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10月4日下午,我们游览了普拉古城。普拉的历史可追溯至古罗马时期,在十九世纪,普拉曾作为奥匈帝国海军的最大军港而繁荣。1918年至1947年曾属意大利。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最终在1947年归属南斯拉夫,1991年克罗地亚独立后成为国家主要港口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普拉古城历史悠久,城内留存众多的古罗马以及后续王朝、帝国的建筑。而最著名的是“普拉竞技场”,也是我们到访普拉的主要游览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说到古罗马竞技场,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其实,两千年前,古罗马帝国如日中天时,疯狂扩大版图,每征服一地,就建起一座又一座的竞技场。但千百年来朝代更迭,沧海桑田,绝大多数竞技场都毁于天灾人祸,如今只留下了6座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好的竞技场。除了世人所熟知的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其他5座中,有一座在意大利的维罗纳;法国有两座,位于法国的阿尔勒和尼姆;一座位于北非突尼斯,还有一座,就是眼前的克罗地亚普拉竞技场。</b></p> <p class="ql-block"><b> 普拉竞技场,建于奥古斯都皇帝统治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年),后来的几位国王又对其进行了扩建。竞技场建造在一个天然的高地上,由当地巨大的石灰石建成。整座建筑呈椭圆形,外墙共有20扇门,可容纳2.3万余人同时观看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历经两千年风雨的竞技场,可谓是历史的见证,既体现了古罗马灿烂文化和雄伟壮观的建筑艺术,也记载了古罗马文明的血腥和残忍。现在,竞技场是克罗地亚的瑰宝,也是普拉的城市坐标,如今仍在发挥着作用,每年夏季,都会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和电影节。</b></p> <p class="ql-block"><b> 普拉竞技场较之其他古罗马竞技场,是唯一毗邻海边的竞技场,观众在看台上就能看到波光粼粼或波涛滚滚的亚得里亚海。</b></p> <p class="ql-block"><b> 借一张网上的航拍照片,分享普拉竞技场全景。致谢作者,侵权即删。</b></p> <p class="ql-block"><b> 普拉,作为古罗马曾经的殖民地,自然存留不少的古建筑,著名的除了竞技场还有神庙、凯旋门等保存较完整的建筑,但我们没有安排。这是返程途中路边的“断壁残垣”,导游说,这也是古罗马的遗址,对于这种只讲故事的“遗址”就忽略不计了。但是,草地上小孩们的室外“美术课”引起了浓厚兴趣,孩子们面对我们的镜头,给出了童稚的微笑,甚是可爱。那天是周日,在历史遗迹的草场上,旁边的墙壁上似是一幅“努力学习,高攀科技”的宣传画,如此氛围,感受良多,任何民族与国家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b></p> <p class="ql-block"><b> 普拉,这座亚得里亚海的重要港口,如今依然处处弥漫着历史的韵味。这座铁锚静静伫立,似乎在诉说着历经的亚得里亚海风风雨雨。</b></p> <p class="ql-block"><b> 两次世界大战,欧洲都是主要的战场,巴尔干半岛更是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战争痕迹。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据说,南斯拉夫时期,建了不少的纪念碑。这是在普拉港口边见到的纪念碑,后面园林里还有很多人物的半身塑像。我不认识中间石碑上的字母文字,但我认得1941—1945年份数字,再看雕塑形象,我判断,这应该是一座纪念反法西斯胜利的纪念碑或是缅怀英烈的纪念园,令人眼前一亮。罗马古迹留存千年,南斯拉夫不能忘记。</b></p> <p class="ql-block"><b> 匆匆结束普拉行程,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罗维尼。</b></p><p class="ql-block"><b> 罗维尼,一个不大的海港城,在克罗地亚旅游中名气不算大。但是,著名的旅游指南系列丛书,《孤独星球》克罗地亚书籍的封面,拍摄的是罗维尼。就凭这张照片,罗维尼就值得令人向往。</b></p> <p class="ql-block"><b> 下了大巴,即见一座宛若彩色城堡般的古城悬浮于丝缎般平滑的海面上,最高处是高耸的教堂钟塔。欧洲的城镇不管规模大小,都会有一座教堂在显眼的位置,这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也成了最靓丽的风景线,罗维尼尤其如此。</b></p><p class="ql-block"><b> 在中世纪时期,罗维尼属于威尼斯共和国500多年,所以,城市风貌与建筑有着浓浓的威尼斯风格。