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旅行之一——温哥华

清水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6日,我从女儿家出发,飞往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YVR)。这座机场坐落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里士满市,是加拿大第二繁忙的空港,更是跨太平洋重要枢纽,年旅客量超2400万。此行我已和从广东出发的两位小姐姐约好,届时将在机场汇合。</p><p class="ql-block">下飞机后我顺利与从广东出发的两位小姐姐汇合。随后我们一同搭乘机场大巴,前往之前定好的旅馆入住。</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第一天早餐</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早餐有套餐,还可以零点。我们看了一下,感觉套餐吃不完,就零点了一些。</p><p class="ql-block">早餐后约好的车也到旅馆来接我们。司机是北京南城的小伙子——刘璁一。</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温哥华还裹着薄凉,我们停稳车,便被吊桥公园门口的南瓜阵撞了个满怀。橙红的南瓜错落的摆放着,有的刻着尖牙咧嘴的鬼脸,眼窝嵌着细碎彩灯;有的裹着干草,顶上架着迷你巫师帽,还有个木牌上写着“Happy Halloween”。</p><p class="ql-block">温哥华卡皮拉诺吊桥公园门票加税80多加币,本地人都吐槽性价比不高。可都到了北温峡谷边,望着高空吊桥与红枫,终究舍不得错过这独特的雨林冒险。</p> <p class="ql-block">卡皮拉诺吊桥公园—它是在19世纪末期,由乔治·葛兰·麦基(George Grant Mackay)发现此地并携妻定居,在当地印第安原住民的帮助下开始筑桥,初期以粗麻绳和香板木为建材,1914年加入混凝土巩固两端,1956年再次以混凝土加固桥墩,以优质钢索取代绳索,使其成为现代化观光吊桥。</p> <p class="ql-block">卡皮拉诺吊桥公园已染上秋意,吊桥横跨峡谷,两岸枫叶渐红,边缘如被画笔勾勒出艳丽红线,与翠绿的松柏交织,构成斑斓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卡皮拉诺吊桥公园门口,几座图腾柱静静矗立,木纹里藏着一段古老传说。</p> <p class="ql-block">从前有位自私的酋长,将太阳、月亮与星星锁进三个木盒,让世界失了光。诡计者乌鸦化作松针,随溪水被酋长女儿饮下,最终以男婴模样降临。</p><p class="ql-block">男婴日夜啼哭,逼得酋长递出第一个盒子。他开盖瞬间,漫天星辰重返夜空;再哭,银月便挂在了树梢。当第三个盒子开启,金阳跃出的刹那,男婴变回乌鸦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如今图腾柱上,乌鸦、酋长与发光的盒子仍清晰可辨,往来游客驻足时,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那阵催还光明的啼哭声。</p> <p class="ql-block">百年纪念柱于1989年竖立,以纪念卡皮拉诺吊桥公园成立10周年。 底部的人物是天空兄弟他伸出双臂表示欢迎。其中一个没有手臂的天空兄弟形象是警告,危险就在前方。它们是虎鲸、灰熊和乌鸦。乌鸦与人类和精神世界都有联系,是给布曼人(当地的土著人)带来火、水和光的,</p> <p class="ql-block">立于观景台,周遭高大松树相拥,松涛漫过耳畔,满目苍翠浸得人满心清凉。</p> <p class="ql-block">站在卡皮拉诺的森林观景台上,四周高大的松树直插云天,深绿松针间漏下细碎天光。风过林梢时,松涛簌簌漫过耳畔,掌心还能触到微凉的木栏杆,满鼻都是松脂的清冽气息。</p> <p class="ql-block">卡皮拉诺吊桥公园的志愿者臂上架着猫头鹰,羽色如暗夜缀霜。如有人提问,便细讲它的习性,猫头鹰软萌面庞与锐利眼神,让人心生欢喜。</p> <p class="ql-block">一棵带皮松树横卧如桥。灰褐色树皮覆着苔藓,两端连缀林地,走上去似踏过自然搭就的隐秘通道。</p> <p class="ql-block">悬崖步道藏于峡谷之上,入口旋转楼梯仅容单人通行。沿花岗岩峭壁铺就的窄道前行,途经悬空弧形桥与玻璃底平台,脚下是落差30层楼高的卡皮拉诺河。阳光透过树梢洒在步道上,既能赏峡谷风光,又能体验步步惊心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着树影照下,悬崖步道的玻璃平台会映出峡谷光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还能避开正午烈日,游览更舒适。