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行——湘乡市登山运动协会“登九峰山拜谒仙姑庙+走湘军故道观赏曹家坳瀑布”活动记实

寒鸦戏水

<p class="ql-block">部分视频:铃子</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寒鸦戏水</p> <p class="ql-block">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p><p class="ql-block">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p><p class="ql-block">——元代★仇远</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与时间对话的方式,能记录岁月的痕迹,那就是雨中漫步。己巳蛇年立冬后的第一天,雨幕低垂,寒意簌簌,湘乡登协人以“在雨中”的方式漫步,邂逅诗意时光,与自然温柔相拥。每一步踏着浪漫的节奏,迎接迤逦而来的清冬季节。</p> <p class="ql-block">立冬的雨水彻夜不休。11月8日早晨,淅淅沥沥的雨依旧下个不停,用力敲打着窗台,没有半点停歇的迹象。带着寒意的秋风摇晃街边的梧桐,卷起片片焦黄的叶子漫天飞舞。</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栉风沐雨的日子里,上午八点,湘乡登协一行十人从政务中心自驾出发——去登雨中的山,去走雨中的古道,去赏雨中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初冬的雨天,仿佛淘气的小女孩,一会儿满目泪水,簌簌而落;一会儿哽咽在喉,欲哭又止,让人捉不准、摸不透。村庄、田园、山野,都浸在雨雾之中。远处的山巅被浓重的水雾包裹,不见了往日的巍峨与雄浑,也将天空的维度压得很低、很低。</p> <p class="ql-block">一、风雨朝圣路</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大家抵达了位于湘潭西南边陲、九峰山东麓的栗山镇九峰村黄家湾。雨仍在下,但柔和了许多,没有了早先的“脾气”。然而海拔458米的九峰山依旧雾锁重峦,不见山顶的神庙。</p><p class="ql-block">我们将车停在山坡上一户老乡家的屋前,准备好行囊,在领队的带领下沿着上山的泥泞机耕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行进。</p> <p class="ql-block">由于山坡上有一处取土的工地,散落在路上的黄土经雨水浸泡后变成了泥浆。一连几日的阴雨,使得上山朝圣的道路行走艰难,大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选择可以落脚的地方前行。往上走了数百米,众人终于走出泥泞的“陷阱”,进入硬实的石砾树林路段。</p><p class="ql-block">雨天的大山格外寂静,除了大家“咯噔咯噔”的脚步声、急促的喘息声,以及水滴敲打树叶的“滴滴”声,一切都仿佛仍在沉睡之中。</p><p class="ql-block">地上散落着些谷黄色的青稞,浅浅的山水从上方流下,推着青稞往下方滚去,宛如山野间自娱自乐、跳动着的精灵。</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垭口是于塘镇大麓村、粟山镇荆泉村、九峰村三个地方通往山顶九峰寺的交汇点。垭口一边是山神土地庙,一边是供人休息的四方亭。‌四方亭的寓意主要源于其建筑形态,象征四平八稳、四季祥和,代表稳定、和谐与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该寓意融合了儒家“中庸之道”与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这一寓意在山顶的九峰寺也得到诠释。</p> <p class="ql-block">在半山亭继续上行,便进入了“雾区”——云雾迷蒙,不辨来路与去路!旧时笔直的登山古道被蜿蜒的盘山公路截成数段,早已荒废。山上的雨势渐大,风起雨落,雨点穿透雾幕砸在身上,寒意阵阵。辗转盘桓数十分钟后,大家终于登上山顶,来到了九峰寺前。</p> <p class="ql-block">九峰山位于湖南省湘乡市虞唐镇大麓村,与栗山镇九峰村接壤,因九座峰峦绵延得名,山脉发源于南岳祝融峰,延伸至湘乡,呈西北走向形似蛟龙。