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边走边学,这念头是妻子从短视频里捡得的宝贝——将孩子放归自然,让双眼代替书页,用脚步丈量山河。家中两个读四、五年级的小朋友,尚不解父母深意,只为暂别课堂欢欣鼓舞,恰似我们孩童时宁愿追随大人在烈日下抢收抢种,也不愿困坐教室背诵拗口的“最高指示”。</p><p class="ql-block"> 特意错过十月黄金周的汹涌人潮,择一个清朗秋日短衣启程。岭南的珠海终年绿意葱茏,即便时令早已立秋,依然暑热阵阵,孩子们在课本里读到的那个层林尽染风清气爽的秋天,终究要在那苍茫的大西北,方可品鉴。</p> <p class="ql-block"> 飞机降落西安时,子夜已过。舷窗外灯火流转,机舱里还氤氲着珠海海风的咸湿。舱门开启的刹那,关中平原的秋雨挟寒意扑面而来。接机司机说这雨已下了五十八天,语气平淡如叙述一则旧闻,我却恍惚听见李白那声惊叹——正因这片土地惯见干旱,黄土高原松动的土才随青藏高原雪水奔涌,将清流染作浊浪,成就诗仙笔下“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 今夜的西安,用一场绵长的冷雨,完成季节更迭,将我们从南国的盛夏,直接推入长安的深秋。</p> <p class="ql-block"> 晨起寒气透骨。我本欲去巷口买几个肉夹馍,孩子们却心心念念同学推荐的𰻞𰻞面。这个“𰻞”字形奇特,在输入法里遍寻不获。这让我想起一九八五年的夏天,因事途经西安时,冒昧致电《长安》编辑部,一位编辑老师竟因我两年前在大学生专号发表过习作,特意在杂志社巷口请吃裤带面。杂志早已停刊,面的温度隐约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𰻞𰻞面,能比当年的裤带面更令人难忘吗?</p><p class="ql-block"> 冷风嗖嗖,冷雨嗖嗖,我们循着“𰻞𰻞”二字在巷口寻觅。在巷口一家装饰古色古香的店门前,我们找到了这俩字。𰻞𰻞面端上,引孩童惊叫——陶碗如桶,面宽似带,热气蒸腾中仿佛能看见千年前丝绸之路上驼队的影子。小女儿夹起一根面,竟不知从何下口,那情形让我想起1985年的夏天。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那份吃了,吃得很畅意。最后还各啃了半块猪肉夹馍。</p> <p class="ql-block"> 走出早餐店,身上热乎了,准备坐地铁去大雁塔。在地铁口,标注前往兵马俑的专车改变了我们的计划。9.9元的车费像是某种隐喻,而后续的《丝路传奇》演出票價高昂,四张票便要九百。正犹豫时,小女儿喊冷——她以为西安的秋,同珠海的秋相类,穿单衣出门,蹦腾几下,还会出汗。我欲借故离开,她却体贴地改口说不冷。好在妈妈有先见之明,早就准备好羽绒服。</p><p class="ql-block"> 兵马俑园区细雨纷飞,馆内讲解员,一个面无表情的小伙,仿佛复活的兵俑,讲述他们当年金戈铁马的征战。他眼睛偶尔闪过秦月的光,深深地吸引了小儿。他听得津津有味,好像分列坑里的不是泥塑,而是鲜活的大秦兵马。</p><p class="ql-block"> 最后来到蓝田玉馆,小伙脸上有了表情,他巧妙地用我们买玉,他可得5元积分的坦诚——让我又花将近2000元,为妻儿买下一份蓝田玉赝品,</p><p class="ql-block"> 这大概就是长安商贾传承千年的智慧,既不掩饰谋利的本心,又守住了诚信的底线。</p> <p class="ql-block"> 这时离《丝路传奇》上演,还有一段时间,导游让饿了肚子的游客在等车的馆子解决晚饭,这时多么期待他上来一碗𰻞𰻞面或裤带面,却是预制饭。随西贝自曝后厨,预制菜已成万众之矢,但肚子又是只有饥饿感的酒囊饭袋,饿极时连泥土都装。主人内心阵阵欢喜,客人心中种种懊恼。</p><p class="ql-block"> 《丝路传奇》无非就是演绎了一段大唐鼎盛时期陕人西出阳关与土匪、与狼、与恶劣天气斗智斗勇的丝绸之路故事,令小朋友们觉得值回票价的,是狼群从头顶独木桥飞跃而过的场景——那些矫健的身影几乎擦着发梢掠过,引得阵阵惊呼,大过眼福和口福。</p> <p class="ql-block"> 回到酒店,天气预报第二天秋雨暂歇,华山天晴。</p><p class="ql-block"> 华山晴了。