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书中说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千年伫立,又千年孤独。她的美丽每年只有那么一次,短短数十天,却美的毫无保留,肆无忌惮地释放生命的能量,惊艳天地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就想一睹胡杨神奇的风釆,2025年10月13日终得成行,中午从郑州登上卧铺火车,于次日清晨抵达兰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4日晨6时到达兰州,下车后,立即赶赴报到地新时代一品酒店,匆匆吃了早餐,便乘坐大巴车向第一站旅游景点张掖平山湖大峡谷出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晨曦中,我们沿着母亲河黄河前行,远眺了距内地最近的马牙雪山,见证了西北人民战天斗地的建设成果:大片高大的风力发电塔、连绵不断太阳能发电板,蚂蚁森林防沙治沙工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驱车前行将近八个小时,来到了平山湖大峡谷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平山湖大峡谷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蒙古族乡境内,距离张掖市区约56千米,景区占地面积100平方千米,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平山湖大峡谷是经过亿万年地壳抬升,大自然风蚀、水蚀和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峡谷,是张掖三大丹霞景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平山湖大峡谷是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峡谷奇观于一体的地质景观景区,集自然奇观、峡谷探险、地质科考、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等于一体,是复合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5日早上5点从张掖出发,长途行驶将近八个小时,到达内蒙黑水新城,匆匆安排好住宿后,就抓紧时间到弱水胡杨林和怪树林两个景区游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水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是西夏时期重要军事重镇,后为元代亦集乃路总管府所在地。城池呈长方形,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1372年被明军攻破后废弃。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英探险家盗掘大量文物,包括西夏文献、佛像等,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2001年,黑水城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对研究西夏、元代历史极具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水新城是按照一比一复原的黑水城,位于弱水河下游北岸荒漠,2018年复建完工,城内建筑按古黑水城建造,分布兵营、官署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弱水胡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弱水河两岸具有长十公里、宽八百米的天然优势,将弱水胡杨、弱水河风光完美融合,把绚烂勾魂的金色,演绎到极致,构成了额济纳“醉美胡杨林”,既被赋予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情主题,又被赐予“胡杨百媚生,陷于弱水情”的千古柔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弱水胡杨区的景观体系主要由“五林两岛七桥”构成。其中,“五林”指河畔七彩林、神树祈福林、沙漠魔幻林、生命油画林和沙漠驼影林。“两岛”包括弱水金沙岛与爱心岛。“七桥”则涵盖弱水一桥(迎宾桥)、弱水二桥(锁爱桥)、弱水三桥(倒影桥)、弱水四桥(爱情栈桥)、弱水五桥(姻缘桥)、弱水六桥(日出日落桥)及弱水七桥(漫水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怪树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怪树林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28公里处,是由大片枯死胡杨林形成的荒漠景观。因黑河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断流,约2000亩胡杨林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枯死,其耐腐特性使树干保持直立,形成千姿百态的怪异形态,被称为“胡杨的坟墓”。该景观还与西夏时期黑城守将突围战死的传说相关联,被视为将士灵魂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00年后,国家通过调水治理逐步恢复居延绿洲生态,部分枯树萌发新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黑水新城狂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落后回到黑水新城,来到城中广场,观看了文艺表演、篝火晚会和打铁花等传统技艺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要赶到居延海景区看日出,16日凌晨4点多便从黑水新城出发了,到达景区时虽天色尚早,可是延湖岸边已是人山人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居延海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由东西两湖组成,水源靠黑河补给。这里历史文化丰富,是候鸟迁徙站点,9-10月是最佳旅游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居延海历史悠久,汉代时湖面广阔,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水源地。公元前 121 年,霍去病曾在此地北伐匈奴。然而,由于黑河截流等原因,居延海在 20 世纪 50 年代干涸,成为 “死亡之海”。2002 年,国家启动黑河调水工程,居延海重获新生。景区内碧波荡漾,秋日芦苇摇曳,天鹅、海鸥等候鸟成群结队,朝阳与落日倒映湖中,景色绝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天因浓云遮挡,未能一睹日出奇观,却近距离观看了海鸥嬉戏,寥补心中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点多离开居延海,我们就匆匆乘车赶往鄂济纳胡杨林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鄂济纳胡杨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额济纳胡杨林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是世界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总面积约 45 万亩。景区以胡杨树为核心景观,胡杨被誉为 “活着的化石树”,具有 “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 的特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景区融合了沙漠、戈壁、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金秋时节,胡杨林由绿转金,形成如油画般的壮丽景色,被誉为 “中国最美秋色”。每年 10 月 4 日至 10 月 22 日,此时胡杨林的黄色叶片比例达到 80% 以上,景色最为壮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景区从一道桥分布到八道桥,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景观。景区内设有小火车等交通工具,方便游客游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仅仅游玩了一、二、四道桥三个景点。