意大利在海的对面遥遥相望,船程3小时就到威尼斯城。40多年的前南斯拉夫管治也没有改变历史的色彩。</b></p> <p class="ql-block"><b> 码头上坐着美女与狗狗,狗狗很有造型,我们欲拍照,主人给了个侧脸的回避,而狗狗却明显的挺了挺身板,摆正了姿势。主人见此状,似是指责狗狗的“显摆”,狗狗又似回怼,你不让拍,还不准我拍啊?形似的“人犬互怼”,引起了我们一片笑声。是为进入罗维尼城前的有趣插曲。</b></p> <p class="ql-block"><b> 原来的罗维尼是一座孤岛,由于人口越来越多,交通不便,1763年通过填海工程与大陆相连,形成了半岛。这是罗维尼城市广场,也是城市的中心,广场在老城下方,周边建筑是威尼斯风格的彩色排屋群,旁边的海湾停满了各式游艇,海港景色宜人。</b></p> <p class="ql-block"><b> 罗维尼的经典是老城。老城建在山丘上,曾有七座门,如今还保留三座,这是保存最完好的巴尔比拱门,上有威尼斯的标记:踩着圣经长着翅膀的狮子。对面广场上的钟楼也刻有飞狮雕像,就像是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北面的钟楼的简化版。经过这座古老的拱门,就开始了罗维尼老城的漫游。</b></p> <p class="ql-block"><b> 罗维尼的老城区,规模不大,干净古雅。这是老城的主街——格雷萨亚街,米色大理石石块铺就的路面,在岁月的摩挲下仿佛有了一层包浆,格外的光洁润泽,逶迤曲折通往山顶。老城建筑的墙壁有些斑驳脱落,更显其历经风霜的历史厚重感,仿佛每栋建筑都承载着这座古城的沧桑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狭窄的街道在四五层高的石屋中伸展。窗户,阳台,门廊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内行的说,包括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等;我等外行只是看个色彩斑斓,古韵悠悠。</b></p> <p class="ql-block"><b> 古色古香的建筑挤压着狭窄的空间,脑海中不禁浮现欧洲小说所描写的中世纪风情;看到这样的庭院与石屋,就会联想到几十年前看过的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电影中的画面,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罗维尼古城的山丘地形别具一格,漫步其间,总是给人以四通八达之感,这是非常适合自由行,慢慢溜达的地方,若能住上一二天,感受到早晚的氛围和老城的烟火气息,那才叫悠哉游哉。</b></p> <p class="ql-block"><b> 各式小店依次在老街的两边铺开。餐馆、画廊、咖啡馆和工艺品纪念品的商店,全都装修得雅致低调,跟古城的氛围很搭配,也给小街巷添加了趣味与情调。</b></p> <p class="ql-block"><b> 小街深处,隐匿着许多艺术工作室和小型画廊。这些工作室的门敞开着,游客可以随意进入,观赏艺术家们的作品,画廊的作品大多是再现罗维尼的美丽与独特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老城的顶端,格雷萨亚街的终点,是这座圣尤菲米亚教堂,建于1736年。尤菲米亚是公元四世纪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信仰基督教而被罗马皇帝迫害,施刑后扔进狮子笼。当地传说,她的尸体消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漆黑夜晚,后来出现在罗维尼海边一艘幽灵般的船里。城里的人无法挪动沉重的石棺,直到一个牵着两头小牛的小男孩把石棺搬到了山顶,如今教堂耸立的地方。尤菲米亚从此成了罗维尼的守护神,冠以圣尤菲米亚的尊称。每逢这位女神的寻道纪念日(9月16日),信徒们就会聚集在教堂里祈祷纪念。教堂祭坛的右边有这位圣女的大理石棺。</b></p> <p class="ql-block"><b> 圣尤菲米亚教堂免费参观。网上总有个说法,欧洲的教堂都是免费入内,而国内的寺院为什么要售票进去?这次一路走来,安排的教堂不少,但都是外观的建筑欣赏,原以为是出于宗教的忌讳,现在看来,可能也有教堂入内要买票的因素。这座教堂是此行仅有的一、二座可以免费入内的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61米高的钟楼为亚得里亚海沿岸最高宗教建筑,仿照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塔楼而建。顶层可俯瞰红瓦屋顶与群岛风光。受时间所限,抑或舍不得5欧元的登塔费,没有上去。</b></p> <p class="ql-block"><b> 罗维尼的历史深厚而丰富,走过老城老街欣赏着老建筑,似乎听到了过去的低语。站在小城的顶端广场,教堂的钟声回荡在空中,悠扬而深沉,仿佛诉说着古老的信仰和敬畏。</b></p> <p class="ql-block"><b> 面朝银光闪耀的海面,“亚得里亚海最美日落”的赞誉就在罗维尼,再过两小时左右,辉煌的落日将融入无垠的大海,多么期待这美妙的时刻。但随团游身不由己,虽心有不甘,也得按时归队,带着些许的遗憾离开了罗维尼老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