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匹底梁子

细雨幽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卡点:匹底梁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领队:木子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器材:荣耀80pr</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时间:2025.1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个人照片提供:飞鱼、军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匹底梁子是华坪最高的山,海拔3198米,去年的这个时候,因为天气和路径的原因未能登顶,今次再度前来,圆了这个念想。</p><p class="ql-block">这条线路原本非常休闲,强度不大,植被也非常原始,同行朋友们一路欢呼雀跃,未曾想中途改变路径下山,穿越密林,增加了难度。前些日子下了雨,路有些滑,土质松软,容易滑坡。确切地说,那不叫路,是走在前面的朋友踩出来的,后面的朋友沿着脚印跟进。</p><p class="ql-block">同行的朋友多为女士,大多人到中年,平素接触户外不多,一路上滑倒摔滾的人不少,更有丧失信心口出埋怨的人絮絮叨叨的叨过不停。</p><p class="ql-block">有幸本人这次体会了一把自由落体运动,以及来不及思考人生的瞬间。在一片惊愕呆傻的眼神里,从容爬起来,拍拍胳臂拍拍腿,走完剩下的路程,并由此吸取宝贵经验和教训。</p><p class="ql-block">户外徒步和锻炼身体不一样,户外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需要稳定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亲近自然、锤炼毅力、组织协调、处惊不变、锻造心境、提升审美等等等等,都是户外徒步特有的共性收获。</p><p class="ql-block">近段时间偶尔划到雷殿生的视频,非常震撼,便买了他的书《信念》。书中语言极其平实,没有一丁点儿的华丽词藻,但感同身受。喜欢徒步,不是为了走路锻炼身体,也许就是这种冥冥之中的模糊信念,和由此带来的欢悦,才一走就走了多年——洱海100的痛,哈巴雪山的无畏,穿越清河宝石山、百灵山、螺髻山、小相岭险的难,丙察察、牛背山的险,无数大大小小的山头,无一不深深烙印。</p><p class="ql-block">雷殿生所经历的疼痛、孤独、恐惧、绝望,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他说:走路是一种修行,修的是心, 修的是在极致简朴中依然保持内心丰盈的能力,是在漫漫长路上独自面对自我时的坦然与清醒。当脚步与大地持续对话,内心的杂音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平静与澄明。</p><p class="ql-block">10年间,他徒步路程超81000公里,45岁成功徒步走完全中国。出发前去医院割掉阑尾避免路上患阑尾炎, 先后磨掉了19个脚指甲,穿烂了52双鞋,双脚起了200多个血泡;遭遇了19次抢劫,遇到野兽40多次,经历了雪崩、泥石流、沙漠风暴等生死考验,多次险些丧命;在极度缺水的时候,喝自己的尿、吮自己的血,为了保命,生吃过老鼠、苍蝇、蛇;被毒蛇咬伤后“剜肉”自救,“刮骨疗毒”。他走访了56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拍摄了近4万张照片,扛回了重达2吨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他在书中写到:我俯身跪倒在这片神秘的大地上,感恩它没有留下我的生命;感恩十年间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是他们坚定了我的脚步;感恩一路上那些打骂、侮辱和抢劫我的人,是他们磨练了我的心智;感恩在无人区被我吃掉的小动物,是它们一次次拯救了我的生命;感恩祖国的壮美山河,滋养丰盈了我的灵魂;感恩九泉之下的父母给了我如此顽强的生命。他的语言道出了他粗犷的外表下,那颗细腻、感恩、回馈社会的心,和那种果敢、坚韧、智慧的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他说,人生的意义是自己定义的。</p><p class="ql-block">对于普普通通的我们,用不着老是追问和搞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不好高骛远,不过分要求自己,保持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在漫漫人生路上,过好每一个当下,好好活着,存在即是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行程美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