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越剧小镇的门楼在秋阳下静静伫立,青瓦飞檐托着澄澈的蓝天,一块“越剧小镇”的匾额悬在中央,像一声轻唤,把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老友轻轻揽入怀中。红灯笼在檐下轻轻晃动,仿佛在应和着心底那缕久违的乡音。我们站在这里,笑得像个归家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越嵊州 越有戏”——那几个彩色的大字就摆在入口处,像一句俏皮的承诺。我们忍不住凑上前去合影,笑声惊飞了枝头一只麻雀。谁说我们老了?只要脚步还能踏进这方水土,心就永远有戏可唱,有梦可追。</p> <p class="ql-block">陈丽君站在海报前,一身淡蓝,笑意温婉。她是嵊州的文旅大使,也是我们心中越剧的化身。我们站在她身后留影,仿佛也成了宣传画的一部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这群老友的相聚,何尝不是一场流动的“越有戏”?</p> <p class="ql-block">亭子挂满了红布幔和灯笼,像为谁精心准备的舞台。扇形牌上写着“宋韵承”“越韵传情”,风一吹,字也跟着轻轻颤动。我们坐在亭中歇脚,有人哼起《梁祝》的片段,调子不全,却把整座小镇都唱得柔软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台阶上,有人比着“V”字,有人搂着肩膀大笑。山在身后静静铺展,云在头顶缓缓游走。这一刻,谁还在乎站姿是否整齐?我们只是想把这份自在,牢牢刻进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红色油纸伞在蓝天下撑开,像一朵朵不谢的花。我们七个人站成一排,帽子五颜六色,笑声此起彼伏。有人打趣说:“咱们这阵仗,比戏台上的彩旦还热闹!”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仿佛回到了年轻时排练节目的午后。</p> <p class="ql-block">红灯笼映着脸,长椅上我们坐成一排,墨镜一戴,瞬间成了“时尚老太团”。有人掏出手机自拍,有人忙着调整帽子角度。背景里的传统纹样静静流淌,而我们,正用笑声为它添上新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灯笼一串串垂下,像一串串熟透的红果。我们三人并肩走着,脚步轻快。黄外套的她突然停下:“这景儿,像不像《红楼梦》里走出来的?”没人接话,但我们都笑了——那一刻,谁心里没住着一个林黛玉或贾宝玉呢?</p> <p class="ql-block">长椅靠墙,花影斑驳。我们坐着闲聊,茶香从不远处飘来。她说:“这墙上的图案,像不像老屋里的雕花床?”我点头,忽然想起母亲年轻时也爱坐在那样的床沿,哼着越剧哄我入睡。</p> <p class="ql-block">花卉图案的墙前,我们又一次停下。有人轻声哼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另一个人接了下句,第三个人拍着手打起节拍。没有伴奏,却唱得认真。路过的游客驻足,我们也毫不怯场——这本就是属于我们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红墙前,手微微抬起,像在迎接什么。墙上的大花图案热烈奔放,衬得她像个重返青春的少女。我们喊她转身,她笑着回头,那一瞬,仿佛时光倒流,我们都回到了那个爱穿红衣、爱唱小曲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藤椅、灯笼、一壶清茶,她坐在廊下,眯眼晒着太阳。风拂过发梢,她轻轻摇着蒲扇,像一幅静止的画。我们不忍打扰,只悄悄拍下这一幕——这才是最真实的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店铺门前,我们并肩坐着,红帽与蓝外套相映成趣。玻璃门上映出我们的倒影,连同屋檐下的灯笼,叠成一幅流动的画。她说:“这地方,让人想住下来。”我笑:“那就别走了,咱们在这儿开个越剧茶馆吧。”</p> <p class="ql-block">藤椅吱呀作响,我们三人靠坐着,像老树盘根般安稳。窗外的招牌写着“越味坊”,有人念出来,大家哄笑:“改名叫‘老友坊’才对!”笑声惊动了檐下一只麻雀,扑棱棱飞向蓝天。</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蓝灯笼高挂,像一串串倒悬的晴空。我们穿行其间,脚步轻快。有人突然说:“这颜色,像极了小时候河里的水。”我们都安静了一瞬——原来,记忆里的水,一直没干。</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蓝灯笼下,帽子像六朵盛开的花。我们笑得毫无顾忌,仿佛这整条街都是我们的观众。有人喊:“再来一张!”于是我们齐声喊出“越嵊州 越有戏”,声音在巷子里回荡,久久不散。</p> <p class="ql-block">又是蓝灯笼,又是合影。我们像孩子般执着于留下痕迹。其实哪需要那么多照片?只要心还跳着同样的节拍,走到哪儿,都是同台共演。