</p> <p class="ql-block">沿着花岗岩悬崖的狭窄小路行走,会经过一系列的楼梯、弧形桥和玻璃底平台。整个步道位于卡皮拉诺河峡谷上方,约30层楼高,部分桥面突出悬空,可从多个角度欣赏到峡谷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搭建在33米高的树干中间的步道,你可以沿着七座吊桥穿梭于树梢之间。步道由回收木材建造,稳固且大多是单人通行宽度,顺着人潮前行,可近距离观察松鼠等小动物。</p> <p class="ql-block">走进卡皮拉诺吊桥公园,万圣节的趣味气息已蔓延开来。高大的松树上,骷髅头挂在枝桠间,空洞眼窝朝着路人“张望”,有的还披着破布,似从林间窜出的幽灵;溪边石滩上,几具骷髅半埋在落叶里,仿佛刚从水中“爬”上岸,藤蔓缠绕着骨骼,添了几分诡异又可爱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这些布置上,光影交错间,恐怖感被稀释成了轻松的节日趣味,走在其中,像误入了一场森林里的万圣节派对。</p> <p class="ql-block">踩上卡皮拉诺的树梢步道,33米高的木桥在松枝间延展,手抚着回收木材的纹理,看松鼠从脚边树梢窜过,风裹着松脂香漫过耳畔,像在与森林轻声对话。</p> <p class="ql-block">接着走向悬崖步道,狭窄的悬空栈道贴着花岗岩峭壁,踏上玻璃底平台时,脚下30层楼高的峡谷风光瞬间撞入眼帘,心跳随悬空感轻轻加速。虽门票不便宜,但这“云端穿梭”与“峭壁观景”的双重体验,让人觉得格外值得,尤其悬崖步道的刺激与壮阔,成了此行最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参观史丹利公园</p><p class="ql-block">史丹利公园是温哥华的“城市绿肺”,占地超400公顷,紧邻英吉利湾。园内有茂密森林、绵长海滩,还有10公里长的临海步道,可骑行或漫步赏海景。标志性的图腾柱群、水族馆也藏于此,是当地居民和游客都爱去的休闲地。</p> <p class="ql-block">时阴时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史丹利公园的临海处,眺望英吉利湾时,海面亮得像铺了层碎钻,粼粼波光晃得人眼微眯。海风带着暖意掠过,远处白帆在蓝绿海水里轻飘,市中心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光与湾景相映,此刻连空气里都浸着明快的暖意。</p> <p class="ql-block">立于史丹利公园临海处,狮门大桥如银灰色巨龙横卧海湾。钢索拉起的桥面车流缓缓,两端连缀着城市与远山。此时天气有点阴霾,远处的狮门大桥桥身与碧蓝海水相映,风里都裹着海湾与桥梁交织的开阔感。</p> <p class="ql-block">西温哥华高档别墅区临山望海,独栋宅邸藏于葱郁林间,推窗可见英吉利湾与狮门大桥,静谧私密,尽显高端居住格调。</p> <p class="ql-block">这棵树自1886年公园开放以来就是热门景点,其内部空心,周长近20米,历史照片中可见人们、汽车甚至大象在树洞内合影。2006年12月,空心树在一场暴风雨中严重受损,曾被计划移除,后因公众支持,2009年成立了保护协会,通过私人捐款筹集资金,安装金属框架对其进行加固修复,2011年10月举行了修复后的重新亮相仪式。它是温哥华最古老和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被列为温哥华遗产登记册和遗产树清单中的文化遗产资源,也被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认定为一级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史丹利公园内的Stanley Park Pavilion是热门结婚打卡地。这里的正式花园(Formal Gardens)可容纳210位宾客,草坪修剪整齐,四周有色彩斑斓的花坛。侧边的草坪(Side Lawn)适合举办婚宴,可搭建帐篷,最多容纳300人。</p> <p class="ql-block">史丹利公园的茶屋前草坪上,藏着一把承载思念的木质长椅,是张国荣生前在温哥华时常静坐的地方。它面朝太平洋,正对着哥哥曾居住的西温山,海风拂过,尽是静谧景致。</p> <p class="ql-block">2006年,全球粉丝集资捐赠并立碑,铜牌刻着对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缅怀之语。多年来,长椅经续租得以留存,椅上常有点点鲜花与留言,每年4月1日和9月12日,无数荣迷慕名而来,在山海之间,追忆他的光影与歌声。</p> <p class="ql-block">或许张国荣坐在长椅上时,会暂时卸下舞台的璀璨与喧嚣。望着粼粼海面与远山轮廓,风裹着咸湿气息漫过,他可能在想一首未写完的旋律,一段温暖的过往,或是单纯享受此刻的宁静——让海浪声抚平纷扰,让山海见证片刻属于“张国荣”而非“巨星”的松弛与温柔。