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要上“美篇"</p><p class="ql-block">整理学生的优秀习作,竟已整整二十年了。</p><p class="ql-block">从最初工工整整的手抄报,到后来印刷粗糙的班刊,再到如今精美的"美篇"——整整二十年。这方小小的天地,早已成为我和孩子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p><p class="ql-block">"老师,这期的美篇什么时候出来?"</p><p class="ql-block">"我的那篇,能上吗?"</p><p class="ql-block">"我昨晚又改了一遍结尾,现在发给您还来得及吗?"</p><p class="ql-block">每次作文修改课上完后,讲台前总会围上一群少年。他们故作镇定地询问,眼神里却藏着热切的期盼。小文总是最后一个凑过来,手指紧张地卷着校服袖口:"老师,我观察了六个月,记录了我们小区那棵梧桐从发芽到落叶的全过程......"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不知道,够不够格?"</p><p class="ql-block">公布入选名单的时刻,是教室里最安静也最紧张的时刻。被念到名字的,眼睛瞬间被点亮;还没被念到的,攥着笔杆的手微微发白。</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有个写作能力很强的孩子的名字不在其中。下课铃响后,她磨蹭到最后:“老师,我能重写吗?我知道哪里不够好了。”第二天清早,她顶着黑眼圈把新稿子放在我办公桌上:“我写到十一点,您看看……有没有进步?”</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为了一个更贴切的词语,为了一段更流畅的描写,他们愿意反复打磨。那份执着,让人心疼又欣慰。</p><p class="ql-block">而我,也悄悄为这份“美篇事业”倾注着心血。</p><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的晚上,我坐在电脑前,收集整理孩子们发来的电子稿。中学生的文字有了更复杂的思想脉络,我的工作也从简单的错别字纠正,变成了更细致的推敲——这个哲思是否过于沉重,那个隐喻是否略显生涩。要在保留少年锐气的同时,让思考的翅膀飞得更稳。</p><p class="ql-block">颈椎的酸痛如期而至。有时疼得厉害,不得不停下来,望望窗外,或者在屋子里走动走动,然后坐下来继续。</p><p class="ql-block">为了找到一个最契合文章意境的模板,我翻遍美篇的所有分类。当发现会员模板更精美、排版更灵活时,我毫不犹豫地支付了年费——那一刻,脑海里浮现的是孩子们看到自己文字被精心装饰时,那亮晶晶的眼睛。</p><p class="ql-block">二百九十八元,换来的是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文字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插画时,那一声声“哇”的惊叹。这份投资,比任何教具都值得。</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文字如何在一个个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他们开始留意春天的第一片新叶,观察母亲眼角的细纹,体会离别的滋味,懂得付出的美好。写作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成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p><p class="ql-block">窗外,梧桐树黄了又绿。教室里的孩子一茬茬长大,但“我要上美篇”的渴望始终在延续。这份渴望里,藏着所有美好的东西——向上的心、不屈的劲、对世界的温柔以待。</p><p class="ql-block">而我,愿意永远做那个深夜里整理文稿、挑选模板的人。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亦或是一种信念——我相信,每一个认真写下的字都值得被善待,每一颗向上的心都值得被点亮。</p><p class="ql-block">这世间最美的篇章,从来不只是文字,而是这些为文字痴迷、为成长努力的时光。而我,何其有幸,能够见证并参与这一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