菲亚教堂,一座将拜占庭的恢弘与冰城的浪漫熔铸于一体的百年地标。</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源于希腊语,意为“神的至高智慧”。遍观全球,以其为名的大教堂广为人知的有三座:最负盛名的一座坐落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次之位于俄罗斯大诺夫哥罗德,而第三便是哈尔滨的这一座。</p> <p class="ql-block">它的故事始于20世纪,由沙俄设计师执笔,以拜占庭式建筑为骨,厚重的红砖层层叠砌,勾勒出教堂饱满的穹顶弧线。穹顶之上,十字架在日光下泛着微光,在诉说着过往的祷告与喧嚣。</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教堂以及中东铁路桥的建筑之美,确实值得驻足。只是凝视这精美穹顶和雄伟跨江大桥时,总难心生全然喜爱,因为它的存在,终究烙印着一段中国的屈辱过往。不知多少人会在欣赏风景时,仍记取这份历史的沉重。其实铭记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加珍惜今日的这份“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终章:12天的黑蒙旅程,在晨光与暮色的交替中悄然落幕。曾踏过的土地藏着不期而遇的美好——或许是草原上风掠过的青草香,是黑土地里沉甸甸的生机,是河湖映着的澄澈天光;更幸运的是,途中结识了同频的朋友,让风景里多了份温暖的笑意。12篇文字,是每日心境的定格,也是这段旅程的注脚。虽已抵达终点,但见过的风景、遇见的人,都会化作往后日子里的小光亮,常念常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