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旋律:时光深处永不消逝的歌

苏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如歌,母亲的旋律在时光深处轻轻回响,像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温柔地唤醒沉睡的记忆。人生是一场漫长的跋涉,我们在各自的轨迹上行走,时而疾步前行,时而踟蹰不前。而在这条蜿蜒曲折的路上,总有一种无声的陪伴,如春风拂面,如星光引路——那便是母爱。它不喧哗,却深沉有力;它不张扬,却贯穿始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母亲是我整个世界的中心。她的身影沉稳坚定,笑容明媚似阳,怀抱柔软若云。记得夏夜庭院里,她摇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一边轻哼着古老的童谣,一边讲述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故事。那时的我仰望着她,仿佛她是天边最亮的星辰,能照亮所有未知的角落。每一个稚嫩的梦想,都因她的倾听与鼓励而生根发芽。她从不曾嘲笑我的天真,反而用慈爱的目光,为我插上飞向未来的羽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长之路并非坦途,风雨常至,荆棘丛生。每当我跌倒、失落、心灰意冷时,母亲总是悄然出现。她不会长篇大论地训导,只是静静坐在身旁,递来一杯温热的茶,或轻轻抚过我的发丝。她的眼神里没有责备,只有理解与包容,像一片宁静的湖,映照出我内心的波澜。那一句“没事的,妈在”,简短却厚重,足以让我重新挺直脊梁,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离开了故乡,奔赴远方的城市,在陌生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书信成了我们之间最珍贵的纽带。泛黄的信纸上,是她一笔一划写下的牵挂:“天凉了要加衣”“工作再忙也要吃饭”“别太累着自己”。字迹虽略显颤抖,却饱含深情。而我每每读信,眼前总会浮现她在灯下伏案的模样——窗外月色如水,屋内灯光昏黄,她一字一句斟酌着对女儿的叮咛。可她从未提及自己的辛劳,哪怕年岁渐长,身体日衰,也总说“家里一切都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直到父亲病重,我将他们接到身边。那是2010年的初夏,帕金森晚期的父亲仅两个半月便离世而去。从此,母亲卧床九年,由我来照料。这九年,是她生命的尾声,却是我情感的归途。每天清晨为她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喂饭梳头,看似琐碎,却成了我与她最后的相守。每当她微微睁开眼,露出一丝笑意,我的心便被深深触动——那是历经沧桑后的安宁,是母女间无需言语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回想,仍觉遗憾如针扎心。若当年多拍几张照片该多好?若我能更耐心些、更细致些,是否她的晚年会更加舒适?夜深人静时,常有梦境浮现:她坐在老屋门前,阳光洒在银白的鬓角上,回头对我微笑。那一刻,思念如潮水般涌来,痛彻心扉。她曾忧虑地说:“等我到了九十岁,你就七十了,那时你还照顾得动我吗?”话语中满是担忧,却又藏着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深切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得庆幸的是,妹妹、妹夫、弟弟和弟媳皆极尽孝道。每月无论风雨,他们都从东营驱车数百里前来探望,带上营养品、药品和日常所需。母亲每次见到他们,眼中都会泛起光芒,那是亲情带来的喜悦,是孤独岁月中最温暖的慰藉。她的养老金虽不菲,但护理开销也大,纸尿裤、药物、按摩器械……一笔笔支出背后,是家人无怨无悔的付出。弟弟曾说:“姐夫为两位老人送终,功德无量。”这句对丈夫感激的话,沉甸甸地落在心头,既是肯定,也是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爱,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存在。它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藏在每一顿热饭、每一次抚摸、每一句叮嘱中的细水长流。它是黑暗中的灯火,是寒冬里的炉火,是失败时那一声低语:“孩子,回来就好。”母亲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首沉默的诗,旋律悠远,余音绕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她已远行,但她的影子从未离开。走在街头,看见一位老太太牵着孙儿的手缓缓走过,我会驻足凝望;听见某首老歌响起,熟悉的旋律仿佛又将我带回童年的小院。原来,母爱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我灵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生,走得再远,飞得再高,心中总有一根线,牵连着那个叫“母亲”的名字。她教会我坚强,也教会我柔软;她给予我生命,更赋予我爱的能力。在时间的长河中,她的旋律或许渐渐淡去,但在心灵深处,那首歌永远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只要有回忆在,母亲就还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