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无意识的爱恋关系(其特点是具有非正常的结果)一也就是父亲与女儿之间,或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无意识的爱恋关系一可看做是一种婴儿期萌芽情感的再现。</p><p class="ql-block">2.对于自我享乐的做法,双方都无法从道德层次予以赞同,而先己后人的行为观念只会让他们感到内疚。因为双方都持有这样的价值观,所以他们 都能为对方着想,谁都不用担心生活中会缺少对方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极端无私的行为观念似乎并不会危害到他们的生活,但在性方面却不尽然。</p><p class="ql-block">3.两个人最初都无法让自己获得快感。如果他们在过程中回应彼此,双方都说能从对方的回应中得到更多快感。而如果治疗师要求他们保持安静,使他们无法回应,他们就会觉得乏味,觉得无法得到满足。在获得快感的同时,他们会感到不安,并产生负疚感。</p><p class="ql-block">4.在她所有的早期客体中,都不曾有过自我享乐这样的范例。她的早期客体都是一味强调在歉疚感压力下促成的无私为人的行为规范。</p><p class="ql-block">5.当性生活正常时,我们可以认为当前的关系总体上是一种良性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平衡的补偿性情感所构成,而不是一些破坏性或恐惧性的情感。</p><p class="ql-block">6.童年经历,无论是一般经历还是创伤性经历,它们都无法单独引发机能障碍。机能障碍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性系统的易感性,而这是心身疾病的特征。</p><p class="ql-block">7.在短暂的会面中,迅速的移情评估能让我们尽早地发现一直以来陪伴并影响着夫妻及其家庭的事物。</p><p class="ql-block">8.塔玛拉感到自己受到了母亲的误解、指责和不公对待。在和女治疗师交谈的过程中,尤其是问及到对母亲的情感,触及了塔玛拉在治疗评估中无法正视的问题。她同父亲的关系则比较健康,这可以从她与男性治疗师交谈时所表现出的完全不同的情绪状态中得到证明。治疗师推测,她所泄愤的对象是存在于孩子和丈夫身上的母亲的“坏的客体”。由于她对女性存在有早期的移情障碍,所以建议由一名男性治疗师来负责她的心理分析治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