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下大陈岛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台州湾东南洋面上,是台州列岛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上大陈岛(6.84平方公里)、下大陈岛(4.86平方公里)及周边29个岛屿和83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 。两岛相距2.5公里,行政建制为大陈镇,是椒江区唯一的海岛集镇,常住人口随渔汛和旅游淡旺季波动,旺季约1800人,淡季约400人 。</p> <p class="ql-block">- 地质地貌:岛屿由火山喷发形成,岩石以熔结凝灰岩、流纹岩为主,抗风化性强。上大陈岛东侧海蚀地貌发育,悬崖峭壁林立;西侧为泥质滩涂 。下大陈岛同样以丘陵为主,海岸曲折,拥有典型的海蚀柱、海蚀洞等景观,其中甲午岩因造型雄伟被称为“东海第一大盆景”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超60%,植被种类达600余种,包括木麻黄、樟树等,上大陈岛植被覆盖率更高达81.2% 。岛上淡水资源相对充足,建有黄泥坑水库等水利设施,渔汛期间还可为过往渔船供水 。海域水质肥沃,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盛产大黄鱼、梭子蟹等,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规模居全省前列 。</p> <p class="ql-block">大陈岛古称“大陈山”,明代为抗倭战场,风门岭烟墩遗址留存至今。清代成为台州湾经济中心,清末民初发展为东海重要渔埠 。二战期间被日军占领,渔民自发组织武装反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国民党军队退守大陈岛,将其作为浙东沿海据点。1955年1月一江山岛战役后,国民党实施“金刚计划”,强行撤离岛上1.7万居民至台湾,仅留一名重病老人,岛上设施被严重破坏 。1956年,467名温州、台州青年响应团中央号召登岛垦荒,历经数十年将荒岛变为“东海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