九峰山一峰突兀,其周边有荆紫峰、大旗山、马蹄寨、门扇山等众山拱卫,俨然如天地之中心,寰宇之源处。</p> <p class="ql-block">山顶建有九峰寺(何仙姑庙),为周边最高峰。现存诸佛庵、修真庵等古寺遗址,相传瞿公真人曾修道于此,清代罗国俊于修真庵读书后官至礼部尚书。</p> <p class="ql-block">九峰寺作为九峰山的核心文化地标,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原址位于虞塘镇原尼山村境内。寺庙重建于2014年,现以现代砖瓦仿古建筑形式呈现,正殿悬挂“何仙姑庙”匾额,两侧辅以八仙图像装饰。‌</p> <p class="ql-block">关于九峰寺的称呼,更多的人习惯称之为何仙姑庵。何仙姑,民间传说中道教八仙之一。何仙姑传说流传于浙江昌化、安徽桐城、福建武平、湖南永州、广州增城等地区。据明代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八仙之中,“唯有一女,手捧莲花,出尘绝艳”,是谓仙姑。</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中供奉着仙估塑像,而两旁则陈列着佛家十八罗汉石像。寺庙里同时供奉着不同信仰的“佛”“道”神仙现象,是中国民间宗教文化的一个和谐相生的体现,也是宗教场所少有出现的现象,这也应征了半山腰四方亭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灵。</p><p class="ql-block">九峰山的仙姑庙香火鼎盛,方圆数十公里里前来朝拜的信男善女络绎不绝。我们步入大殿时,不少驱车远道而来的人正忙着求签问卦、烧香叩拜。</p><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却见雾霭弥漫,四野笼罩在一片盘古开天前的混沌苍茫之中。</p><p class="ql-block">下一站的目的地,是十多公里外的铜梁山湘军古道。我们等不及云开雾散的高光时刻,只好将“极目楚天舒,一览众山小”的畅阔景致,留给下一次的探访。</p> <p class="ql-block">二、探访湘军古道、赏曹家坳瀑布</p><p class="ql-block">上午十一点半,我们迎着风、冒着雨,驱车来到了湘潭县石鼓镇铜梁村大峡谷口的湘军古道入口处。铜梁山大峡谷位于昌山与铜梁山之间的弧形山谷中,两头狭窄,中间宽阔。峡谷中的河流从海拔五百多米的顶峰滚水坝奔泻而下,流经老乡家屋后一个隐秘的、约十多米宽的河口,最终汇入村中的铜梁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已提前将午餐预定在山上滚水坝附近的顶峰度假村。虽然已近正午,而徒步登至度假村仍需一个半小时,但我们依然决定先尽情燃烧身体的卡路里——唯有如此,才不负顶峰山上那腊肉与土鸡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峡谷口的“湘军古道”石碑前冒雨合影后,为了确保返程顺利,队友曾经沧海与慧裕驾车绕行盘山公路,前往位于山顶的顶峰度假村。其余队员则在领队的带领下,沿着青石板步道,伴着峡谷中的湍急流水,向大峡谷深处前行。</p> <p class="ql-block">湘军古道,又名铜梁古道,位于湘潭县、和双峰县的交界处。这条古道元末明初就已存在,后来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原古道基础上精修成青石板路,曾国藩曾踩着这条山路,带领湘军回到家乡,湘军古道之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条古道已成为湘中地区保存最完整、最长、最为秀丽的古道,并于2024年被列为湘潭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道上大大小小墨青色石块,横斜相倚,长短镶嵌,毫无规则铺满路面,时而拔地而起,与山峦巨石交合为一,时而跌落低谷隐没在密林之中,穿湘潭第一高峰昌山锦鳌峰而过。</p> <p class="ql-block">进入峡谷时,河道最窄处仅四五米,两旁山壁陡峭,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连续几天的雨水,让峡谷中的水流明显上涨,从深处奔涌而出的溪水,在乱石嶙峋的河床间不断碰撞、翻滚,绽放成无数形态各异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峡谷内深入六七十米,河流便独自转向山涧深处蜿蜒而去。