久雨初霁的山峦像刚刚出浴,枫叶红得灼眼,岩壁白得凛冽。华山五峰,东峰迎朝日,西峰送夕晖,翠云宫旁伫立《宝莲灯》里的裂石与长斧;南峰巍峨接天,海拔2154米,号称五岳之巅;北峰险峻如削,是电影《智取华山》取景地,亦是论剑之峰,在此可南眺其它主峰;中峰林木葱郁,是传说中春秋时期著名道士弄玉的隐居之所。</p><p class="ql-block"> 乘索道上山,有两条线,西上西下,自西峰到北峰,再返西峰乘索道下山,约两个时辰;西上北下,五峰走遍,耗时五个钟。</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西上北下”的奢侈时间和体力,只能“西上西下”。</p> <p class="ql-block"> 索道峡谷飞行,云海脚下翻涌,恍若赴神仙之约,也不无感慨,彼时修道之士,对彼朝君王多么失望,才宁愿来此天险喝西北风,也不愿与之同流合污。</p><p class="ql-block"> 西峰惬意打卡,又匆匆北峰论剑。论剑处游人如织,一个汉子不顾秩序往前挤,有人直呼排队,他直嚷“难道我是飞上来的吗”;有人善意建言“让他先拍了走吧”。</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金庸笔下那些不拘小节的江湖客。华山终究是宽容的——它容纳过沉香劈山的孝心,容纳过武林高手的争锋,自然也容得下现代游客的些许失仪。</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陪孩子们拾了几片红叶,回到西安已近黄昏,想到明天晚上将乘绿皮火车走下一站,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又是白天的事,这个傍晚和晚餐,就留给住店附近的钟鼓楼和古城墙了。但这些承载千年历史的建筑,岂是匆匆一瞥能领会?</p><p class="ql-block"> 于是也只能是留影表示“到此一游”的经历,重点还是西安小吃给游客的温情。匆匆两三天,其实连裤带面和𰻞𰻞面都还未区别得了呢。</p><p class="ql-block"> 在鼓楼旁的回民街,看见一家肉夹馍店排着长队。好奇心起,我们也加入等候的行列。牛肉馅的滋味,与初到时吃的猪肉馅夹馍,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 又进面馆,特意各点一份𰻞𰻞面与裤带面。请教师傅才知,二者确有区别:𰻞𰻞面厚实略窄,表面带波浪纹,扯面时拍打案板发出“biangbiang”声响而得名;裤带面制作随性,悬空扯直面皮下锅。吃法上,𰻞𰻞面多干拌,裤带面可汤可干可蘸汁。</p><p class="ql-block"> 这才解开我心中多年的疑惑——原来味觉从不欺人,那碗记忆里的裤带面,一直在时光深处,等故人重逢。</p> <p class="ql-block"> 翌日游览大雁塔与大唐不夜城,与其他城市的景点并无二致,我们将西安最后的晚餐,仍留给回民街。孩子们对面食已失去兴趣,这又何妨?有些滋味需要岁月才能品透,正如这座十三朝古都,岂是三五日能够读懂? </p><p class="ql-block"> 华山的险峻,兵马俑的神奇,其间隐喻的不全是大唐不夜城渲染的辉煌。从狩猎文明步入农耕文明,人类社会便有了阶级分化。陕西老农一锄头挖出的,不是始皇帝对陶艺的鉴赏,而是他以陶佣替代活人殉葬,留下身强体壮男人充军扫天下。</p><p class="ql-block"> 大秦一统终结百家争鸣盛景,开启千年帝制,华夏成也大秦,败也大秦。</p> <p class="ql-block"> 离别时雨又落下。绿皮火车缓缓西行,古城墙在雨幕中渐模糊。想起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们带走的不是离愁,也非柳色, 而是满囊长安秋意——冷雨的清冽,宽面的暖香,兵俑的沉默,华山的险峻。</p><p class="ql-block"> 更有一家四口在千年古都共同编织的,关于成长与一碗面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或许正是这样的记忆,让两个孩子在西行的列车上,借着软卧车厢微弱的灯光,轻轻摊开了他们的课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