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清渭楼古今名人字画 西安碑林研学第四天之二

郭守仁

<p class="ql-block">笔墨千秋韵,文脉贯古今</p><p class="ql-block">——清渭楼书画展观展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登临清渭楼,未及细品“四大名楼”的雄阔风光,便被一二三楼的书画展牵引了目光。这座始建于秦、盛于唐宋的千年名楼,如今以笔墨为媒,收纳着清代至近代的书画瑰宝,让我在研学之旅中,得以触摸中国传统艺术的温度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厅内灯光柔和,一幅幅书画作品静静铺展,宛如打开了一部流动的艺术史。清代书画的雅致与近代作品的革新在此交融,吴昌硕的金石笔墨苍劲雄浑,篆书线条如铁画银钩,水墨花卉则透着一股山野之气;齐白石的作品满是生活意趣,虾蟹灵动传神,瓜果鲜润欲滴,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生命的鲜活;张大千的山水意境悠远,泼墨泼彩间云雾缭绕,仿佛将人带入仙境秘境。每一幅作品都带着创作者独有的气质,或沉郁顿挫,或清新婉约,或豪迈洒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驻足于于右任的书法前,其草书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既有传统书法的法度,又具时代的革新精神,让人感受到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娄师白笔下的花鸟细腻灵动,承袭白石先生风骨又自成一派,笔墨间满是对自然的热爱;黄永玉的作品则充满巧思与童趣,色彩大胆浓烈,构图别出心裁,打破了传统书画的固有范式,让人眼前一亮。还有陈半丁的雅致、刘海粟的豪放、范增的气韵,都在笔墨流转间诉说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凝视这些作品,我深深体会到传统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一笔一画间,是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对情感的抒发、对精神的追求。清代与近代是中国书画艺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这些艺术家既坚守传统笔墨根基,又勇于突破束缚,在时代变迁中为书画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他们用笔墨记录岁月沧桑,传递文化基因,让中华文脉在纸上绵延不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次观展,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些穿越百年的书画作品,如无声的师长,让我读懂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量。作为新时代的学习者,我们既要敬畏这份千年文脉,更要传承这份艺术瑰宝,让中华传统书画艺术在岁月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离开清渭楼时,夕阳为古楼镀上金边,而那些笔墨韵味,已深深镌刻在心底。</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 郭守仁</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 2025.11.9.</p>