</p> <p class="ql-block">彩桥横跨山间,我们站成一排,背景是青山与白云。有人挥手,有人比心,有人假装要跳起来。桥下的风穿过彩色护栏,吹乱了头发,也吹醒了沉睡的童心。</p> <p class="ql-block">三人立于桥上,帽檐压住秋阳。山丘绿得发亮,远处的小屋像童话里的城堡。我们不说话,只是静静望着。那一刻,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陪我们一同凝望这人间好景。</p> <p class="ql-block">在桥上慢跑</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画像静静悬挂。我们戴着帽子,或拍照,或凝视。一幅老戏班的合影前,有人轻声说:“看,他们也在笑。”是啊,无论隔了多少年,笑容总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走廊深长,灯笼低垂。我们三人缓步前行,脚步声轻轻回荡。红外套的她突然哼起一段小调,另两人默契接上。曲未终,已有人眼眶微热——原来,有些旋律,一生只唱给懂的人听。</p> <p class="ql-block">走廊下,两人并肩而立,帽檐下笑意温柔。灯笼在风中轻晃,映出斑驳光影。她们不说话,只是静静站着,仿佛在等一场久违的戏开场——而我们都知道,戏,早已开始。</p> <p class="ql-block">她扶着廊柱,红衣如火。背景的绿植与古建静静环绕,她像从画中走出的主角。我们喊她回头,她一笑,整条长廊都亮了。那一刻,谁说老去是遗憾?她分明是越活越亮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行在小巷,帽子围巾五颜六色。广告牌上“山水戏 金秋”几个字格外醒目。有人笑着说:“咱们不就是山水间的戏?”是啊,这场戏,没有剧本,却最真实。</p> <p class="ql-block">小径蜿蜒,树影婆娑。我们背着包,像一群远足的学生。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有人伸手去接,像接住了一把碎金。山在远处静默,而我们,在它的怀抱里,笑得像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上,我们四人站定,帽子随风轻扬。身后树木葱茏,建筑古朴。快门按下的一瞬,有人喊:“记得明年再来!”我们齐声应和——这约定,比石板还坚固。</p> <p class="ql-block">她们站在树影里,一个穿黑蕾丝裙,一个披蓝外套,手中手机对准彼此。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她们脸上,温柔得不像话。那一刻,她们不是在拍照,是在收藏时光。</p> <p class="ql-block">绿荫深处,两人并肩而立,红外套与灰披肩相映。她们笑得自然,像多年老友闲话家常。石板路延伸向远方,而她们的笑声,是这条路上最美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树影斑驳的石板路上,红开衫在风中轻扬。一手叉腰,一手抬起,像在迎接什么,又像在告别什么。阳光落在她脸上,那一刻,她不是在拍照,是在与岁月温柔对视。</p> <p class="ql-block">他们手挽着手,走在石板小路上。红上衣与蓝裙子在绿植间格外亮眼。他们不说话,只是缓缓前行,像一幅走动的画。</p> <p class="ql-block">在宿舍门前来场旗袍秀!</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金庭镇华堂古村</p> <p class="ql-block">在古村落里来一场走秀,倒影很美!</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居</p> <p class="ql-block">梅渚古村是淅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澄潭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始建于宋代,因古时多梅、旁有聚落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p> <p class="ql-block">嵊州渔溪坑水库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黄泽镇明山村(渔溪村),是一座建于1968年、1979年完工的小型水库,坝高41米,长187米,总库容428万立方米,现为饮用水源、兼具防洪、灌灌和发电功能。</p> <p class="ql-block">美女们在嵊州渔溪坑水库大坝上来一场旗袍秀。</p> <p class="ql-block">在返程的途中游览了溪口蒋氏故居</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嵊州的途中,在嘉绍大桥服务区小息打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