青石板古道则沿着山坡开始急剧抬升,平坦的石板在雨水的浸润下泛着青光,逐级顺着山势蜿蜒曲折,伸向灌木林地的幽深之处。</p> <p class="ql-block">湘军古道不仅是交通遗迹,更是湖湘精神的重要载体。湘军"结硬寨,打呆仗"的独特战术和坚韧的战斗精神,如今已成为湖南人民宝贵的思想财富和湖湘文化的重要内核。</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徒步感受历史文化,还是欣赏自然风光,湘军古道都能给你带来独特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些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坚韧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厚厚的云雾笼罩在山顶,青黛色的大山撑起了峡谷的天空,仿佛雨雾中的天穹只有四周的山那么高。峡谷尽头,好似有神仙从天庭抛下一副银链,挂在山崖的树梢上。古道旁的路牌提醒我们,那就是闻名遐迩、藏于铜梁大峡谷中的“曹家坳瀑布”。队友九哥哥提议大家离开古道,前往瀑布方向——今天雨水丰沛,正是瀑布壮观的时候,大家也十分赞同他的这一主张。</p> <p class="ql-block">穿过山谷中灌木丛林里便道,我们又回到了河流边。在废弃了的水力发电站旁拐过一个弯,就到了瀑布正下方。</p> <p class="ql-block">曹家坳的天似乎被这道大瀑布劈开了一道豁口,百米断崖如刀削斧凿,银河般的水流挣脱云端束缚,裹挟着雷霆之势飞流直下。崖壁上突兀的石台是天然的分割线,将奔涌的水瀑狠狠撕扯,劈成数道银练,或宽或窄、或疾或缓,在半空划出苍劲的弧线,最终又携着万钧之力,轰然汇聚于脚下深潭,激起丈高水浪。</p> <p class="ql-block">雨丝如帘,织密了天地间的苍茫,与瀑布的激流缠缠绵绵混为一体,分不清哪是天上来的雨,哪是崖上奔的瀑。水雾顺着峡谷漫延,如轻纱般缭绕在青黛色的山壁间,将两岸的林木晕染成朦胧的墨色,人行其间,衣发皆湿,宛若踏入仙境。耳边是不绝于耳的轰鸣,水流撞击岩石的沉雷、与崖壁摩擦的嘶鸣、坠入深潭的咆哮交织在一起,震得山谷嗡嗡作响,那是自然的磅礴交响,是曹家坳大瀑布独有的雄浑乐章,让人望之屏息,闻之胆寒,满心只剩对这天地奇观的敬畏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当来到瀑布前时,发现了一个不为外人所熟知的秘密——2023年7月,当地政府为打造顶峰乡村旅游品牌,在瀑布旁近乎垂直的山壁上开凿砌成了五级水泥天梯。铜梁峡谷本就是湘乡登协夏天溯溪的打卡地之一,只是这两年去了远方,舍了家门口的去处。短短两年时间里,想不到这里竟有如此大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领队告诉大家,起初的时候,登协的人无知无畏,竟从断崖山坡冒险爬了上去,现在想想都后怕。早两年的夏天,我们带着装备,溯溪到瀑布下,尝试再次挑战,但走到岩壁前,仔细观察评估后,最终也放弃了。如今,天堑变通途,一切皆有可能。以前只能远观或仰视的曹家坳瀑布,如今沿着台阶攀登,就可以拥她入怀,细细品味她每一段的壮观与精彩。</p> <p class="ql-block">大家通过瀑布下水潭上的架空桥走到崖壁前,顺着“Z”字形水泥台阶小心往上攀登。爬累了,可以停下脚步,呼吸一下带着水雾的湿润空气,聆听一阵瀑布冲击崖壁的轰鸣声,感受一番雷霆万钧的气势。站在天梯上,几乎可以与瀑布零距离接触,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当地政府部门的勇气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崖壁天梯两旁设有安全扶手与铁链,最陡峭的一段更是考虑周到——中间安装了两道安全门。为防止万一踏空发生意外,台阶中嵌入的铁栅门自上而下无法冲开,进一步保障了游览安全。</p><p class="ql-block">崖台处设有一处观景平台。站上平台,既可俯瞰飞流直下的瀑布壮景,也能将整个峡谷的辽阔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风裹挟着雨雾从山外灌入峡谷,在宽阔空旷的山谷中积蓄能量。受瀑布气流的搅扰,风势越发肆无忌惮,呼啸着撞向崖壁,将缥缈的水瀑撕扯得支离破碎。