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黄金三原则

桂哥说健康

<p class="ql-block">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我渐渐明白,最珍贵的不是讲道理,而是守住三个字:少说、多听、懂他。以前总想着纠正他,结果话一出口就成了争吵。后来我学着闭嘴,哪怕心里着急,也先忍一忍。我发现,当他愿意开口时,最需要的不是建议,而是一个能接住情绪的人。我不再急着当“家长”,而是试着当个“听众”。</p> <p class="ql-block">倾听,不是沉默地等他说完,而是用眼神、点头、轻声的“嗯”告诉他:我在。有一次他摔门回房,我没追上去训斥,只是等了一会儿,轻轻敲门,说:“看你挺不开心的,想说说吗?”他沉默了几秒,居然开了门。那天他没讲具体事,但说了句“就是觉得没人懂”。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他不需要解决方案,只需要被听见。</p> <p class="ql-block">学业的压力像一张网,把他裹得喘不过气。我开始少问“作业写完了吗”,多问“今天想一起打球吗”。周末我们骑车去公园,他戴着耳机哼歌,我骑在后面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样的时光比成绩单上的分数珍贵得多。有一次他主动说:“爸,其实我挺怕考砸的。”我拍拍他肩膀:“考砸了也没关系,家不是讲对错的地方,是讲心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理解,是蹲下来,从他的眼睛看世界。他为一场篮球赛输了难过半天,我觉得小事一桩,可后来我想到,我当年不也因为一场球赛输赢失眠过?孩子的烦恼在他心里就是天大的事。我学会了不说“这有什么好哭的”,而是说:“是挺让人难受的,换我我也憋屈。”共情不是附和,是让他知道,他的感受被看见、被接纳。情绪被接住了,道理才进得去。</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之间的话多了,争吵少了。他还是会沉默,但不再紧闭房门;还是会顶嘴,但说完会补一句“我不是冲你”。我明白,青春期不是一场需要打赢的仗,而是一段需要陪走的路。我不再急着当导师,而是学着做后盾——不挡他的风,但让他知道,风再大,回头就有我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