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红立</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961688</p> <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我和老伴儿与一帮歌友来到了兰州。下了飞机,放下行李,大家便急匆匆地赶往兰州黄河风情园。要“<b>欲穷千里目”“尽览百里兰漪丝路风情”</b>啊!</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风情线沿着黄河岸由西向东长达47.5公里,核心景观有<b>黄河母亲雕像,水车博览园</b>,中山桥即<b>“天下黄河第一桥”</b>。此外,还有丝路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铜奔马及29公里长的健身步道和72处健身场所等等。随着奔流不止的黄河水源远流长,彰显兰州这座西北名城深厚的历史底蕴,获评<b>“中国黄河50景”</b>殊荣实至名归啊!</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黄河母亲码头旁的黄河母亲雕像。她地处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核心段,西至银滩湿地公园,东接中山桥,与白塔山公园、水车博览园等景点共同构成黄河滨河景观带。 </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母亲雕塑是兰州市标志性景观,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创作于1986年,以花岗岩塑造母亲怀抱婴儿的经典意象,象征着黄河与中华民族的血脉联系。只见黄河母亲雕像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硕长匀称,曲线优美,面带微笑,轻轻抬着头,弯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母亲的左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向左顾,憨态活泼……</p> <p class="ql-block">我驻足在黄河母亲雕像前,顿时内心一片澄净和温馨。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由衷地呼唤着“<b>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河啊!是您哺育了华夏儿女生生不息!是您百折不挠护佑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您的儿女来看您啦……</b>”!</p> <p class="ql-block">站在黄河母亲雕像前,隔河遥望对面的皋兰山,她是兰州城区的天然屏障和标志性山脉,海拔约2129.6米,兰州因此山而得名。如果以“<b>积水连山”</b>比喻黄河与皋兰山相辉映的磅礴气势,那<b>“湍上急流声若箭”</b>就似黄河水流的迅疾轰鸣声,而<b>“城头残月势如弓”</b>则勾勒出了兰州城与黄河的苍茫轮廓,充分展现了黄河作为丝路咽喉的雄浑气魄。这一切构成了兰州黄河文化的核心符号啊。!</p> <p class="ql-block">顺着观光石阶路往前走,到了大水车园区,一座硕大的水车豁然眼前。它位于黄河母亲风情园东部滨河路西段,是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具地方特色的4A级景区。以展示明代制造业的黄河水车文化为核心,集历史、水利、观光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水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明嘉靖三十五年即1556年,由兰州进士段续借鉴南方筒车技术改良创制,解决了黄河高岸低水的灌溉难题。1994年,兰州市扩建水车园,白银市特级木工高启荣主持制作,复现了当年水车林立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水车园的核心区域是这座古代建造的含12轮直径16.5米的巨型水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形硕大而奇特。</span>后续依黄河而建的水车广场建有中外风格的,包括手推、脚踏等各种类型的水车,形成了黄河滨河水车群,因此,兰州被誉为<b>“水车之都”</b>。</p> <p class="ql-block">其中古法大水车通过水流驱动提水灌溉,再现了古代农业生产场景。它是兰州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水车制造工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不虚此名啊!这正是<b>“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啊”</b>!</p> <p class="ql-block">走过大水车园向着中山桥方向前行。一路上听着高音喇叭播放的<b>《黄河源头》</b>等歌曲,歌友们心情十分激动。情不自禁地边走边唱,边唱边舞,热闹非常啊!哈哈!看到岸边停靠的两只船,征得船主人的同意,女同胞们上船,男同胞们拉纤,即兴表演了<b>《妹妹你坐船头》</b>,将演员和路人的情绪带到了高潮。观众们赞不绝口地说:“真棒!你们玩儿的真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是啊!久违了的旅行此时此刻终于进入打开模式啦!每个人的心情无比愉悦,兴致盎然,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啊!人在景中游,融入景中的我们何尝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呢,难怪引来不少路人好奇羡慕的眼光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终于走到了中山桥了,一座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钢铁大桥</span>。大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到宣统元年即1909年竣工。历时两年,共耗资白银30.66万两。桥长233.5米,宽8.36米,为四墩五孔钢桁架结构,每孔跨径45.9米。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三方合作建造的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的公路桥梁。</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原名叫黄河第一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甘肃省主席手书<b>“中山桥”</b>匾额。从此,<b>“黄河第一桥”</b>改名为<b>“中山桥”</b>至今。2004年起改为步行桥。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兰州市地标性建筑和重要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作为西北首座引进外国技术的桥梁,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是研究洋务运动的重要实物。虽然历经了战火与洪水的破坏,至今仍傲然屹立于滚滚黄河之上。此时此刻,我站在极具历史厚重感的中山桥上,看着悠悠的黄河水奔腾不息地从桥下流过,心中有着一种别样地感怀!正是<b>“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b>啊!</p> <p class="ql-block">走在黄河畔,听着《黄河源头》的歌儿,不由地想到了今年建党104周年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合唱团和北京天津的歌唱家们在北京音乐厅演唱《黄河大合唱》全本的情景。三团联袂用我们嘹亮的歌声诠释和传承了“<b>不畏强暴,团结抗争,志存高远、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b>!即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相信这个精神就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将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永不泯灭!</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关注欣赏。</p><p class="ql-block">全文约1800字。照片25幅,全部自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