一名队友手中的雨伞也被吹得翻卷变形,最终坠入百丈深渊。</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滚水坝,我们这才知道,曹家坳瀑布的水源正是来自顶峰这座狭长的水坝。</p> <p class="ql-block">滚水坝始建于1986年,坝址位于巍巍昌山上的涓水源头,海拔近500米,坝高13米,水深11米,库容量达5万余立方米。该工程由湘潭县水利局设计规划,由铜梁村民自主建造。当时交通闭塞,所有建筑材料都需经由蜿蜒陡峭的湘军古道运输,背篓、禾枪、扁担、簸箕等原始工具悉数上场。在无电、路、机械设备、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勤劳的铜梁人民历经近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滚水坝建成。同时,他们还利用200余米的落差,建成了装机容量为75kW的三湾水电站,为山上山下两个村(当时的铜梁村与顶峰村)送去了万家灯火。</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滚水坝集灌溉、防洪、发电、生活用水等功能于一体,为山下的农田灌溉与村民的生活用水,及部分村民的用电提供保障。</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发展,滚水坝虽已不再用于发电,但历经三十余年,其周边风景依然十分优美。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湘潭县驻村工作队与支村两委于2023年7月在滚水坝旁修建了游步道,并加装了安全护栏。滚水坝因此被赋予新的功能,成为顶峰乡村旅游的打卡胜地。</p> <p class="ql-block">在风雨交加中,我们登上了滚水坝上方的水泥公路,随后便抵达了顶峰度假村。别以为度假村是什么高档奢华的消费场所——其实它是一座带天井的四合院,仍保留着上世纪典型的砖瓦结构平房风格,散发着浓厚的乡村田园气息。这里的主人是一对年迈的夫妻,待人诚挚朴实、热情好客。多年来,这里已成为我们的能量补给站。百分百的柴火烹煮,自家熏制的腊肉,地道淳朴的农家风味,让每一位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甚至“三月不知肉味”!</p> <p class="ql-block">望着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农家饭菜,大家把今天的疲惫与寒意抛到了九霄云外,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地享用着人世间的珍馐美馔,人生得如此际遇,又夫复何求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饭后,在大家的“怂恿”下,先前上来的队友“曾经沧海”与“慧裕”等人,开始沿着滚水坝往下走,一路观赏曾家坳瀑布的美景,随后从湘军古道徒步向峡谷口前行。</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其他队友在铃子的组织下,利用度假村的四合院场景,别出心裁地拍摄起了“宝瓶藏人”和“莫特走秀”等创意小视频。</p><p class="ql-block">雨雾氤氲中,度假村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为这次难忘的旅程更添了几分生动与温暖。</p><p class="ql-block">★文完★</p> <p class="ql-block">活动点评:</p><p class="ql-block">一、本次活动冒雨进行,全体参与人员不怕艰苦,重现了登协“风雨无阻”“风雨同行”的大无畏精神。正如队友丁玲所说:“踏雨而行,逆风中迈步,徒步的意义从不是避雨,而是风雨里仍愿奔赴山海的勇气。”</p><p class="ql-block">二、活动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并得到了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可。</p><p class="ql-block">登协秘书处</p><p class="ql-block">11月9日</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