之后就一路驱车,于当晚10点多钟赶到张掖市区入住酒店休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月17日是本次旅游行程最短的一天,早上七点多才起床,早餐后出发前往位于武威市的雷台汉墓和天梯山两个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台汉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台汉墓位于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272号,约建于东汉晚期,因出土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闻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因在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代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台汉墓约建于东汉晚期,据马俑胸前铭文记载,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186—219年之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雷台汉墓于1969年9月22日在开挖战备地道时发现,是一座以雷台为封土,有着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三间耳室的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全长40多米。雷台汉墓共有两座,雷台一号汉墓于1969年9月发现,该墓为东汉(公元186-219年) 晚期大型砖室墓葬。雷台汉墓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漆、石、陶等文物230多件,古钱币3万余枚。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仪仗俑99件,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雷台二号汉墓于1996年3月发现,该墓形制与1号墓相似,只是规模不及1号墓,且无耳室,出土文物较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69年9月在雷台汉墓出土的马踏飞燕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6]2001年,雷台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梯山石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大佛寺、广善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南 50 公里处的天梯山北麓,地处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晚期的北凉(沮渠蒙逊时期),由高僧昙曜主持建造,距今已有 1600 余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史学界尊誉为 “石窟鼻祖”“石窟源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洞窟与佛像:天梯山石窟现存 18 个洞窟,内有 100 多尊佛像。第 13 窟主尊释迦牟尼造像高 28 米,巍然端坐,气吞烟霞,左右两侧有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和多闻、广目天王 6 尊造像,神态逼真,塑造精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壁画与经卷:现存壁画 300 多平方米,还有北魏、隋、唐、西夏、汉藏文、西夏文写经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梯山石窟是研究我国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语言文学、古代艺术等方面极为宝贵的史料。它见证了佛教东传的历史,以及不同文化在河西走廊的交融,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告别兰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0月17日晚结束了胡杨之旅,回到兰州新时代一品酒店。18日吃过早饭,旅友们便陆续踏上归乡之程。因为我们预定的是下午3点兰州至郑州的车票,吃过早饭我们便打车到黄河第一桥中山桥作了告别兰州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是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钢结构桥梁,被誉为 “天下黄河第一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清光绪 32 年(公元 1906 年),陕甘总督升允决定借助外国技术与设备建桥,最终与德国泰来洋行签订合同,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兰州人参与建设。1908 年 5 月 9 日正式开工,1909 年竣工通车,历时三载。桥料全部由德国海运至天津,再经火车和骡马转运至兰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桥长 233.33 米、宽 7.5 米,后整修加固后全长 250 米、宽 8 米,五孔,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中部为车道,两侧为人行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初名 “兰州黄河铁桥”,1928 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 “中山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百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抗日战争期间是苏联接受援华战略物资的陆路主要通道,成为日机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的木板被焚,但桥身安稳如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如今,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兰州的地标性建筑和旅游网红打卡地,也是兰州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故土家园。1992 年被作为 “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2008 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兰州站传递起跑仪式在此举行,近年来还记录了多届马拉松赛的精彩瞬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山桥北端是兰州白塔山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约一千七百多米,因山顶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是兰州的重要地标和旅游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白塔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1226 年,为纪念一位病逝的西藏喇嘛,元朝在此修建了白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元末,白塔塌毁,仅存残垣断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明景泰年间,刘永成主持重建白塔,清康熙时,巡抚绰奇扩建寺院,更名为慈恩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8 年,白塔山被辟为公园,经过多次大规模建设,形成了现在的规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月19日上午8时回到郑州,12时回到新乡的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