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垣断壁间的文明回响——圆明园遗址感言——郎景成

云雀(唐清云)

<p class="ql-block">  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前,秋风掠过荒芜的石基,仿佛仍能听见百年前的喧嚣与悲泣。那些断裂的汉白玉柱、斑驳的琉璃残片,曾是东方园林艺术的巅峰绝唱,集江南水乡的灵秀与北方宫苑的恢宏于一体,藏着华夏文明的璀璨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万园之园”,亭台楼阁依山傍水,奇花异草相映成趣,楹联匾额间藏着文人墨客的才情,珍奇异宝中载着民族的智慧。可一场战火,让琼楼玉宇化为焦土,奇珍异宝惨遭劫掠,留给后人的,唯有散落的遗迹与无尽的怅惘。这不是普通的废墟,是历史的伤疤,是文明的劫难,每一块碎石都在诉说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p> <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已抚平硝烟,却抹不去遗址承载的记忆。我们凝视这些遗迹,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文明的守护离不开国力的强盛,民族的尊严离不开自身的坚韧。那些挺立的石基,虽断犹坚,恰如华夏民族在劫难中不屈的脊梁;那些残存的纹路,虽褪尽光华,却仍镌刻着文明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  圆明园的残损,是警钟,也是动力。它提醒我们,唯有以史为鉴、自强不息,才能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才能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站在这里,我们既要敬畏过往的辉煌,更要扛起未来的担当——用奋斗筑牢民族复兴的根基,用实力守护文明的存续,让残垣断壁间的回响,成为激励后辈砥砺前行的永恒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