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洪洞县广胜寺风景名胜令人记忆犹新,那么洪洞县的另一处名胜大槐树,不仅令我向往,更是令华人游子寻根祭祖,饮水思源,抚今追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和老伴一起来到闻名遐迩的大槐树,是敬仰,是朝拜,是寄托,问祖寻根,是我们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它是根祖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大槐树,被视为“华人老家”,每年清明举办的“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如今的“大槐树文化节”,都会吸引数百万海内外华人前来。这里的移民历史不仅是人口迁徙的记录,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今天,入园后直奔大槐树,想从这里认识移民史,在明代移民遗址驻足,大槐树几代传续,根糸不变,它印证着历史,见证着姓氏家族等移民史末,这便是久负盛名的"中国根"!</p><p class="ql-block"> 元末战乱后,中原人口锐减。明政府为恢复经济,在洪洞县广济寺设局驻员,组织大规模移民。因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此地,就成为移民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槐树,一个问题挥之不去,中华魂在这,我的根在哪,我们的根在哪?我独自去了“中华姓氏苑”,想在1196个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中找到自己,找到她!</p> <p class="ql-block"> 时间垮越,历史浩瀚,不管走向何方,根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从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约有1230个姓氏、百万余民众从大槐树出发,其中便有牛氏、董氏家族,我们都曾是名门望族,迁往京、冀、豫、鲁、皖等地。</p> <p class="ql-block"> 始祖:牛父(宋国大夫),我的家姓…</p><p class="ql-block"> 牛董氏起源背景:西周初期,宋微子(商纣王庶兄)后裔宋武公封其子于牛地(今河南商丘),以邑为氏。</p><p class="ql-block"> 历史依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牛氏,宋微子之后,宋武公生司空牛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p> <p class="ql-block">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 种说法,其中一支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腿 (又作夢,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瞪叔安。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爵别养龙,被癣赐姓为董,任为拳龙氏,封之于殿川 (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p><p class="ql-block"> 今日董氏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渐江等省最为集中,其中莫州,居住了董氏总人口的10%。</p> <p class="ql-block"> 走出姓氏苑,似乎没有走出姓氏迷宫,两把扇子握在手里,似有温度,哪是寻根后的温馨。走过思源潭,回望庄严高大广阔的祭祖广场,这不就是走在回老家的路上吗?</p> <p class="ql-block"> 你解手吗?一句看似平凡的提醒,塑源历史, "解手”,再平凡不过的平常语言,却藏着全民族的回忆和共同语言。</p><p class="ql-block"> 解手和连手的故事,连起的不仅仅是姓氏,是民族,是家国情怀,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迁民的路上,官府怕人们逃跑,把人们的双手捆绑起来穿在一根绳子上,押解上路, 因为路途遥远,难免要上厕所,只好说:“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上厕所”。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上厕所简化成"解手”,从此流传并沿用至今。 </p> <p class="ql-block"> 而迁民们的手被一根绳索连着绑在一起,手连着手,经过长途跋涉,同甘共苦,相邻的人渐渐熟知,到了目的地自然也成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连手”便成为亲密朋友的代名词。现在, 许多地方的人们仍将极其要好的朋友称为“连手”。</p><p class="ql-block"> 连起手来能干大事,手连手心连心,人心齐,泰山移。</p> <p class="ql-block">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要问我家哪里住,大槐树树下老鹳窝。我们唱着歌谣幸福地走出大槐树,这里故事太多了,我也想去更多的地方,苏三起解,小西天,然而,时间遗憾,留下美好回忆,方会历久弥新,再见了临汾!</p><p class="ql-block"> 初稿于2025.10.24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