</p> <p class="ql-block">这是英吉利湾,是温哥华行程的第三站。在海边的《A-maze-ing Laughter》雕塑,14个青铜大笑人由岳敏君创作,表情夸张,姿态各异,成温哥华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海风裹着海水的清咸漫过指尖,咖啡的醇香在舌尖化开。望着远处粼粼波光,所有烦忧都被海浪卷走,只剩此刻的松弛与惬意,格外舒畅。</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英吉利湾的“英吉利湾塔”(English Bay Tower),位于戴维街和登曼街的转角。它由加拿大艺术家道格拉斯·库普兰创作,外墙覆盖着多彩几何图案,灵感来自西班牙沿海城市建筑,被誉为“珠宝盒”。这座16层建筑是温哥华著名的地标之一,充满艺术感的外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我嘴边是格兰维尔岛市场的蘑菇汤,这是热门美食,以A la Mode家的最为出名。汤品奶香浓郁,鲜香醇厚,内有蘑菇等食材。搭配的西式酥皮层次分明,黄油味浓,可蘸汤食用,口感丰富。这是我们的司机大葱(北京小帅哥)给我们推荐的,这是温哥华行程的第四站。</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的爱鸟工作者,手托一只鸮(一种鹰),在格兰维尔岛向游客展示。他会讲解这只鸮的种类、生活习性,还分享护鸟要点,让大家近距离了解猛禽,传递对鸟类的保护意识。</p> <p class="ql-block">这是格兰维尔岛码头,可眺望温哥华市中心高楼与加拿大国旗,是欣赏城市天际线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格兰维尔码头停泊着各种帆船,色彩与造型各异。阳光下,白色的船帆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映衬着碧蓝的海水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码头上的帆船不仅是游客的拍照背景,更是格兰维尔岛独特的风景线,让人感受到海洋的魅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格兰维尔码头岸边有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一位游客正坐在上面享用自带的午餐,享受海风与阳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格兰维尔岛的标志性建筑——混凝土筒仓壁画。由巴西艺术家 OSGEMEOS 创作,五个巨型人物形象色彩鲜艳、表情独特,成为温哥华最著名的街头艺术地标之一,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在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你可以体验一次充满艺术与美食的一日游。首先来到渡轮码头,欣赏城市天际线,感受海风拂面的惬意。接着前往筒仓壁画,这座由巴西艺术家OSGEMEOS创作的巨型人物壁画,色彩鲜艳、表情独特,是拍照打卡的好去处。然后来到涂鸦墙,各种色彩斑斓的街头艺术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活力与创意。最后不要错过格兰维尔岛市场,这里汇聚了各种美食,新鲜的海鲜、特色面包、手工巧克力,还有著名的蘑菇汤,让你的味蕾得到充分满足。在这个充满艺术与美食的地方,你一定会度过一个难忘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煤气镇是第五个行程点,它的标志性符号是煤气钟。</p><p class="ql-block">煤气镇的“蒸汽钟”(常被称作煤气钟),是街区最具辨识度的地标,矗立在水街与坎比街交汇处。这座1977年打造的蒸汽钟,以黄铜为壳、玻璃为窗,高约2米,外观复古精致,自带百年老物件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它并非真靠煤气驱动,而是借地下蒸汽管道的能量运转:每小时蒸汽会从钟顶喷出,伴随“呜呜”的汽笛声敲响报时,白烟缭绕间,复古声响与暖黄灯光交织,瞬间拉满19世纪的怀旧氛围。</p><p class="ql-block">如今,蒸汽钟不仅是报时工具,更成了煤气镇的“活名片”,每日都有游客围在钟旁,等待蒸汽喷发、钟声响起的瞬间,用镜头定格这份独特的复古浪漫。</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伊丽莎白公园是我们温哥华一日游的第六站,是城市中央的空中花园</p><p class="ql-block">伊丽莎白公园坐落于市区高点,因曾是火山锥遗址,地势开阔,能俯瞰全城天际线与远处雪山,是当地居民与游客都爱的休闲地。