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推开时光之门,梧林古村落宛若一幅凝固的画卷,将闽南的烟火气与南洋的异域风情交织成一曲悠扬的乡愁。这座隐匿于晋江新塘一隅的侨乡,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背倚石鼓山,面朝梧垵溪,红砖古厝与哥特式洋楼并肩而立,燕尾脊与罗马柱在光影中共舞,诉说着下南洋的传奇与归乡的深情。</p> <p class="ql-block"> 走进梧林古村落,仿佛踏入了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红砖古厝环抱,古树新枝点缀,自清末起,村中先民便频繁下南洋求发展。如今,旅居海外的华侨达1万余人,而村子里则完好保留着上世纪初以来各式各样的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建筑、罗马式建筑、番仔楼等100余座历史古建筑,恰似一个原生态的“村落式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朝东楼:烽火中的家国记忆</b></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朝东楼。这座建于1930年的番仔楼,是进入梧林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也是村子里最早的洋房,现在已成为村史馆。朝东楼的历史承载着一段家国情怀。它由旅菲华侨蔡咸斜出资兴建,外部采用古罗马式建筑风格,拜占庭式的圆屋顶、石雕花窗等异国元素巧妙地融入到闽南建筑之中,而内部则沿袭了闽南大厝传统空间构造,门柱上还刻有楹联。在家家户户还点着油灯、烛火的年代,这座房子就已经超前设计了电梯井,安装了电线。然而,朝东楼主体工程完成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蔡咸斜毅然将建房的钱全部捐给了国家,使得这座楼只有华丽的外表,内部缺少装饰,也因此获得了“最美烂尾楼”的称号。如今的朝东楼,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楼里陈列着古村落在民国时的几位先贤资料及彼时所携有的物件,如牛仔帽、马灯、藤箱等,还有一支清末长枪,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朝东宅:游憩的温馨驿站</b></p> <p class="ql-block"> 朝东宅以游客服务中心的身份迎接着八方来客。这座中西合璧的宅院,花砖地面与彩色玻璃窗在阳光下流转着旧时光的色彩。在这里,游客可以获取详尽的村落导览图,了解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游览路线;还能享受到贴心的旅游咨询服务,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游客的疑问,为游客的旅程提供便利。在朝东宅门前,我们团队全体成员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 离朝东宅不远处有一座“烧塔仔”砖塔,高约5米,是当地标志性文旅景观之一,也是闽南地区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特色民俗设施,用于节日时在塔内点火燃烧,配合夜光舞龙、非遗演出等民俗表演。寓意红红火火、祈福兴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德越宅:时光的静谧注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德越宅也是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梧林德越馆是梧林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体验场所,始建于1928年,占地500平方米,由旅菲侨胞蔡德越建造。馆内融合闽南传统建筑与非遗文化体验。</span></p> <p class="ql-block"> 德越宅,这座典型闽南古厝的“出砖入石”墙面,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斑驳肌理中嵌着下南洋的涛声。踏入德越宅,仿佛穿越回了过去,能感受到当年主人家的生活场景。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无一不体现着闽南传统建筑的精致与考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五层厝与德鑨宅:华侨的荣耀勋章</b></p><p class="ql-block"> 五层厝是梧林的地标性建筑,在梧林近现代历史上存留的九十九座官式大厝与番仔楼中,最富有代表性、最吸人眼球的也莫过于这座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这幢始建于1936年,占地400平方米的古罗马式建筑风格洋楼,其体量之大、建筑之美、传闻之奇,堪称梧林侨乡一大瑰宝。五层楼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却严格遵循中轴线对称的二进四开间布局,哥特式雕花穹顶下垂着安溪茶的枝叶,堪称中西建筑美学的巅峰对话。</p> <p class="ql-block"> 德鑨宅五间张与五层厝一样,都是爱国华侨蔡德鑨的宅邸。其漂洋过海谋生,创业有成后返乡建厝,在战争时期,为了买飞机大炮支援祖国,他毅然放弃装修宅邸。蔡德鑨宅记录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更镌刻着梧林深切的家国情基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百年古榕:梧林古村落的守望</b></p><p class="ql-block"> 在榕树下咖啡旁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百年大榕树。这棵巨大的榕树在屋顶盘根错节,老树发出的新枝,将老宅荫蔽于日光之下,形成了一座天然的庭院。据导游介绍,宅子的主人常年在外,村里的小鸟将榕树的种子带上屋顶,时间长了,屋顶无人打扫,榕树便在此生长。</p><p class="ql-block"> 另外蔡德卫宅邸的盘根榕,也是古村落的一道奇观,其树根盘踞地面,气根垂落如藤蔓,曾压塌屋顶后改向红砖石板生长,形态似“群龙出海”。</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榕树见证了岁月变迁,也为整个古村落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古老的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村落布局:凝固的立体诗篇</b></p><p class="ql-block"> 梧林的空间布局堪称建筑教科书:以“一塘十字街”为骨架,祠堂、观音宫等公共建筑内聚向心,枪楼与古厝错落分布。巷道如毛细血管连接着132幢风格各异的建筑——闽南红砖厝的燕尾脊划破天际,哥特式尖顶与西班牙雕花窗棂在巷尾忽现,柳叶马鞭草花海与龙眼树构成天然的画框,让每扇斑驳门楣上的“衍派”字样都成为家族迁徙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 从整体来看,梧林古村落的结构布置十分巧妙。各个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落中,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石板路纵横交错,将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让游客可以悠闲地穿梭其中,感受不同建筑的独特魅力。村落里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生活元素,如古井、古巷等,这些都为古村落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旅游感触:乡愁的现代回响</b></p><p class="ql-block"> 当暮色浸染梧林,花海与古厝渐次亮起暖黄灯光,簪花围少女的银铃声与咖啡香在巷弄间流淌。这座无需门票的露天博物馆,将百年华侨史熬成一壶醇厚的茶汤。触摸五层厝廊柱上的雕花,仿佛听见蔡德鑨在异国打工时的心跳;在德卫宅榕树下小憩,百年光阴化作掌心的温度。梧林教会我们:真正的乡愁,是红砖上永不褪色的岁月纹理,是无论走多远,总有一条石板路通向那口滋养生命的深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