</p> <p class="ql-block">园内布查特式花园四季皆美:春有郁金香与樱花,夏绽绣球百合,秋染枫叶,冬有温室热带植物。日式庭院的禅意、玫瑰园的芬芳,搭配散落的观景台,处处是景致。</p><p class="ql-block">正因这份雅致,这里成了婚礼与纪念日的热门选址:新人常在此拍摄婚纱照,玫瑰园旁、观景台下满是幸福身影;纪念日情侣则会携花而来,在草坪长椅上重温甜蜜,让公园的绿意与美景,见证每一段珍贵时光。</p> <p class="ql-block">傍晚直奔大葱小哥哥案头安利的店!当披萨盒掀开——五只手掌长龙虾尾卧在上面,熏三文鱼纹理超绝,鲜虾段堆得冒尖,香气直接“轰”出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口咬下去,饼底脆得“咔嚓”响,龙虾肉弹得像在舌尖跳舞,熏三文鱼的咸香混着鲜虾的鲜甜,芝士丝拽得老长,鲜得人直眯眼!</p> <p class="ql-block">窗外刚吃饱的小哥哥小姐姐当场贴玻璃定住,那懊悔小表情太戳了!原来好吃的披萨,真能让人隔着玻璃喊“亏”,而我嘴里的每一口,都在偷偷窃喜~🍕</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订了远郊小机场的机票是行程缺憾(我们加拿大第二行程是从边界湾机场ZBB飞往卡尔加里,与小燕的妹妹小婷汇合。这个机场只有两条跑道,距离温哥华市中心和美国边境口岸均仅30分钟车程,是加拿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有许多通用航空业务),却因黄先生的朋友——Michael 的热心,收获了白石镇的晨光奇遇。</p><p class="ql-block">凌晨的雾像揉碎的棉絮,裹着车轮在暗路上缓慢穿行。黄先生的朋友车开得稳,仪表盘的光映着窗上凝结的细水珠,我们偶尔望向窗外,只看见路灯在雾里晕成一团模糊的黄。直到天边忽然漫开一层暖橙,那光起初淡得像融化的黄油,渐渐染透了雾的边缘,才惊觉晨光已在悄然爬升。</p><p class="ql-block">紧张的心情随着雾散一点点松了劲——先是风裹着湿凉的气息钻进来,接着能看清路边草叶上的露珠,最后转过一个弯,白石镇的海突然撞进视野。灰蓝色的浪拍着浅色礁石,晨光洒在海面,碎成一片闪着光的鱼鳞,之前赶路的疲惫,竟都被这阵海风轻轻吹走了。</p> <p class="ql-block">抵达白石镇时,晨曦正温柔地漫过海面,将天空染成淡金与绯红交织的渐变色。海边滩涂尚未完全褪去夜的凉意,却已是海鸟的乐园——成群的海鸥与不知名的水鸟在湿地上空盘旋、起落,时而俯身啄食滩涂里的小生物,翅膀掠过水面的轻响,成了晨光里最灵动的背景音。</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木质栈桥慢慢向海中走去,栈桥上的木板带着海风浸润的温润触感。走到栈桥尽头驻足,眼前是无垠的海面,朝阳正从海平面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将每一朵浪花都镀上细碎的光晕。远处的白石镇民居错落有致,红屋顶在晨光中格外鲜亮,与蓝天、碧海、飞鸟构成一幅鲜活的海岸晨景图。</p> <p class="ql-block">待晨光渐浓,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回车上。这场因“意外”而来的白石镇日出之旅,没有刻意的规划,却因自然的美景与友人的善意,成了温哥华之行中最温暖、最难忘的片段。</p> <p class="ql-block">离开白石镇时,车窗外的枫红还黏着晨雾。越往边境走,路牌上的英文渐渐与法文交错,直到那座银灰色的哨站撞进视野。</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美加边境,界碑静静立在草坪中央,一侧刻着加拿大的枫叶,一侧印着美国的星条旗。风从国境线上掠过,说不清是带着北方的松香,还是刚沾了南方的暖意。我们停在关口,看车流缓缓穿过,像一条无声的线,轻轻系住两个国度。</p> <p class="ql-block">那道白色的拱门静静立在美加边境,门楣上刻着“Brethren Dwelling Together in Unity”。我们站在界碑前,看到加拿大的枫叶与美国的星条旗并排飘扬。</p> <p class="ql-block">碑上的铭文讲述着两国百五十年的和平,像一句无声的承诺。风吹过草坪,带着松香与海的气息,似乎在提醒:国界是一道线,而人心可以相通。</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没有高墙与铁丝网,只有绿意与自由的风,轻轻越过那条看不见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致Michael,感谢您的陪伴与相送,带我们观光,特意送我们到机场,忙前忙后很辛苦。再见了,温哥华;再见了,Michael。这份温暖的回忆,我们会一直珍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